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从网上看到没有入围,在看到创业园的优厚条件后,还是愿意试一试,不拿自己的钱,只出技术,声望,头脑清醒。
创业园的“小张”混淆概率,把项目得到投资者肯定的“入围”与项目得到创业园物业管理的“入围”混为一谈,在我看来,是这个事件中唯一的陷阱。但是这个陷阱也同时提供了机会,创业者可以拿一个成立的公司去争取投资和客户,这和以个人身份去争取投资和客户有天壤之别。我认为,一米深的陷阱加上五米高的平台,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对创业者有利,全看创业者能不能兑现这一个注册公司的潜力。
现在看来,因为种种原因,创业者没有能拿到进一步的投资,也没有拿到客户。两个月以后,创业园要求创业者自己投入资金来维持公司,条件是苛刻了一点,但是作为投资方,这么短视可能有财力上的原因,也可能是发现了其他的机会。创业者不愿意继续投入,也有他的理由,可能是最明智的决定。
当然,假设公司做大了,以后创业园会不会布下真正的陷阱,巧取豪夺,那就是天知道了。不过,有谁能举出创业园或者是当地政府剥夺一个成功的创业公司?
创业真是风险重重,很不容易,很多时候死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死的。但是,大公司死了就知道是死在那个陷阱里?通用汽车,柯达,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