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惊!大陆涨完工资涨保险

来源: commonsense888 2011-11-29 20:04:10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592 bytes)

大惊!大陆涨完工资涨保险

来源: 电动车生涯2011-11-29 19:06:35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2008年中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第二波人力成本大冲击来了。2011年11月15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中国将实施社保五险合一强制征收。 

  富兰德林事业群总经理刘芳荣说,这一次的冲击不小于《劳动合同法》,不仅是劳力成本大幅激增,连台干都可能出现大失业潮。 

  社保五险合一,指的是中国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但过去台商或是大陆本地企业,可能只有保三险或是投保不足,甚至缺保,未来将统一列为社保征收,而且还是采强制征收,就是企业不缴将被处罚,甚至会被求偿。 

  对于台商来说,三大冲击来了。 第一大冲击是用人成本将大幅激增,过去中国社保主要只有三险,这一次增加工伤与生育险变成五险,但不管是大陆本地企业或台商,都有投保不足的情况,社保改革可能在明年一次到位,台商恐因应不及。 

冲击一:保险范围扩大 缺保状况普遍,雪上加霜 

  过去在拼招商时代,中国中央与地方政府把招商引资摆在第一位,拼命给优惠,标榜人工便宜、土地便宜,税金还可以全免或减半,连劳工的保险有的也跟着被忽略了,刻意营造出中国制造成本远低于世界各国的环境。 

  刘芳荣说,中国中央政府也知道这样的情况,但在那个经济发展胜过一切的时代,只要地方的经济能够繁荣,基本上很多事情是不管的。 

  以招商最成功的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刘芳荣说,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昆山市,不过是一个县级市,但连昆山市内下辖的各镇、社保投保跟提拨比例就可能不同,所以到了广东更严重,有些传统产业的台商,可能从没有足额投保过。 

  更严重的问题是,以前农民工跨省流动工作,社保中的养老险或住房公积金却不能跨省转移,简单地说,就是湖南省农民工到广东省打工,广东省的政府是不管这些湖南来的农民工到底有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险的,于是不投保跟缺保的情况就发生了。 

  这样的情况,台商或是大陆民企都有,但对台商特别严重,因为过去台商工厂在东莞、深圳或昆山,劳力来源是外省的农民工,不足额、不足项投保非常普遍。这使得问题雪上加霜,一是保险范围扩大了,二是台商雇用的农民工最多,保费必然大幅度增加。 

冲击二:随薪资浮动 工资一涨,保费跟着涨 

 第二大冲击是,社保不仅是范围扩大,而是随着中国工资未来5年涨一倍的政策目标,按薪水比例提拨的社保、投保金额也会跟着涨,所以中国工资越涨越高,社保的成本会更加惊人。

  社保有所谓的缴费基数,就是按照该省或该市的平均工资来计算缴费的费率,薪资越高的地方保费就越高。

  而且中国还规定,员工的实际薪资扣除社保之后,不得低于该地区规定的基本工资,不管雇主跟员工到底缴了多少保险费,员工还必须要领到当地的最低工资,雇主必须补足。

  以杭州为例,当地最低工资才人民币1000多元,但在杭州投资设厂的联发纺织董事长叶清泽说,现在每月平均发给中国员工的薪资是人民币3800元,其中员工每月实际领到手的薪水为人民币2700~2800元,包含加班费、奖金与津贴。

  剩下的就是五险的投保成本,每月高达人民币1000元左右,这样的费用,以往在广东等地可以再请到一个工人,现在成了每月必须支出的成本,对于台商来说,社保成本之大可想而知。

冲击三 :台干也不能省 成本将暴增,恐爆失业潮

  冲击三,对台商最大威胁是,中国社保新规定是连外国人也必须纳入缴费范围。上个月中国正式公告,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就业,须参加社会保险,同样享受养老、医疗等待遇,还能领到社保卡。如果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外国人参保,将被处罚,而且不管这些在中国就业的外籍人士是否在本国已有投保的重复征收问题,在中国领薪水就必须投保。

  虽然这一次公告范围尚未扩及台、港、澳,但台商圈已经人心惶惶。因为社保接下来就可能公告台、港、澳地区人民的投保规定,以后台商聘雇台干在中国领薪水,就必须要依法缴社保基金。这问题就来了,过去台干薪水往往高于中国籍员工,纳入社保之后,必须缴纳的金额也更高。

  刘芳荣计算,一个薪水人民币一万元的台干,每月须缴的社保费高达人民币四千多元,员工负担人民币一千、雇主负担三千元,换算下来,一个台商如果请300个台干,一年因为社保的成本增加,超过新台币上亿元。

  这样一来,台商聘请台干的成本负担就更重了。刘芳荣担忧,恐怕会造成台商宁愿聘请大陆本地人而不愿意请台干,演变成中国推社保,台湾人在中国失业的状况。

  中国变了,劳工政策与社会改革一个个出炉,制造天堂不再了,台商要到中国经商与投资,再也不能用人工廉价与社会低成本来看中国,反而要以到欧美投资的心态,来看中国的投资成本了。(撰文:吕国祯,《商業周刊》)

所有跟帖: 

这个“电动车生涯 ”也是啥好事都摊上了,哈哈 -yasas- 给 yasas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9/2011 postreply 20:12: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