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动,等我回来。

来源: 聂耳 2012-05-13 17:43: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182 bytes)

18岁那年,母亲骄傲地用她的私房钱买了一张船票,在细雨蒙蒙的码头上送我去武汉读大学,仅仅4年以后,又是母亲亲自去排队买了火车票,交到我手里—— 我就这样展开了迁徙到北京的个人生涯。母亲当时预料不到,她对世界的这两次慷慨,构成她终生恐怕都将追悔的过错:我从此便被她无意识地移交给世界,而不再属于她。她已经付出还将继续付出漫无涯际的失眠、泪水、挂念,来承担世界对一个平凡母亲的掠夺。我离开故乡已经十几年了,愈行愈远,留给母亲的,永远只是背影。一次次的背影。

我和母亲生活在两座城市里,坐火车需要一昼夜的路程。这就是一个母亲与她孩子的距离。我如果在北方的旷野上呐喊一声,恐怕要经过一昼夜才能传到母亲的耳边。唉,思念母亲的时候,真想能以光速回到她眼前——当然,这肯定也是母亲的愿望,甚至堪称我苍老的母亲对生活最奢侈的要求。我太了解她了。每年回家探亲,总发现母亲老了许多:前年是皱纹多了,去年是头发白了,今年是牙齿掉了……顿时有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的恍惚感。触目惊心。我简直不敢如此想象下去。于是转而安慰自己:母亲健在就是一种幸福。虽然天各一方,她的心跳无时无刻不在震撼我的耳膜。就像冬天的鸟怀念远处的树巢——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我流浪生涯中最隐晦最柔韧的寄托。母亲无论居住在哪里,哪里都是我的故乡。游子的心室供奉着一枚隐形的磁针。

这些年我一直出门在外,大部分时间只能靠书信与家中保持联系。仿佛成为惯例了,收到的家书一般都是父亲执笔,而由母亲在信末附上几句话。母亲的字体一生未有大的变化,横平竖直,纤巧紧凑,一笔一画都保留着女中学生的风味。这恐怕也是母亲总让父亲写正文,自己仅附注几笔的原因。母亲觉得自己的字拿不出手。加上父亲日常拟惯了公文,遣词造句自如,讲述事理也极周全,因而似乎更有发言权。然而我知道,家中频繁来信,大多缘自母亲耐不住自己的思念,而催促父亲“又该给孩子写信了”,父亲不过是代言人而已。每逢拆阅家书,我心理上总偏爱地视作“母亲又来信了”,虽然母亲的信总是很短很短。

有一次平淡地拆开信,一张小画卡掉出来。我才想起今天是我的生日。也许所有母亲确实比儿女更深刻地记得那一天,它是儿女生命的起点,更是母爱随之诞生的日子。母亲啊母亲,从此开始了她的养育、守望、担忧、欣慰以及对离别的畏惧。这是一段多么漫长、艰辛而又伟大的历程啊!

每年回南京休假,日程排得满满的,早出晚归,忙于探亲访友、参加各种聚会,有时深夜喝得半醉悄悄溜进家门,发现母亲房间的灯还亮着,她仰躺在床头,用耳机听磁带,眼睛却望着天花板发呆。我仿佛洞察了母亲寂寞的日常生活是怎样度过的。包括我不在身边的那无数个夜晚,她是怎样以思念来填补那可怕的空白。这时 我才懊悔虽然回到家中,陪伴母亲的时候仍很少。对于成熟了的儿女来说,母亲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但对于衰老了的母亲来说,儿女却接近于她生活的全部。

母亲越老,精神上就越脆弱。以前离别,无论刮风下雨,她坚持要送我到火车站,我一次次地目睹她站在月台上挥手的身影从缓缓移动的车窗里消失——就像不断重演的神圣仪式。记不清从哪一年开始,她改为在家中的阳台上目送我。她说每次离别对于她都是不小的打击,每次我走后她都要流好半天的泪,这几年越来越觉得有点承受不了,要过好几天才能恢复过来。

一次次迎面走来,又一次次转身离去——这就是母亲眼中的我。是谁在折磨这个平凡、善良而无辜的女人——是我还是命运?阳台上的母亲,你别再流泪了。千里之外的母亲,你别再衰老了。请你一定站在原地,别动,等我回来。

 

所有跟帖: 

母亲还在世的话,真该抽时间多陪陪母亲.免得后悔. -yasas- 给 yasa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18:07:13

昨天是中国的母亲节,也是美国的母亲节,然而却是我人生第一次和母亲在一起过母亲节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18:15:47

母亲有你这儿子,幸福啊!可惜出(回)国后,都没陪母亲过过春节,现在连机会都没有了,终身遗憾啊! -yasas- 给 yasa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18:20:26

颇有感受,我是在我父亲去世后认识到这一点的,当你还有一个人可以爱的时候这是一种幸福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18:25:17

中国本来就没有母亲节,学美国的。现在带领带最多的人不是欧美人,而是人口众多的中国人 -家庭煮男- 给 家庭煮男 发送悄悄话 家庭煮男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4/2012 postreply 07:03:38

当你静静地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你的脑海是否会自然地浮现出你自己母亲的形象呢? -聂耳- 给 聂耳 发送悄悄话 聂耳 的博客首页 (612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18:10:17

如果我早两年回来,我爸妈就不会抑郁症这么严重,不会去世了 -flywhc- 给 flywhc 发送悄悄话 flywhc 的博客首页 (211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22:22:13

有抑郁症和要S人与是否有孩子无关,人的性格决定命运, -europe- 给 europe 发送悄悄话 europe 的博客首页 (79 bytes) () 05/14/2012 postreply 01:29:59

不是的,是性格和环境因素造成的。本来都挺开朗的人,退休后太孤独了 -flywhc- 给 flywhc 发送悄悄话 flywhc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4/2012 postreply 02:18:48

为啥人家退休后却没孤独感呢, -europe- 给 europe 发送悄悄话 europe 的博客首页 (199 bytes) () 05/14/2012 postreply 02:30:21

只看到一点, 这位母亲精神依附性太强. 这世界花红柳绿, -worriedmom1- 给 worriedmom1 发送悄悄话 worriedmom1 的博客首页 (26 bytes) () 05/13/2012 postreply 23:57:18

子女只是我父母生活的一部分。为他们也为自己庆幸。;D -赵飞燕- 给 赵飞燕 发送悄悄话 赵飞燕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4/2012 postreply 03:58:38

俺觉得无论那种关系都应该保持一份精神的独立 -flyfish- 给 flyfish 发送悄悄话 flyfish 的博客首页 (46 bytes) () 05/14/2012 postreply 04:27:1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