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美国之海归不易

本帖于 2010-02-22 10:54:58 时间, 由超管 论坛管理 编辑

为投桃报李,报答回国发展版主对我上篇《走近美国之出国初衷》置顶之恩,草就此文贴出。

我说海归不易不是指回不去,而是在有一定限定条件的不容易:第一个限定是这种海归是自私有目的,是综合出国前的期望,出国后的付出和积累,回国后得到的酬报之间的平衡,而不是那种不计较个人利益的无私奉献;第二个限定是归国后主要是想继续自己的科研事业,不排除同时还享受当教授的尊荣。我是做生物科研的,怀着做科研的梦想出了国(参见《走近美国之出国初衷》),因此我以生物口归国为例说明为什么现在想找个合适的位置海归不容易。

国内科研的迅速发展:我是2005年出国,而就我个人感觉那一年是国内生物研究的分水岭。就在那一年我们国内取得了发表《Cell》的突破,而且一发就是三篇,神经所,生化所,复旦大学各一篇。再以我们做植物生理的而言,我2000年到所里读研究生的时候,发表一篇影响因子在3分以上的文章就很难得,而2005年我们所发了六篇十分的,接下来的一年里,中国农业大学又取得了植物领域发表《Cell》的突破。此后,个别的顶尖实验室几近把高档期刊当成了自家的后院:上海生化所的裴钢在《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dicine》等期刊上发表了约有十篇,上海植物生理所的林鸿宣发表了三篇《Nature Genetics》及一篇《Nature Cell Biology》,当然他们两个可能是中国本土基础研究领域里做动物和植物的代表。水涨船高,国内的研究水平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那种靠着个洋博士学位或者喝过两天洋水就回国混并被捧为天神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2000年那一片回去可能有个十分的文章就能当上百人计划或者长江学者,我知道个别人甚至连个三分的文章都没有,而现在如果没有《Nature》《Science》《Cell》(好的子刊也可以)的文章再上百人估计是很难了。也就是说,国内的发现可能已经超过了我们的积累,出国几年再回去可能还没有当时不出国直接找个位置混的快些。

科研位置的迅速饱和:我说科研位置迅速饱和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科研人才已经多到用不了的程度了,而是人才的数量相对于有限的适合搞科研的位置很快就满了,加以美国的经济危机导致有些人不得不回去更加速了这种饱和。

第一:国内真正能搞科研的位置十分有限:好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北京上海外带南京等个别发达城市,好的单位基本就是中科院的研究所外带个别名校。很多地方不适合搞科研不是因为硬件不行,他们的仪器设备可能比科学院的还要好,只是那些仪器是用红布盖着,等有人来参观时掀开来作秀而已。说他们不行最主要的是指软环境不行,他们没有集体的研究气氛,只是在那儿闭门造车,闭门抄袭甚至是闭门造假,诸如某大学老师因一年造出七十多篇论文而成名,成功被《Nature》重点报道。当然我不排除很多好的地方也有造假造到顶尖期刊上的;这些适合做科研的地方无论从生活上讲还是科研上讲肯定是海归的首选目标,可是竞争也十分激烈,有一次上海某所来招人时讲如果没有两篇十分以上的文章基本上是免谈。

第二,有些高校需要海归需要的是用他们来提高名声而不是用他们来搞科研,科研在这些学校里可能天天讲,但从来就没有真正被重视过。君不见很多学校动不动就宣传自己老师里有多少博士,如果再能宣传一下博士里还有海归的,声音可能会更响亮。一旦被作为宣传标语,这个人多会“学而优则仕”,集官研教学于一身,如此以来,他想要的是一枝独秀,而不是万芳争艳。他可不想别人从他的头顶光环中分去一杯羹。

第三,更有甚者,有些学校根本是不需要也不欢迎有些真才实学的的海归加入。试想他们自己没有什么本事,怎么容得下把科研上比他还能的你引进回去呢。即使引进你,估计条件也得是你发表的文章他需要当并列通讯作者才行。记得我出国不久看某一地方高校招贤纳士,启动经费五十万,其条件是有三篇十分以上的第一作者的文章,要知道这个水平当时在科学院也肯定能拿到百人计划,而那个学校的主页上把一篇《科学通报》放了多长时间。可以想象能发出这种招人广告的学校要么不知道什么是人才或者他们能引进什么水平的人才,要么就是根本就不想招人。

裙带关系及地方保护:目前要想海归,可能不仅是科研水平的较量,更多的是人际关系的较量。

一:我知道很多的单位可能都在招人,相比而言,科研院所招人比较实在,毕竟这里边真正的牛人比较多,一人操作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相比之下他们的包容性更大,用人也更公平些。他们可能不会多么的捧你,可也不会多么的拿捏你,答应你的条件听上去没有那么好,但肯定会兑现的。进入这种单位的前提就是拿本事来说话。

二:如果进不了这种单位,退而求其次的话,你面临的竞争不仅是自身实力的竞争,还是人际关系的竞争,而且后者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因为他们完全可以因人定岗而不是因岗引人,只要根据和他们有裙带关系的人附加一条给大学生上过课,带学生暑假下过乡,或者获得过学校里的什么奖,即使你的科研能力高些,在这些附加条件面前你的竞争力立即降低到零。在很多的机会面前,有人有关系可能比你发篇十分以上的文章还要有用。

三:有些单位开出的条件十分的诱人,但你真正报到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根本就是个空头支票,无法兑现。我知道一人被一地方高校引进,谈好的条件从职称到待遇到设备都好的不行,回去之后发现全是幌子,好在此人精明,技高一筹,在回国前联系好了另一个博士后单位得以全身而退,也许他自己也感觉到了条件是“Too good to be true”。我还有一朋友回南方某高校,开出的条件也不错,可从开始报到的手续问题上就开始对其刁难,来了一个下马威,让海龟在土鳖面前低头,最后朋友选择重新归海。

综上所述,如果你真的有实力能在适合搞科研的地方找到位置海归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的实力不是很高但是国内有人给你量身定岗海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因为你是某小地方的毕业生你回去当个鸡头能一枝独秀海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上面的条件都不具备,那么基本就是海归好,但海归不易!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走近美国之出国初衷
  • 儿子喊爹起床招数面面观
  • 生于七十年代的山村-生活篇
  • 生于七十年代的山村-进城篇
  • 生于七十年代的山村-玩乐篇
  • 所有跟帖: 

    我个人觉得你2005年出来已经晚了. -999朵玫瑰- 给 999朵玫瑰 发送悄悄话 999朵玫瑰 的博客首页 (133 bytes) () 02/21/2010 postreply 23:31:42

    如果在美国混了10来年还没拿到正教授的职位 -爬墙党- 给 爬墙党 发送悄悄话 (241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4:37:38

    full 不那么好拿.tenure应该 5年下来. -scim- 给 scim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11:29:17

    回复:如果在美国混了10来年还没拿到正教授的职位 -东北小妞- 给 东北小妞 发送悄悄话 (32 bytes) () 02/23/2010 postreply 12:31:07

    有本事什么时候出来也不晚,有料的海归怀才不遇的也多的是 -ukiyo-e- 给 ukiyo-e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5:45:56

    是的,有料还得要有人识料用料才是.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7:27:12

    我个人觉得我2005年不出来也混不出个头绪.哈哈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6:29:55

    哦,算我没说.我大概在这看多了国内的人和物如何牛了. -999朵玫瑰- 给 999朵玫瑰 发送悄悄话 999朵玫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7:19:47

    说着玩的不可太当真,谢谢你能回贴.其实中国科研环境的变化要大于美国.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7:26:26

    很详细。谢谢分享!;D -驭风而行- 给 驭风而行 发送悄悄话 驭风而行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3:26:08

    谢谢,我也是道听途说的多,自己也没有亲身体验,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7:23:58

    整天数文章数,算影响因子,这种科学家跟做鞋的有什么不同.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6:58:33

    靠这个吃饭不数不算还做什么呀. 其实不管什么职业说白了都是做鞋.哈哈.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7:23:14

    所以所谓教授的体面,也就是欺骗个自己而已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8:02:25

    其实很多人回去是为了这个.一种自我满足.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8:07:41

    鄙人当年亦混迹于这做鞋的专家行列. 当然现在做的东西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44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8:15:00

    鄙人也正在思考这个问题,愿闻高见,请指点到我的悄悄话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8:28:58

    In my opinion, the majority of science research (in China or els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702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9:37:19

    thanks, Actually I am also thinking about what kind of life I ne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09:48:21

    do not agree -ingodwetrustforever- 给 ingodwetrustforever 发送悄悄话 (78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12:50:33

    You are right, but this kind of life seems more harder than othe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14:34:50

    A lot of them are not discovers, they are paper-pushers. -borisg- 给 boris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14:44:29

    回复:do not agree -东北小妞- 给 东北小妞 发送悄悄话 (8 bytes) () 02/23/2010 postreply 12:42:07

    a very informative review. -y927- 给 y927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15:32:48

    把自己所知所想所听所看尽可能总结而来.写来半夜三更.看来还有点用.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20:11:40

    说的也是,但归的好的话也不是一无是处.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2/2010 postreply 20:13:39

    回复:走近美国之海归不易 -scorpion- 给 scorpion 发送悄悄话 (42 bytes) () 02/24/2010 postreply 20:46:44

    你可以这样说,但这基本是海归或者在美国找工作的干货. -若尘liu- 给 若尘liu 发送悄悄话 若尘liu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25/2010 postreply 05:51: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