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大 18 日通报郭伟涉嫌学历与学术问题,并指向科研经费管理不当。据公开报道,其年薪一度超过百万元,如今却因学历争议与调查风波跌落神坛。

若最终调查属实,那便是典型的‘以假起家,以色收场’:一个靠精心包装登顶的人,最终在纸醉金迷处露出裂缝。一如历史长河中无数类似的身影——因色而乱、因奢而败的故事,史家至少记下过成百上千。

公开资料中,郭伟的履历几乎堪称‘传奇’:江苏科技大学首席科学家、材料学院教授与博士生导师、国家重大人才工程A类创新人才、洪堡学者、美国金属材料学会杰出科学家、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主持国家级项目、发表SCI论文170余篇、拥有国际专利68项、斩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系列耀眼头衔仿佛稳固了他在学界的高位。

然而媒体查证后发现,其‘高考状元’、‘三一集团总工程师’、‘论文数量’等关键履历均疑点重重,与可核实信息矛盾。江苏科技大学随后通报已确认存在严重学术不端并解除聘任,案件移交公安。若最终调查属实,则他的仕途便如无数古今人物的老路:以假立身,以奢出漏;前半段靠包装登顶,后半段因沉溺年轻女子与金钱流向引起异常而露出破绽,最终一朝坍塌。

据多家媒体报导,郭伟是江苏科技大学 2023 年以 300 万安家费、140 万年薪及每年 500 万科研经费重金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然而进一步查找公开信息发现,他早年实际上是商人,曾任丽水市汉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名下有七家公司、三家已被吊销;

所谓的‘辉煌学术履历’与可查证事实严重不符。北京日报更以《“首席科学家”“博导”竟是只有高中学历的骗子,高校怎能如此搞笑?》为题评论,指出郭某造假的手段并不高明,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一身假料的他却能一路绿灯、成为学校引以为豪的引进对象。‘重头衔、轻能力;重履历、轻实力’的土壤,让骗子轻松钻了空子。
若相关调查最终坐实,他的故事无非重演古今无数人物的老路——以骗局奠基,以奢靡出漏;靠包装登高,却因沉溺年轻女人、金钱外流而露出破绽,光鲜外壳一夕坍塌。历史上因色致败、因奢暴露、因假行枉的例子多到写不完,他不过是新添的一笔。

事情暴露是因为郭威并没有真才实学,才获得了大量政府资金之后,第一想法就是享受,他利用曾经出国的便利,用学校的对外网络,不断在推特上寻找刺激,很多知名中文网红都被他骚扰过,许诺钱和其他便利,事件的转折点在一个带的研究生去找郭伟应该四个月前就报销的科研经费时,发现敞开的电脑上有着大量不堪入目的聊天记录,还有给一些网红的转账记录,给一个叫“胡桃”的居然一个月就转了3万人民币

研究生愤怒无比,就举报郭伟学历造假,科研成果不可复制。郭某于 2023 年以‘海外高端人才’身份被江苏某大学重金引进。他的履历堪称完美剧本:1994 年陕省理科状元、就读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并在德国国家科学院任高级研究员,甚至还在欧洲企业担任总工程师。可后来查证发现,这整套履历皆为虚构。凭借这份精心包装的“黄金简历”,郭某不仅顺利成为材料学院二级教授、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还轻而易举获得 140 万年薪、300 万安家费、高额科研经费等优厚待遇。
入校后,他继续用伪造的科研成果堆砌名声,自称主持 18 项国际合作、掌握近 3000 万美元科研经费,还宣称团队研发的“超低温高强韧钛合金”入选 2024 年行业十大科技进展。2025 年 9 月,他更被推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后被媒体揭开不过是花钱即可购得的非正规头衔。
若相关调查最终坐实,那么郭某的故事不过是古今荒诞剧的重演:以假履历奠基,以虚荣筑高台;前半程靠包装与谎言登峰造极,后半程却因奢靡、因风月、因欲望失控而露出破绽。一旦金钱流向失序、生活作风出现缝隙,所有伪装便如纸窗遇风般尽数崩塌。史书与现实中因色致败、因奢暴露、因假行枉而身败名裂的例子成百上千,他不过是其中最新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