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魔都海归生活——就在你身边的派对女王和创业者

来源: 飞天猛龙 2014-05-05 15:05:1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246 bytes)

780条未读信息,林小安打开微信,满屏的群聊内容,话题从创业到健身,主题各有不同。小安从硅谷回到上海刚满一年,朋友们总笑称她为“派对女王” ——她以每周三场聚会的频率,参加了各类海归活动。比起在海外“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工作生活,上海——魔都的魅力愈发凸显。这座觥筹交错,五光十色的不夜 城,带给年轻一代海归的,不仅仅是精彩的夜生活,更是找到志同道合同龄人的广袤平台,而让这些年轻人聚到一起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都有相近的海外背景,更有 共同语言和互相认同的价值观。

目前,小安任职于一家顶级咨询公司,除去出差和加班的时间,她 在魔都的生活被安排的满满的。故事回播到一年前,常青藤校研究生背景的小安辞去了在美国2年的数据分析师工作,决定回到久别的祖国,为了早日结束单身,当 然,也为了事业上有所突破。飞机一落地老家杭州,小安就开始网罗各类上海的求职信息,之所以选择上海,一方面是为了事业在大都市有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也 是希望工作地离家近而又少一些来自家庭的束缚。通过各大网站和各类渠道投了数百次简历后,均无果而终。小安也关注了很多求职平台,最终小安在她关注了近2 年的“HEDGE高端海外交流平台”人人网公共主页上,看到了招聘信息,从而通过面试顺利入职。

通 过该主页发布的白领社交活动,小安进而渐渐融入到了魔都人气最为火爆的各类海归活动中去,这让她在这座城市迅速结交了各个行业的朋友。这些活动的主办方, 除了各类海外高校校友会,还包括了创二代俱乐部闪耀中国和接力中国,海归私企继承者圈子Networking,人气海归组织海豚湾,MBA Bible,以及青年创业者投资人俱乐部等等。这些组织的成员多数均有海外教育背景,加入它们通常需要一至两位协会成员内部推荐,身份审核后入会。定位不 同,各类组织的聚会活动形式也多种多样,聚餐、品茶、甜品会、读书会、马拉松、短途旅行,费用方面大多采用AA制度分摊。对于小安而言,每次活动两三百开 销,每个月用于聚会和交通的费用在4000元左右,这是一笔不少的开销不过用“投资”来形容,或许更为恰当。

 

 

在魔都的海归群体里,林小安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员了。他们可能已经在创业的路上艰辛前行,也可能正在海归聚会的分享讲坛下,蓄势待发,积淀能量。

这 些年,提起海归,人们似乎总自然而然联想起高薪,英文流利,以及新潮的形象。而这些表象的延伸,是海外归国人员有着良好教育背景,更愿意接纳新鲜事物,以 及国际化视野的内在涵养。从小成长于江浙沪一带的年轻人,不少人在海外求学或工作了数年后,还是选择了从回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开始新的事业。在 这里,有着比海外更为广阔的市场和商机,相对更为廉价的人力成本,以及比起在海外更容易获取的本土资源和国家政策支持。于是,不少海归选择了:在沪创业。 万事开头难,创业者们不难发现,相比于海外:市场空间大,可是行业竞争环境恶劣,一个好的创业点子被大企业抄袭是分分钟理所当然的事;雇佣人力成本低,可 是市中心租金成本高,4A级写字楼每平每天的租金价格可以到达20元;政策扶持好,可是人际关系复杂,单单是解决报税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可能就要被多个地方 踢皮球。除了思考好公司的盈利模式之外,还要面对错综复杂层出不穷的现实问题。对于有着留洋背景以及优越经济基础的高学历海归而言,也不例外。

江 浙沪一带,不少有着家族传统企业背景的海归,从高中就开始留洋求学,学有所成后,他们开始回国打拼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虽然寻求家人支持可以更快的将企业 从无都有发展起来,但是他们深知,否能把企业做上规模,运营的风生水起,让员工对自己心服口服,仍需要通过自身修行,向父辈们学习。海归创业者们和继承者 们,在工作中多多少少将自己在海外接受的新鲜学识运用到了实践中:我们看到传统高档家具企业,开通了官方微信账号,联合游艇会进行事件营销;我们看到了原 本只接受订单贴牌生产服装的厂商,开了网店,开始发布自有品牌定制款服装;我们也看到了在App Store 苹果应用软件商城的畅销排行榜里名列前茅,风格简约洋气的软件,开发团队是本土公司。当然,我们可能想不到铺天盖地打着俗气广告的电商公司背后,数据运营 团队竟是清一色的哈佛牛津斯坦福校友;我们可能想不到一款网络热销的手机贴膜,看似简单,研发团队竟是一群留洋博士;我们也可能想不到,义无反顾放弃投行 高薪,去除五金和税之后给自己发不到一千月薪,却以一天18小时工作制要求自己的,依旧是这样的一些有着海外求学工作经历的勇敢者。这些细枝末节的变化, 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代的海归,似乎更加勇敢,坚定,和自信。

或 许,在常人眼中,年轻海归大多是同龄人里的“高富帅”和“白富美”。有着名校光环,和良好家庭条件,创业似乎只是年轻气盛“富二代”们一掷千金的尝新。其 实不然。事实上,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创业成本逐年降低,国内高校的园区和社会企业提供的孵化器,向海归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良好创业环境。在上海乃至 全国,近年来最终能带领企业走上正轨,甚至上市的海归团队,并非纯粹倚仗原始资本和高新技术取胜。有着海外背景的核心团队的成功,往往也离不开对本土市场 趋势的精准把握,对互联网的信任,和对行业规则的了如指掌。成功没有捷径,海归创业者们在海外学习时强化的Work hard, play hard(卖力工作,尽兴玩)的观念,自然而然地延续到了工作中。当我们走近年轻一代海归创业群体时,不难发现他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令人耳目一新,不同于 父辈企业家热衷的茶道、辟谷和打高尔夫球等休闲方式,年轻精英们似乎更狂热于在工作之外也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于是,他们选择了冲浪、潜水、登山、马拉 松、跳伞等等休闲方式。

毕竟,创业是九死一生的事,绝大多数的人,或许在观望中渐渐放弃,打消创业的念头。而真正的勇敢者,也未必能有幸笑到最后,创业成功。但失败或成功的定义,本就因人而异,对于年轻一代的海归创业者而言,或许从未尝试和停滞不前是他们更难接受的生活态度。

海归们热爱上海,因为她有着夜巴黎的风情,也不乏纽约的速度感。在这座竞争激烈的城市,强者为王。或许,在上海,派对女王和创业者就在你身边,又或许,他就是正在读着此文的你。


所有跟帖: 

这类活动,我也知道很多,谁要去? -buddy12- 给 buddy12 发送悄悄话 (124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7:46:24

一代打交道的全是男人,二代白天男人,晚上女士,三代:白天,晚上都是女士…呵呵 -FL棉农- 给 FL棉农 发送悄悄话 FL棉农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05:04

你二弟就是第二代吧?哈哈 -望自远方- 给 望自远方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14:36

俺觉得俺四弟咋象你讲的第四代啊一一呵呵 -FL棉农- 给 FL棉农 发送悄悄话 FL棉农 的博客首页 (59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25:50

是的,忙的人没时间参加这种聚会, -buddy12- 给 buddy12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18:13:41

上面两位说得有道理 -野生动物摄影家- 给 野生动物摄影家 发送悄悄话 野生动物摄影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05/2014 postreply 20:45:1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