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 失败的投资?

来源: fffafff 2013-09-02 15:48:1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378 bytes)

读大学 失败的投资?


女孩考上成都一所高校的本科,父亲不让她读;父亲算账:读4年书花8万,如果打
工至少挣8万

今日是很多大学的开学日,在新生们忙着开始迎接大学生活时,家住槐树店路的玲
玲,却在为上大学的事和父亲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
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
,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

19岁的玲玲出生在川北的一个小村子。父母和所有的亲戚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
民。父母都只读完了小学,就开始自己做小生意。5年前,觉得成都是大城市,更好赚
钱,父母带着玲玲和弟弟举家搬到了成都,在槐树店路附近全款买了套房还买了个小铺
面,靠着这个铺面做着小生意。“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玲玲说,
父亲反对主要是认为上大学没什么用。

焦点


她想读大学


出路在哪里

还有一个星期,录取玲玲的大学就要报到了。由于得不到父亲的支持,玲玲也曾尝
试其他的办法来筹大学学费。

她先是想申请助学贷款,但是仔细研究了相关政策之后,她发现自己根本够不上贫
困的资格,无法申请贷款。她想借钱,但是和家里的亲戚关系一般,加上亲戚和父亲的
观念一样,她觉得是没法从亲戚那借到学费。

玲玲对好朋友蓉蓉诉说了这件事。蓉蓉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大学,父母直接打了一万
余元过去,蓉蓉说,交完所有费用应该还剩下2000元左右,她要把这2000元都借给玲玲
,支持玲玲读大学。

然而这离四年的大学学费相差甚远。

眼看就要开学了,昨日,玲玲再次和父亲进行了沟通。父亲依然还是苦口婆心地劝
说,希望女儿相信自己,读书没有什么用,自己为她规划的道路是自己亲身实践过的。
这些话说了无数次,玲玲有些疲惫,也有些无奈,她只是坚定地看着父亲,不断地重复
着“我就是想读大学”这句话。

最终,父亲撂下了一句狠话,“反正我是不得出钱的,就算你自己找到学费生活费
,只要你去读了大学,我以后再也不得管你。”

(玲玲系化名)

女儿的追求

我非常爱读书,喜欢泡在图书馆里。书本打开了我的眼界,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
力。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不想成为只会做小生意的农村人,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
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做个有层次的人 我要读大学


我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父亲两次反对我读大学

“我们家经济条件不错,不缺上大学的钱。”8月30日,在槐树店路一家茶楼,玲
玲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与其他因为贫困不能读大学的同龄人不同,父亲反对主要是认为
上大学没什么用。

“实际上,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没有反对我读书。第一次发生分歧是我去年复读时
。”去年,玲玲高考发挥不好,只考上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三本院校。

当玲玲把自己的复读决定告诉父亲时,父亲第一次表现出对读大学的反对。“他告
诉我,读大学没用,还不如直接出去打工。随后、玲玲和父亲为此进行了长达一周的沟
通。“由于我自己联系了一所高中复读,不仅不给学费,每月还有200元的补贴。因此
父亲并没有太过坚持,我也顺利复读。”

通过一年的努力,今年8月初,玲玲终于接到了自己很中意的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
取通知书,还没来得及分享考上大学的喜悦,她不得不再次就“读不读大学”问题和父
亲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谈判”。

“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谈到这个话题,双方都想说服对方。”玲玲说,在父亲看来,
花几万元读个大学,出来很有可能找不到工作,几万元钱白白丢了。即便大学毕业出来
找个工作,月薪也不过两三千元,“和高中毕业就去打工能赚到的工资几乎一样,浪费
了钱还浪费了四年的时间,不值!”

父亲告诉玲玲,“你现在就进入社会,开始打工,当个服务员,学习点别人的经营
方式,锻炼几年后,我出资给你开个店,当个小老板,一样能赚钱。”

父亲很爱我,但从不过问学习

“从小到大,父亲很爱我,只是从不过问我学习上的事。”玲玲说,与别的父母望
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不同,父亲认为,成绩好坏,并不重要,能够赚钱养活自己才
是最重要的。

到成都的时候,玲玲读初二,后来因为成绩好,中考免试进入高中。玲玲说,自己
非常爱读书,在他人眼中最苦的高中生活她都觉得甘之如饴,她喜欢和同学在一起,喜
欢解决问题的过程,一道题想了几天都没想出答案,在梦中突然解答出来都能让她欣喜
若狂。平时有点时间,她就泡在图书馆里。玲玲说,书本打开了自己的眼界,提高了自
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玲玲看来,只有读大学,才能让自己更有修养、更有层次,大学是
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玲玲否认了父亲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爸爸也不关心弟弟的成绩,他准备等弟弟初
中一毕业就接手经营家中那个小铺子。”玲玲说,在生活方面,父亲很关心疼爱自己和
弟弟,她和父母经常一起散步聊天,就算因为读大学的事意见发生分歧,父亲也未打骂
过自己。

父亲的固执,玲玲说自己都认真分析过。她认为,一是父亲的个人经历,他从农村
出来,没有文化,做点小生意,赚了点小钱,目前也过得还不错;二是家里所有亲戚的
娃娃,基本都是初中毕业,就去学了美容美发等技能,然后开个小店,也能谋生;三是
现在有些大学生毕业后没找到理想的工作,父亲更加认为读书没什么用。

玲玲不想走父亲给她规划的路,“我不想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思想封闭、眼界和层
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

父亲的账本

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打工,四年至少赚8万,一来一回
就是16万。这16万可以首付买房子,或开店做生意都能赚钱。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
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每个月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赚回这16万。读大学是“肯
定会失败的投资”。

读大学花8万 不读挣8万

你们城里人老是喜欢说有文化受人尊重……我要别人尊重我干什么?包包里有钱就
行了

昨日下午,成都商报记者在玲玲家附近见到了玲玲的父亲,他皮肤黝黑,双手粗糙
,不修边幅。记者和玲玲父亲进行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沟通。然而,“读书无用”这个观
念根深蒂固。

好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我只读个小学也能挣钱

玲玲父亲说,“读书无用”这个观念并非毫无根据。报纸上、电视上,不断有新闻
报道说,“600万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编辑注:此处系玲玲父亲的误读。根据媒体的公
开报道,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再创新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认为,
今年就业形势严峻),他伸出一只手比着“六”强调着“600万”这个数字。“大学毕业
就等于失业”他对记者说,自己住的小区里,他知道的就至少有10个大学生毕业后一直
没找到工作,变成了“家里蹲”,“那些人的父母家里没得好多钱,好多还是借钱送娃
娃去读大学,结果呢?读出来要不就是没工作,在家啃老,要不就是父母又花几万元去
帮娃娃找工作,读大学有啥子用?”

玲玲父亲不断用自己举例。他说自己就读了个小学,出来还拉过三轮车,做点小生
意,都能赚到钱,比好多大学生都赚得多。

一来一回16万


读大学是“肯定失败的投资”

不过玲玲父亲也坦承,“我们是从农村进城的,没知识没文化,好多人是看不起我
。但是我也看不起你们城里人,特别假。老是喜欢说有文化受人尊重,但是我觉得别人
尊不尊重我并不重要———这就是书读得多的人的毛病,死要面子活受罪,我要别人尊
重我干什么?包包里有钱就行了,何必那么虚伪呢?我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和你
们观点不一样。”

玲玲父亲把读大学比喻成一个“肯定会失败的投资”。他掰着手指头给成都商报记
者算了笔账:大学四年学费加生活费肯定需要8万,如果高中一毕业就开始打工,四年
至少可以赚8万,这样一来一回就是16万。这16万都可以拿去投资个房子做首付,或者
直接开个店做生意也能赚钱。可是拿去读大学,毕业后也许找不到工作,或者找一个工
作每个月就两三千元,又要四五年才能赚回这16万。“咋算都划不来。”

对话


玲玲父亲:捡垃圾都比读书强

在与成都商报记者的交谈中,玲玲父亲不断冒出惊人之语。

记者:很多家是农村的父母都认为知识改变命运,都希望娃娃能考上大学,你为什
么不这样想?

玲玲父亲:就算10个父母有9个都这样想,我也要做特殊的那一个,我坚定地认为
读大学没得用。

记者:你是不是认为,不管做什么工作,赚到钱就可以?

玲玲父亲:是啊,捡垃圾都比读书强,我们门口捡垃圾的每年都能赚两三万,很多
大学生出来都赚不到。

记者:反对女儿读大学,会不会是舍不得钱?

玲玲父亲:我是也有点舍不得这个学费,我的钱都是辛辛苦苦赚来的,为啥子要白
白丢给大学?读不读大学可能过的生活都一样,那为啥要绕一个大圈子?我都养她到18
岁了,也尽到责任了。

记者:有没有想过,也许女儿读了大学,毕业后有可能发展得很好,能赚更多的钱
,命运就得到改变了?

玲玲父亲:你能不能保证读了大学以后就一定有出息?那么多人毕业找不到工作,
我对她(指玲玲)没得好大信心,我为啥选择这么有风险的事?

编后


读不读大学 何妨让孩子决定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文中的父女大概已辩论了很久。很难想象,在2013年,我们仍
要辩论这个话题。但就全国范围来说,父母在子女考上大学后不让读,却也不是个案了。

父亲的逻辑看似无懈可击。四年大学要花8万,打工4年可以挣8万,这样相差16万
,可以买房付首付了。而读完大学,谁也无法保证一定能找到工作,而找到工作也许挣
不到很多钱。

不要嘲笑这个逻辑。这位父亲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生活中的“发展主义”,成功和幸
福,最后要变为可量化的金钱,并且以增长率来作为指标。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多了三五
千,就可以等于开心。三十多年来,这种逻辑已经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读书不会直接带来钱,这个意义上这位父亲是对的。它甚至也不一定会间接地、最
后“曲线上升”式来换取更多的钱。说到底,它具备压根就和钱无关的价值,它是另外
一种快乐。走在街上,抬头看见蓝天白云,鸟儿飞过,这种快乐值多少钱?除了钱,生
活中还有很多有价值的事。读书的“有用”,说到底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难以量化的一
种滋养。

   在上大学到底是否值得的争论之外,其实隐藏着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如何做父
亲?父母是否有权替子女做出决定?我们的社会,为了出人头地而强迫孩子读书,酿出
了一些悲剧;父母如果觉得读书无用而禁止子女去读大学,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子女并
不是父母的财产,而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生命自主权,为何不学会尊重孩子的决定
呢?

所有跟帖: 

顶一下这个父亲。算的一点不错。所以俺说,天朝一旦让人民自己做主,肯定过的更加有声有色。 -知人知面- 给 知人知面 发送悄悄话 知人知面 的博客首页 (59 bytes) () 09/02/2013 postreply 17:14:54

外嫁讷? -europe- 给 europe 发送悄悄话 europ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2/2013 postreply 21:44:33

这只是父女双方的价值取向不同罢了。 -eeo- 给 eeo 发送悄悄话 (18 bytes) () 11/09/2013 postreply 12:27:0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