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代价

回顾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思考人性,展望未来
博文
(2022-01-25 00:52:10)
中国有一个广为流传的关于“年”的传说。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当除夕的时候,出来吞食牲畜并伤害人命。后来,有一老人发现“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于是,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这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传说。 地球绕地球公转带给大地的四季循环,生活在任何地域的人类都感受得到。中国新年,在立春前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2-01-03 23:13:35)
年底去Mammoth滑雪,晚上和朋友一起吃喝、聊天、打牌,自2007年开始一直没有中断。去年年底,我们和几家朋友照样预订了住宿,还在网上买好了滑雪票(liftticket)。可州长突然一个封城令,Mammoth也在其中,我们的住宿被迫取消。于是,我就选择去附近的MountainHigh过一下滑雪瘾。 2020年底比以往干旱,南加州在十一月初的一个晚上下了一点雨,到圣诞节一直阳光明媚。26日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21-12-28 22:56:32)

五、强推疫苗为哪般? mRNA疫苗研发的时间不到一年,测试的周期更短。即便这么短时间的测试数据,还要等75年之后公布:FDASaysIt'llTake75YearstoFullyReleasePfizerVaccineData。 关于专家对疫苗的负面评价,这里再补充两条。病毒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LucMontagnier教授认为,新冠疫苗会产生新的变种:Covidvaccinescreatingnewvariants,saysNobelwinningscientistLucMontganier。最近世界卫生委员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2021-12-20 23:34:53)
三、有毒的疫苗上一节提供了官方的数字,说明疫苗无效,甚至导致心脏病。美国今年死于心脏病的比2019年高出至少24万。不敢说全部,至少20万与疫苗有关。在这一节里,我罗列一些由疫苗引起的严重症状或死亡的实例,都是可以验证的。“大多数华人都已经打了,基本上没感到有严重的短期副作用,也不想知道长期副作用。我的好朋友的儿子,3、40来岁,本来很健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2)
(2021-12-12 02:07:00)

武汉肺炎,如今官方名字叫新冠肺炎,英文名COVID-19。自从2019年底再武汉爆发,迄今已经整整两年。围绕着防疫、抗疫、病毒源头,封城、用药、强令口罩、强令疫苗,演变成一场政治抗争。一、染疫八月初的周末,我们随着一帮年轻人去SantaBarbara附近的LakeCachuma露营,回来的当天妻子就感到不舒服,发烧。第二天(星期一)她居然照常去上班。一到学校,学校负责人就让她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1)
(2021-11-27 02:21:51)

中国人对灯情有独钟,正月十五的灯节把灯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在过去半个世纪里,灯的变化最能体现科技的高速发展。灯的原料从原来的木柴、植物油到今天的电力,灯的用途从原来的照明到今天各色灯光乃至显示屏。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照明工具。(一)灯离不开火。灯何时从普通的火分别出来,专为照明,已经无法查考,至少比灯字的问世要早。萤火虫也许是人类[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几年前在一个微信群上看到一篇介绍王国斌的油画《我的前夫》的文章,当时群里几个人的发言大抵与文章中的观点一致。而我却看到了不同的东西。最近因为整理《另类知青的回忆》,就趁热打铁,把脑子里一直挥之不去的想法写出来。算是《另类知青的回忆》的番外篇吧。 从油画中能看出新郎的年龄比新娘大,至于新郎的文化程度似乎无关紧要。新娘的文化程度也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21-11-19 23:21:46)
女儿在她满26岁之前出嫁了。26年前她出生的时候我不在身边。因为我母亲要照顾父亲与弟妹不便离开。我们那个17平方米的房子也不方便住4个人,并且南昌的冬天很冷。在预产期之前,我把老婆送回了老家。我第一次见到女儿时,她即将满月,一头黑发,安详地睡着箩筐里(我们那里刚出生的婴孩都睡箩筐,箩筐下面铺着很多稻草,婴儿的铺是倾斜的,头高脚低)。我好像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2021-11-19 20:59:46)
我们小时候的衣服是由“专门的服装设计师”上门缝制的。不过,那个时候上门给我们缝制衣服的,叫裁缝。裁缝,对于现在的年轻一代来说,大概只在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看到。裁缝,顾名思义,就是把布匹裁剪然后缝起来。
半个多世纪前,普通老百姓衣裳的主要功能还只是遮体和保暖,如今的服装是千奇百怪。一个人的服饰是他(或她)的身份与个性的体现。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21-11-19 09:15:24)
六、参加高考学期进行到快一半时,国家宣布了恢复高考的决定。那时的规定是,应届生不能报考中专,除了老三届(1966年到1968年三年共三届高中、初中毕业生的统称),已婚的不得报考。公社教办的负责人告诉我:“你可以报考中专。”我回答道:“要就不考,要考就要考大学”。幸好真的考取了,否则这句话又要成为我骄傲的证据。十多年来的第一次高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1]
[2]
[3]
[4]
[5]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