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股市场,人工智能引领的科技盛宴仍在继续。尽管经济环境现在并不乐观,但是在科技股巨头“七巨头”的引领下,美股指数依然不断创下新高。
这种上涨就连互联网企业本身,也在乐观的情绪中夹杂对泡沫谨慎的想法:
OpenAI的山姆奥特曼说:“我们是否正处于投资者整体对人工智能过度乐观的阶段?我的看法是肯定的。人工智能是否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事件?我的看法也是肯定的。”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说:“当前的人工智能领域可归为一种行业泡沫。……当泡沫散去、赢家浮出水面时,社会将从这些创新成果中获益。人工智能领域也将如此。这项技术是真实的,它为社会带来的收益将是巨大的。”
但是,贝索斯也同时说,在泡沫中,人们会变得极度兴奋,就像现在对人工智能的狂热一样。投资者很难区分哪些是好想法、哪些是坏想法。
现在的市场,抵挡不住投资者的热情。虽然有些投资者从估值角度,与互联网泡沫/漂亮50时期的对比角度,提出市场存在泡沫的担忧,但是往往被科技企业优异的财务表现和不断上涨的股价打脸。
而前者,是基本面派支持人工智能够继续上涨的核心因素。
不过,对于“坚实”的基本面,现在也在慢慢出现裂痕。现在,少数投资者,通过基本面分析,发现人工智能浪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觉得,这也是严肃的AI泡沫吹哨人发出的警告。
当前的人工智能投资呈现出经典资本周期的特征:过度投资导致产能过剩,同时资本回报率下降。而且,现在媒体消息可以说遍布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有些脱离逻辑的地步。
最明显的例子,是英伟达,Open AI,甲骨文相互间的合作。
英伟达:
作为人工智能芯片GPU的龙头,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 AI投资1000亿美元,用于数据中心建设,数据中心主要由甲骨文提供。
OpenAI:
Open AI承诺在未来几年内在各种芯片和数据中心交易中花费超过1万亿美元;对比而言,OpenAI在2024年的收入是130亿美元左右。在2025年上半年,他们收入仅仅43亿美元,亏损78亿美元。
Open AI能够实现这些支出的唯一方法是筹集大量资金。根据OpenAI的预计,到2030年,它需要远超1000亿美元的收入才能开始盈利。不过这离1万亿美元还差得远,因此Open AI的预测还需要其他各方的大量投资。
甲骨文:
甲骨文与 OpenAI 签订的 600 亿美元年度合同价值,是其 2024 年年收入(550 亿美元)的两倍多。
甲骨文在 2025 财年仅产生 210 亿美元的运营现金流,预计 2026 财年运营现金流将增至 250 亿美元
有些投资者,称这种方式为“供应商融资”(vendor financing)。
-
英伟达投钱给OpenAI
-
OpenAI将钱投资于数据中心甲骨文
-
甲骨文将资金用来买英伟达的芯片
OpenAI 使用英伟达的资金向甲骨文购买计算能力,而甲骨文则购买英伟达芯片来建设这些计算能力。这就是当前AI 生命周期的运作模式。
不仅是英伟达和OpenAI,这些循环关系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很普遍。
或者,Warden Capital用以下这个图形象的表示这种资金流动逻辑。
它就相信市场已经进入了周期的全面狂热阶段。
英伟达比大多数投资者更不关心回报,因为它将以购买芯片的形式收回大部分投资,因此他们可能会通过投资来延长这个周期。
但是,其他资本却不会这么做。
资本支出与必要收入
人工智能资本支出,按照统计,现在高达4000亿美元。而且到了2026年,单单五大科技巨头(微软,谷歌,亚马逊,甲骨文,Meta),就计划投资4250亿美元。
简单计算,到2026年底,美国人工智能资本支出大约超过1万亿美元。以50%的利润率计算,即便不考虑未来资本支出的增加,仅仅为当前的资本支出买单,也需要2万亿美元的累计收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
对比而言,整个美国软件市场的年收入约为3600亿美元。因此,人工智能需要增加另一个美国的软件收入,能够才6年内回本。
因此,唯一可能发生这种情况的情况是,美国可以很快创造一个通用的超级智能体,并且快速产生收入。这似乎也和近期模型改进的放缓相矛盾。除非AGI取得突破,否则它根本无法证明目前的资本支出是合理的。
许多人看到了早期的指数级改善,并将其推断到未来。但实际情况往往是,技术进步更像是一系列的对数或S型发展曲线,在某些领域经历了快速发展,但随后却急剧放缓。
比如“物理科学”,20世纪上半叶物理世界中技术的总称。在大约50年的时间里,我们从马车发展到核能,再到登上月球。这是惊人的进步速度,全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个时候(5/60年代),充满的预测是这种进步将继续下去。到2020年,我们将成为一个拥有飞行汽车、火星殖民地和无限能源的太空文明。可悲的是,这些指数级增长并没有继续下去。
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似乎在人工智能方面走上了类似的轨道。
不仅如此
不仅仅是人工智能,整个市场都在科技的狂热中。最好的例子是量子计算的股票。
有4只公开交易的量子计算股票,目前的总市值约为5400亿美元,而总收入约为1亿美元。量子计算目前还没有出现经过验证的应用。许多人认为其主要用途是可能的,即分解非常大的数字来破解加密,即使技术步伐继续以非常快的速度发展,这种用途也需要很多年才能实现。
因此,这个行业可能是在10多年后才开始服务于一个真实的应用场景,但其估值可以说高于该用例所能支持的收入,且如果能够实现上述收入的话。
接下来
毫无疑问,现在的市场处于狂热状态,唯一的问题是它能持续多久。我们并不确定是什么原因会让这场基础设施军备竞赛停下来,但它终将结束。目前只能猜测,什么时候人工智能资本支出热潮的资金告罄。
就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早在1999年初,就有人提示泡沫。但是,1999年3月到2000年3月的顶点,纳斯达克又涨了115%。
我们怎么看待美国各界对人工智能的吹捧。互联网泡沫时期,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投资人贾森·兹威格是个很好的借鉴。
他写了很多专栏,警告人们不要把钱投在科技股上。但是,他收到的却是几百封仇恨,谩骂的邮件。
他说过一句名言:
人们需要好的建议,但他们想要的是听起来好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