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使理想与社会发展规律同步的力量,二者的合力驱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历尽劫难而依然屹立, 其文化的土壤具有能同时催生强大理想主义和稳定现实主义力量的双重功能
从近代百年来看, 康梁变法的改良主义理想,孙中山宪政共和的理想,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想,包括六四学生和党内开明派的推进中国民主的理想, 都驱动着中华民族百年来从落后的农业社会快速地向现代的工业社会的发展. 但是理想总是超前于社会发展规律的, 没有现实主义力量的纠偏, 社会将脱离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轨道而陷入混乱. 而在这种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牺牲是不可避免的. 包括百年来为民族复兴的无数理想主义者,也包括无数在历次理想主义大潮中被淹没的”落后”社会自然人和群体.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 无论是在相互斗争中的牺牲的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 还是在文革中逝去的各类各派人员的生命, 也包括在六四中离我们而去的学生群众和士兵, 他们都是值得我们生者去纪念的.
对死者的纪念是对生者的慰籍, 而生者的思考才是死者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让我们纪念所有的牺牲者, 思考着, 前行.
回复:理想主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现实主义则是
所有跟帖:
•
Very well said. 推荐一下.
-Warsteiner-
♂
(120 bytes)
()
06/04/2008 postreply
11:38:07
•
Co: Very well said. 推荐一下.And thanks.
-Simply_leaf-
♀
(0 bytes)
()
06/04/2008 postreply
12:37:39
•
这位同学的发言听起来很有道理啊
-111-
♀
(128 bytes)
()
06/04/2008 postreply
11:43:35
•
邓小平这位现实主义者对于六四理想行为的纠偏过于粗暴了
-WSTB-
♂
(46 bytes)
()
06/04/2008 postreply
11: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