财报前瞻:Oklo 200亿美元估值背后的泡沫风险

奥克洛(Oklo)是一家核动力初创公司,近期大幅上涨,市值已达 200 亿美元。

 

对于一家既没有具约束力合同、又没有任何营收的公司来说,这样的估值让分析师不禁疑问:支撑它的到底是什么?

 

答案很明确 —— 其的估值几乎脱离了基本面,完全靠 “承诺” 推动。

 

任何公司的估值最终都取决于它创造的价值,但奥克洛所谓的 “潜在客户名单” 经不起推敲,商业化距离还非常遥远。

 

  • 公司宣称有 14 吉瓦(GW)的潜在项目储备,却承认这些协议并非实际合同。换句话说,“需求” 是否存在,全看投资者是否相信。

  • 其最核心的 “合作证据”,是与数据中心公司 Switch 签订的不具约束力协议,计划到 2044 年提供 12 吉瓦能源。但这份协议在价格、交付时间、建设要求上都没有强制执行力,客户随时可以无成本退出。

  • 更关键的是,意向书名单中提到的公司,没有一家进行股权投资或预付资金。这些企业只想当 “买家”,而非 “早期投资者”,这传递出一个信号:即便看好的合作方,也打算等技术落地后再行动,目前只是观望。

 

这种市场热度让分析师想起 2014 年特斯拉的股价暴涨 —— 当时 “革命性承诺” 的估值远超实际产能(即便 10 年后,特斯拉的产能问题仍未完全解决),而如今奥克洛所处的核能领域,技术复杂度和落地难度比汽车行业更高。

 

管理层总说奥克洛的项目储备价值 300 亿美元,却从未说明这些项目中有多少具备实际经济基础。既没有明确每兆瓦(MW)的定价,也没有说明这些协议何时能转化为现金流。在投资者报告里,这个数字看起来很亮眼,但本质上更像是 “愿景”,而非有依据的财务规划。

 

即便退一步,假设这些意向书能转化为合同,奥克洛目前也没有能力履约。根据公司说法,首座反应堆(Aurora)最早要到 2027-2028 年才能投入使用,现在谈 “营收” 完全不现实。

 

当前的上涨和市场热度,本质是 “炒作 hype” 驱动。每一次 “新客户” 的消息发布,都是给投资者看的,而非给真正客户 —— 目的是维持股价叙事和炒作周期。这是典型的 “把承诺当产品” 的市场行为。

 

奥克洛真正的 “燃料” 不是高丰度低浓铀(HALEU),而是投资者的资金。表面看公司有 6.829 亿美元现金及证券储备,似乎很充足,但实际情况是 “钱正在快速烧完”。

 

公司过去 12 个月(TTM)的现金流约为 - 5600 万美元,且随着研发和项目推进,烧钱速度很可能加快。

 

即便维持当前开支、不新增投资,现有储备也可能在 8-10 年内耗尽。但公司根本无法 “不投资”—— 它计划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建设一座造价 16.8 亿美元的燃料精炼厂,这个项目野心极大,可没有营收支撑,完全无法靠自身现金流融资。

 

在分析师看来,奥克洛要推进项目,唯一的办法就是 “增发”。这会陷入一个 “稀释循环”:靠新资本支撑承诺,而新资本又会降低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这种模式在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热潮时期很常见 —— 当时市场盲目相信承诺,觉得融资永远不会断,但最终大多以股东亏损收场。

 

更值得警惕的是管理层的减持行为:

 

  • 公司首席财务官(CFO)在 9 月卖出约 10 万股股票,价值 940 万美元。

  • 联合创始人卡罗琳.科克伦(Caroline Cochran)和雅各布.德威特(Jacob DeWitte)也大幅减持,两人合计卖出 120 万股,总价值达 1 亿美元。

    虽然减持不一定代表 “不相信公司”,但这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管理层可能认为短期盈利存在风险,选择落袋为安。

     

    奥克洛提到要建 “燃料制造工厂”,但目前仍处于规划阶段。

     

    公司虽能获取高丰度低浓铀(HALEU),但没有自己的燃料产能,仅通过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INL)获得了 5 吨高丰度低浓铀用于初始堆芯。

     

    燃料制造工厂和关键供应链都还没开始建设,即便现在动工,最早也要到 2030 年才能产出燃料 —— 这会严重拖慢美国能源部(DOE)设定的 “2026 年里程碑”。没有燃料,就无法进行反应堆测试,而核能不是 “每周能更新版本的软件”,进度延误影响巨大。

     

    美国能源部已允许奥克洛在其辖区内建设试验反应堆,这看似是 “实锤支持”,但本质上只是 “实验项目”,而非商业化设施。更关键的是,奥克洛的进度规划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美国能源部要求其在 2026 年年中实现反应堆 “临界”(核反应开始持续的状态),这意味着不到一年时间里,公司要完成燃料生产、反应堆建设和测试 —— 这完全不可能。

     

    根据奥克洛自己的计划,反应堆要到 2025 年第四季度才开始建设,持续到 2026 年底,2027 年全年进行整合测试。也就是说,2028 年前实现核反应都很困难,但投资者现在给出的估值,却仿佛公司已经具备全面量产能力。

     

    奥克洛公布的时间表完全脱离物理规律和工程实际,一旦市场意识到 “承诺无法兑现”,投资者会开始撤离,股价可能出现剧烈下跌。

     

    尽管奥克洛面临诸多技术和财务风险,但短期内有几个潜在因素可能推动股价上涨,对交易者来说或许是机会。

     

    1. 美国政府支持:获得监管背书,或加速融资与审批

     

    奥克洛近期入选了美国能源部 “反应堆试点计划” 的三个项目,这为公司带来了监管层面的额外认可,可能帮助其获得更多融资和更快的审批流程。但要注意,这并不等于 “一定会成功”,只是增加了 “可能性”。

     

    2. 战略合作:积极搭建供应链,但协议多无约束力

     

    公司宣布与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KHNP)、利伯蒂能源公司(Liberty Energy)达成合作,还计划与 Newcleo、Blykalla 共同投资 20 亿美元建设燃料生产基础设施。这些合作表明奥克洛在积极保障供应链,但和之前一样,多数协议不具约束力,随时可能取消。

     

    3. 绑定 AI 热点:借 “数据中心能源需求” 讲故事

     

    奥克洛正积极将自己定位为 “解决 AI 和数据中心能源需求” 的方案提供商。目前 “AI + 能源” 仍是热门叙事,任何相关合作消息都可能推动股价上涨,即便财务细节尚不明确。

     

    奥克洛将于 11 月发布 2025 年第三季度财报,分析师会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指标:

     

    现金消耗率与储备:公司肯定还在烧钱,关键看剩余现金有多少,评估是否需要尽快融资。如果宣布增发股票,就意味着公司仍高度依赖市场资金,股东稀释风险实锤。

     

    燃料与反应堆进展: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合作项目和燃料制造工厂推进到了哪一步?最核心的是 —— 反应堆是否真的开始建设,还是仍停留在 “纸面上”。

     

    商业化进展:是否有具约束力的客户合同或购电协议(PPA)?如果仍没有,且管理层无法给出明确时间表,就进一步证明当前估值毫无依据。

     

    以奥克洛当前的发展阶段,其估值已严重过高。所谓的 “客户” 和 “项目储备”,全是不具约束力的意向书,真实需求既无法衡量,也远没有投资者想象中那么大。尽管管理层不断发布合作消息、强调能源部支持,但这些都无法弥补 “商业化毫无进展” 的核心问题。

     

    负现金流(过去 12 个月 - 5600 万美元)叠加 16.8 亿美元燃料厂的投资计划,意味着公司很可能通过增发股票稀释股东权益。即便市场对核能和 AI 基础设施兴趣浓厚,奥克洛的估值也已脱离现实。在没有实际合同、产品和营收的情况下,这只股票纯属投机。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