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看世界(10)

开眼看世界(10)

蒋闻铭

 

(十)

八十年代留美的学者学生,不该放在一起说。学者是访问学者,是公派,中年人居多。访问学者拿的是J签证,访问结束后必须回国。他们在美国的生活费,一般是国内的派出单位给,只有助教资助的一半不到。大多数访问学者,缺少打零工需要的起码的语言能力。这些人是最俭省的一群,特别是短期半年的访问学者。回去要买的几大件,电视冰箱微波炉,都必须从嘴里省。

人以群分,袁磊当年,和访问学者没有很多近距离的交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报纸新闻里时不时冒出来的放弃国外高薪,回去报效祖国的,全都是不得不回国的访问学者。八十年代的留学生,学成后利用中美之间的不对称,两边跑得好处,是后来的事。真正有成就的,放弃美国的身份工作回国,是在中国搞千人计划长江学者之后。田刚施一公饶毅放弃在美国的身份工作,是为了选中科院的院士。

留学生这一群,又分有资助和没资助的。没资助打工是必须。有资助的也打工,但不是必须。后面这一类,打零工是努力多挣钱,为万一将来不能留美国,不得不回国留后手。这两类留学生,结局大致一样。毕了业起码有硕士学位,又有绿卡,陆陆续续找工作上班,后面都是活得有滋有味的美国中产。挣钱多一点少一点,也就是上中产和一般中产的分别,大家大差不差。归根到底还是中国人,攀比心好胜心,自己比完了比孩子,美国就又多了一群虎爹虎妈。

接着说袁磊的一件也算打零工的事。他到美国的第三年跟惠英结婚,第四年有了儿子,单靠二人助教的工资,手头就有些紧。袁磊于是找关系弄了一份额外的工作。辛辛那提大学是公立,学生入学来者不能拒。不过基础特别差的学生,大学程度的课真的没法教。学校就办了一个预备学院,数学从初中开始教。这样的课,没有教授开就招临时工。袁磊有位师兄,在那里负责招教数学这一块的临时工,袁磊和惠英找到他,一人得了一门课教,手头宽裕了不少。

这些美国学生,基础差到什么程度呢?袁磊教初中代数,上来问他们,二分之一加三分之一是多少,一小半回答是五分之二。只得花十分钟,讲分数加减。讲了还是有人听不明白,袁磊说你下了课再来问。下了课真来问。解释半天听明白了,临走,说你这个办法听起来有道理,但是搞得太复杂。我还是更喜欢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期中考完了,还是这一位,说老师你真要求我会做题呀。袁磊说不然呢?他说我小学中学一路过来,在课上只要不捣乱,就是好学生,就是 A。不想到了你这里,真要学。

另一件与学生有关的事,好多年后,发生在 UCLA。袁磊去 UCLA 做博士后,和陶哲轩(Terrence Tao)是同一年同样的位置。开学系主任召集新人开会,大家做自我介绍,你叫什么,专长是什么,导师是谁,在哪里得的博士学位。一圈下来,都是名校名师,到了袁磊,自报家门,辛辛那提大学的博士,陶哲轩跟了一句,问University of What(什么学校)?搞得袁磊不得不重复一遍辛辛那提,当时很有些下不来。心说辛辛那提,数学系是不行,但是辛辛那提大学的篮球队无人不知,难道你也白痴没听过?数学家里,袁磊最不喜欢这个陶哲轩,为什么呢?羡慕嫉妒恨。

不过现在要说的这个事,跟陶哲轩无关。UCLA 自然都是好学生。有一天答疑时间,袁磊跟一个学生闲聊天。他说我刚从伯克利转过来。这里的数学系,周围的教授,看起来蛮正常。袁磊问伯克利怎么了?他说进了伯克利的数学楼,感觉是进了神经病院。周围的人,都在一边神游,一边跟自己嘟嘟喃喃,没一个正常。可怜美国的顶级数学家们,在普通人眼里,是这么个德行。

 

 

 

 

所有跟帖: 

美国教授确实是一类“特殊人群”,不过也有圆滑的。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1:27:26

如果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给的钱是保证这些人有基本生活费知道这些人还能攒下来买几大件是否就应该减少资助? -rmny- 给 rmn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1:28:42

或者实报实销算了 -rmny- 给 rmn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1:29:24

明显短视了,如果把钱用在其它地方,肯定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最接近太阳的人- 给 最接近太阳的人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1:35:14

你是说这些访问学者不该买大件么?没办法那时大家没想那么多一辈子能有几大件就不错了,出国能提前置齐 -rmny- 给 rmn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2:43:34

八十年代国家给访问学者380-400块一个月, 打工者乌泱乌泱的,除非学校地点实在偏僻,就那也有以打理院子代替房租的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24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3:26:02

这些同胞我接触少,不太了解。不过在我们那里有天天只吃面包到胃出血的。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4:26:32

很难吧, 访问学者中年岁较大的,天天啃窝窝头的日子都不在话下,面包总比窝窝头强,就着牛奶也比喝一口白开水好得多啊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4:48:19

超市里最便宜,一毛九一捅的白面包。 -蒋闻铭- 给 蒋闻铭 发送悄悄话 蒋闻铭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4:55:53

那个时候一加伦牛奶,一刀出头一点点。30罐一装的可乐大拍卖,好像也是一刀九毛九的样子(最差汽油一加仑1刀不到的时代) -明初- 给 明初 发送悄悄话 明初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4:56:34

纽约有些访问学者,买一包鸡腿一棵黄芽白菜,每天炖一锅,再煮一锅米饭,早上几片面包一杯牛奶,一根香蕉或一个桔子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463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5:15:18

我认识的一位,菜就是:一包鸡一包土豆吃一周!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5:44:31

九十年代初,我在旧金山湾区的 -ireadwrite- 给 ireadwrite 发送悄悄话 (1063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4:52:41

见过访问学者, 基本没到该去的学校,接待他的该大学的教授, 说明我没给你钱,你可以不来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5:18:26

蒋老师上一篇说道,给我们这些“中留”,也给自己留点面子,哈哈 -coach1960- 给 coach1960 发送悄悄话 coach1960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8:50:28

那时候吃鸡都吃出了鸡屎味儿。 -drinkplay- 给 drinkplay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2/2025 postreply 15:29:36

另一种说法是“吃得脑门上长鸡眼了”! -华府采菊人- 给 华府采菊人 发送悄悄话 华府采菊人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3/2025 postreply 08:17:3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