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左奋不再攻鸡民主,法制,选举,转而攻击中国的现任政府, 让我们看官目瞪口呆,不明就里:))
满城尽栽“熙来树”
“将重庆土生土长的黄桷树(又称大叶榕)、小叶榕挖掉,种上银杏树,把森林重庆工程变成了‘换树运动’。”重庆大学退休职工、重庆市绿色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吴登明说起薄熙来上任后,重庆开始大规模栽种银杏树,至今愤愤不平。
官方报道显示,森林重庆工程自2008年启动以来,种植百万棵银杏,5年内投入480亿元。“不少重庆人都把银杏称为‘熙来树’。据说是薄建议栽种该树,除了银杏之外,还包括桂花、香樟等6种树。而在中国特色的官场里,别说领导建议,就是偶然称赞一声,下面也会立时跟风。”他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称。
从重庆江北机场乘大巴至牛角沱立交枢纽站,记者发现,沿途随处可见换种上的银杏,在城区主干道两旁和各商业区、景点附近也遍地皆是。它们大多枝叶稀疏,树干上往往轱着一环铁圈,再以数根木桩予以支撑,有的甚至还接上了营养袋。与一旁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黄桷树、小叶榕形成了鲜明对比。
据吴登明介绍,这些银杏移栽来时都去除了部分根系、树枝,由于根很浅,树又很高大,头重脚轻容易倒,因此在没有完全生根时需要木桩进行支撑。饶是如此,这些树的成活率据估算至多也仅有七成左右,一些偏远地区移种的银杏甚至大面积死亡。
吴登明等人一开始就反对大规模移种银杏,并找到重庆市人大代表和重庆市政府参事室反映。2009年1月森林重庆研讨会在重庆大学召开,当时会议亦建议栽种本地树种。
“重庆并不适合种植银杏,它的生长周期长,且对水肥条件要求比较高,北方砂型疏松深厚的土壤比较适合它。重庆最适合种的还是黄桷树,这是多年自然优选的本地树种。”吴登明还告诉记者,重庆夏天比较炎热,黄桷树树干粗大,叶片宽阔,固氮量大,遮荫效果好,吸尘抗污染能力强。重庆最古老的黄桷树已有千余年,四五百年树龄的也很多,黄桷树早已渗入重庆的历史文化血脉中,不少地名与其密不可分,如黄桷垭、黄桷坪、黄桷渡公园。1986年黄桷树就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树。
重庆主城栽种的银杏树一般至少10-15年树龄,多数都是30年以上的大树,部分还是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一棵银杏少则一两万元,多则数十万元。吴登明说,这种“速成法”花费了大量的钱财,而与产生的森林重庆的生态效益极不相称,可谓劳民伤财,且或还带来了很多腐败问题。“看似是民心工程,实际上是一项不尊重科学、不尊重民意,由长官意志推动的政绩工程。”
而在薄熙来事件后,重庆已再难觅见新移种银杏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