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讨论 ITM LEAPS(深度实值长期看涨期权)很多。因为我今年四月经历过一次大回调,对 DITM LEAPS 有些切身体会,想分享一下经验和教训,也许能帮到还在研究这个策略的朋友。
先说我同意的几点:
-
用 ITM LEAPS call 替代持股,可以用更少的资金控制同等股数。
-
如果设计得当(我个人偏好 ≥1 年到期、delta ≥0.9 的 DITM LEAPS,涨跌大约跟股票 0.9 倍同步,外在价值很少,几乎等同于持股,并在 DTE 90–60 天时展期),理论上回报可能优于直接持股 —— 这里是指同等现金投入的比较,比如 1 万美元买 DITM LEAPS vs. 1 万美元买股票,前者可能做到 2–3 倍的 ROI。
-
适合长期向上的标的(如大盘指数或优质科技股)。
ITM LEAPS 最大的优势是:只要投入股票成本的 20–50%,就能放大几倍收益。特别适合在牛市初期或熊市末期进场,在上涨周期中 ROI 通常更高。现在是牛市,所以大家更关注是否要建仓或加仓,但风险讨论相对较少。我觉得有些关键点需要提醒:
-
成本其实没那么低:如果不是 ATM,DITM LEAPS 的成本通常在股票价格的 40–60%,远高于很多人想象(我自己的经验是黄金除外,有时能到 20–30%)。
-
时间价值损耗(Theta):LEAPS 依然每天在消耗外在价值,尤其接近到期更快,所以 DTE 90–60 天时展期非常关键。
-
熊市风险:DITM LEAPS(行权价是当前股价的 60–80%)的权利金通常要占股票价格的 40–50%。如果股价下跌 40%,LEAPS 可能直接变成虚值,你可能损失全部权利金。LEAPS 本质上就是杠杆押注,如果股价大跌会彻底翻车。有人会说可以不选 delta 0.9,改用 0.8 来少投点钱、降低风险,但如果股价跌 20–30%,一样可能被彻底抹去价值。如果到期日之前没反弹回来,除了内在价值的损失,还会损失掉一整年的外在价值,那可能比直接持股亏得多。而且如果用相同资金做杠杆,下跌时亏损会是股票的几倍(就像上涨时可以几倍收益一样)。
-
隐藏风险:双头受损:如果你把省下的现金又去投其他高风险资产,在熊市时可能两头都亏,比单纯持股还惨。
-
缺少凸性:DITM LEAPS 的 delta ≈ 1,价格走势几乎线性。意味着如果你只是想持有同等股票敞口,它并不会在牛市中明显跑赢股票,只是少了股息。很多人看中期权的“凸性”收益(股价涨时 delta 会增加、收益加速),那主要是 ATM 或 OTM LEAPS 的特征,深度 ITM 并没有这种效果。
所以 LEAPS 并不是永远优于股票:
-
最合适的进场时机是大幅回调后、牛市初期或熊市尾声,而不是高位。
-
深度 ITM LEAPS 在长期牛市中常常跑不赢直接持股(如果是同等股票敞口),缺少股息、缺乏凸性,除非用资金杠杆来弥补。
-
在熊市或大幅回调中,亏损可能远超想象,并且需要持续追加资金去展期。
-
如果 LEAPS 已经亏损,展期时还要再投入更多资金,损失可能被放大。
-
如果基本面依然很好,你需要有资金行权的准备;如果失去信心,最好及时止损平仓,不要等到到期归零。
总结:ITM LEAPS 是高效但复杂的股票替代工具,适合能严格管理风险、懂展期与资金配置的投资者。如果风险管理不到位,遇到今年四月这种大回调,利用杠杆的损失会非常大,甚至可能让新手恐慌割肉、损失惨重。想尝试的朋友一定要谨慎配置资产、做好最坏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