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伟大与父母年龄差 zt

孔子之伟大与父母年龄差
                    ——苏联科学家趣味研究之二

 

    “之一”说的是“父母性格与生男生女”,苏联科学家那时候还有一个有趣的“科研成果”登在科普刊物上,内容好像是“名人与父母年龄差”,文章举了几十位世界名人,出生的时候父母年龄各是多少岁,结果发现,这些名人似乎全都是父亲年龄比母亲年龄大得多。
    苏联科学家由此证明,父亲年龄大,能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遗传给孩子,而母亲年轻,则孩子身体健壮,所以孩子先天条件好,容易成才。
    其中我唯一能记得的,相差最悬殊,最令我吃惊的,就是中国孔子的父母年龄。孔子出生那年,他父亲72岁,而母亲只有16岁!相差56岁。

 

孔子之伟大与父母年龄差

    后来我才逐渐了解孔子父母是怎么回事。
    孔子父亲叫叔梁纥,贵族,博学多才,身高九尺有余,臂大腰圆,魁伟健壮,力大无穷,武功当世无双。
    母亲叫颜征在,当时好像是叔梁纥家的使女。他们是怎样结合的呢?《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野合”就是在野外苟合,有人说,是叔梁纥在野外强奸了颜征在,颜女没办法,只好嫁给了叔梁纥。或者说,叔梁纥是个“老不正经”。
    孔子生下不到三岁,父亲就去世了,孔子由母亲带大,艰难度日,最后孔子成了伟人。
    近来社会尊孔风劲,对“野合”说多避讳,说是明媒正娶,而且岁数差好像也没那么悬殊。但不管“野合”还是“家合”,父母年龄相差很大是没有问题的。
 
    首先要说的是,这种“枚举法”不是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你能举出几十个正例,别人也能举出几十个反例,这都说明不了问题。只有统计法才科学,随机抽取世界历史上一万个名人,然后统计父母年龄,进行分析计算,这样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那么,苏联科学家的遗传理论究竟对不对呢?父亲的知识能不能遗传给孩子?要知道,当时苏联生物学界正在批判摩尔根基因遗传学说,推崇的是拉马克——米丘林——李森科学说,即“获得性遗传”,认为后天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的,也就是所谓“用进废退”,而不是摩尔根的“自然选择”“优胜劣汰”。
    所以,他们认为父亲后天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是可以遗传给孩子的。而现代生物学普遍以摩尔根为正宗,不承认“后天获得性遗传”。

 

孔子之伟大与父母年龄差        孔子之伟大与父母年龄差

      拉马克            摩尔根

    不过据笔者的研究,现代科学实际上并未完全否定“获得性遗传”,正如《辞海》所说:“器官的用与不用,能否影响遗传性还没有科学的定论”。(《用进废退》条目)。因为既找不到能否定的证据,但也找不到能肯定的证据。
    而我自己从分子水平上(蛋白质的肽链与核酸的核苷酸链的对比)分析了后天获得的性状似乎有可能遗传给后代!这跟达尔文当年的猜想是一样的。这篇论文发表在《生物学杂志》1995年第3期上。
    我现在这样推想,具体知识(比如语文、算术、外语词句)大概不大可能遗传到下一代,否则人不成“生而知之”了吗?孔子说圣人是生而知之,肯定不科学。但人的能力,或者说大脑结构功能是有可以遗传一些的。这就像善跑的人,后代善跑的可能性也大,遗传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身体结构,当然,脑结构,脑能力也在其中,应该可以遗传。
    孔子几乎遗传了父亲的一切,身高九尺,孔武有力,博学多才。那么当他爹岁数很大时,大脑的结构能力似乎也应该发展得更成熟更合理,大脑胶质更多,沟回更复杂,大脑皮层面积更大。但关键问题在于,这种后天变化(而不是先天结构)是不是也能遗传呢?现在还很难说,科学界倾向于后天不能遗传,但尚无定论。
    他母亲颜征在的年轻,除了使孔子身体更强健之外,在智力方面是不是就没有遗传呢?我看也不能这样说。颜氏虽然出身低微,文化不高,但起码道德水平很高,如此才能教育出孔子这样的道德君子。道德是一种知识?还是一种能力?或者潜在的素质?能不能遗传?
    总之,这里面的科学问题大有探索的空间,留待后人吧。
    顺便说一句,虽然孔子非常伟大这没问题,但中国现在最需要的并不是孔子,而是继续高扬五四的科学民主精神,目前的尊孔热浪及广场竖起孔子雕像,我不赞成。
 
    如果说苏联科学家的研究真能成立的话,那么几年前的中国倒是有一对有趣的著名夫妻,引起网上热议,那就是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与续妻翁帆,当时杨已经82岁,而翁只有28岁,其差距跟孔子父母差不多。如果他们能生育的话,是不是也能为国人生产一两位诺贝尔奖的未来希望之星呢?

 

孔子之伟大与父母年龄差

    可惜他俩结合得晚了一些,如果再早十年,生育后代的可能性绝对可以成为现实。
    再顺便说一句,网上对杨翁的老少恋颇有非议,我不这样认为,杨先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大师,道德学问均堪称一流。他和谁恋爱结婚纯属私事,两厢情愿,自由权利。这种事在西方根本无人问津,只有在咱们中国才成了热议,不是他俩不正常,而是国人的意识不正常。

    杨先生属于丧妻再娶,合理合法。我们真正应该非议的是某些权贵的无耻行径,网友老神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三十岁的男人正在学坏,怀里搂着同一代,嘴里唱着《一样的爱》;四十岁的男人已经变坏,怀里搂着下一代,嘴里唱着《迟来的爱》;五十岁的男人最坏!怀里搂着第三代,嘴里唱着《糊涂的爱》!咱们的领导和大款最愿意接受这样有趣的“苏联科研成果”,哈哈!

所有跟帖: 

孔子父母的姻缘传奇 zt -europe- 给 europe 发送悄悄话 europe 的博客首页 (6300 bytes) () 01/19/2014 postreply 07:44:59

应该是伪科学,选择性统计。 -相对强度- 给 相对强度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9/2014 postreply 07:48:23

小笨蛋, -europe- 给 europe 发送悄悄话 europe 的博客首页 (196 bytes) () 01/19/2014 postreply 09:34:33

哈哈! -相对强度- 给 相对强度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9/2014 postreply 09:36:5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