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最近开了一系列的会议,总的感觉就是NIH的funding squeeze已经是第8个年头。以前的问题是faculty担心丢掉工作,学生,博后担心找不到工作。现在,大家开始接受事实,faculty有无grant已经和工作无关,学生博后的人数已经是减到最低限度。现在的新问题反而是学校尤其是medicial school这些在犯愁。为啥呢,有grant的人大幅度减少之后,研究成本在大幅上升,以前公立学校的indirect一般5-60%。私立的6-80%,还有不少盈利。现在不够了。比如动物房以前100人用,现在70人,按人头算的成本当然要大幅升高。造成的后果就是学校会重新和NIH谈indirect。这样会雪上加霜,本来就经费不足。最后学校会不得不找新的funding source。
最新精神就是学校会大踏步的成为DRO,drug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这样才可能负担research 的费用。big pharma的大幅裁员给学校送来了不少人员。俺们drug development 的两个前几年刚雇的叫兽一个是Amgen的一个是lily的director或者principal scientist。房子也是从pharma手上买的。
big pharma由于专利药的到期,o8care的造成的generic drug的利润挤压,基本会慢慢的解散前期开发部分,本来对于商业组织,uncertainty成本最高。其实big pharma也在试验新的方法试图保留这些。GSK在北卡的site把研究人员分成几个组,然后象NIH grant那样竞争funding,再有就是转移到国外。不过o8care肯定是最后一根稻草。既然medicine要socialized,那ZF必须承担前期的风险,也就是zf投资前期开发。NIH正在大踏步的向这个方向迈进。在basic funding大幅减少的情况下,NIH关于translational 和drug development 的经费却在大幅增加。
所以未来的产业链可能是,学校或者学校的spinoff 到CRO再到pharma。俺预计各个学校会spin off 出很多biotech。好比90年代。所以对于biomed的同学是大好机会。号称华人首富的陈颂雄就是靠biotech发家的。比卖棉花赚得还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