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相,是指什么?去问下ChatGPT.

ChatGPT said:

这句话——“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出自佛教语境,其中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概念。

一、什么是“相”?

“相”是现象、形象、外在表现之意。它指一切可被感知的、有形有状、有名有相的事物。
在佛教中,“相”与“性”相对:

  • “性”指事物的本性、本体、真如、不变之理;

  • “相”指事物的外在形态、表象、变幻之处。

因此,“著相”就是执著于外在的形象与表象——包括他人的言行、事物的好坏、境遇的起伏、情感的得失等等。

二、句子意思解析

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

  • 外若著相:若一个人对外在的“相”——名利、形色、成败、他人评价——生执著,
    就会被这些现象牵动。
    例如别人一句话、一件小事,就能让你喜怒哀乐起伏不定。
    这是“内心即乱”。

  • 外若离相:若一个人对外在一切现象都不执著,知道那只是暂时的显现、不是事物的本质,
    那么心就不会被外境动摇——“心即不乱”。

三、举个例子

比如你写信给旧友,对方迟迟不回。
若你“著相”,就会想:“他是不是讨厌我?”“是不是我写得不好?”——于是心乱。
若你“离相”,则想:“这只是一个外缘暂未具足的现象,不代表情意有无。”——心仍安定。

四、与佛经的对应

这一思想可追溯到《金刚经》的名句: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意思是:所有可见可感的现象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能看见“相”而不被“相”所惑,就能见到真如、见到智慧。


 总结:

“相”指外在的形象与现象;
“著相”是执著于表象;
“离相”是超越表象、见其本真。

因此,这句话的核心在于——
能离相而观,心自安;若著相而迷,心则乱。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