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来,搞点有用的。下面是转贴

详细看了这个文章,不错啊,绝对是VP级别的人写出来的。

 
<本文发表于: 相约加拿大:枫下论坛 www.rolia.net/f >
否有长足发展自己事业的理想,而不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
(我的观点是做事情不要有太多功利目的,社会责任感,公民义务,道德伦理等东西比技术更重要)


有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魄力,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掌管一个大的团队,Communication Skills
(我的观点是要对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的人文有充分的熟悉,在这个前提下也不一定具备VISION,沟通能力,,,但是,至少做了一个 很好的铺垫和基础)

儒家的固有文化是谦让,含蓄,自封,不出头,抑个人而褒集体
(我的观点就是中国人即使出国后 ,思维方式还是36计,三国演义,厚黑等,或者是“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洗脑等,,中国人很难从西方理性和逻辑的源头那里思考问题)


百事可乐的机会(它的首席执行官也是印度裔)
(很正常,出现印度裔的导演,州长都不奇怪,很多印度裔的家族都是300多年和英国是通婚,通商,所以,印度裔出现几个高层管理人员很正常,印度目前眼光,胸怀很宽,,,,印度的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就是类似温家宝那样的高官,是在意大利长大,英国受教育,估计开始都不会说印度语,,,后来学了4-6种外语,,,,,电影行业更是如此,印度的很多影星基本和欧洲人外表一模一样,通婚几百年了)


什么时候中国的高级政府官员是那些连中文都说不好的黑人,德国人,白人担任,这个时候中国人的视野和胸怀就算宽广了!!!

另外,研究美国的人文和历史,不谈高手,至少美国7-12年纪的入门读物要熟悉吧?到了22岁大学,对美国历任总统,领袖团队要有一些熟悉和了解,,,WHY?因为美国的历史和人文基本也就是欧洲和加拿大的历史和人文。相通的。。这些不复杂,看看美国的电影,尤其是严谨的历史写事电影,美国重要的总统都有对应的电影。,,,美国的领袖中,开国的那几十个国父都是律师,银行家出身,,,最学术气氛的是WILLSON,哲学博士。。,。其他的总统也都是类似的人文功底很强,,,都是罗马希腊各个典故精通的伟人,比如,很多美国政界高层都可以背诵罗马兴衰史,至少都是看过几遍 罗马兴衰史,,

希腊罗马历史---》西方思想史和哲学史----》政治经济学----》MBA------》,,,,看看这条发展路线,显然,印度人占尽了文化优势。

注意,不要以为印度人不看希腊罗马历史,参考马哈蒂尔森的书,印度的知识分子,基本在青少年的时候,就已经看了很多插图版,简化版的希腊罗马历史,,印度的教材,很多就是直接讲解英国法国的小说。。印度的特雷莎修女,印度的宗教基础很多和欧洲是重合的,至少印度的天主教会和欧洲的教皇是直接沟通的,这点和中国的三自教会截然不同。。。。


观察印度的法律就是一个管中窥豹的方法,1600,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始谈判,顽强谈判,培训,,,印度的属人法,宗教法逐渐后退,,,印度到了1740年左右,印度已经具体化了很多法律,很明显的就是全部继承了英国的思维,注意,英国很多法律,经济学专家都是和东印度公司关系密切。印度的法官都是接受完全的西方教育,,,。。。。到了1850年,印度已经有了系统逻辑理性的法律。。。。。当然,后来的分裂和宗教等关系密切,后面的历史无论怎么变,印度的法制,宪法等一直延续下来了。。注意啊,尴尬的事情,八国联军,英法联军,一系列的战争,英国军队里大量的军人就是印度人。。

和中国对比,从1912年,中国也顽强的想建立法律制度,无奈各个军阀无人搭理,,,到了后面,1949年,大倒退,连1912年北洋军阀那个法律制度也没保持下来,,,就是今天,2014年审判薄熙来,中国的法律和宪法制度还不如印度的1740年左右,,,,无奈的历史,,,

注意,法律精神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可不是小事情,陪审团制度,自由的报纸媒体就是一种最好的培养国家公民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看,健全的法制比宪法更重要。或者更退一步说,哪怕“不健全的法制”都比宪法更重要,,比如民国的曹锟贿选,曹锟哪怕再无耻,也是“贿赂议员”,曹锟不敢和毛泽东那样迫害几百万的右派,曹锟也不敢把十大元帅杀光。

“不健全的法制”也是法制,这个法制保证了两个政治力量不敢用流氓手段,,,如果有这个“不健全的法制”,至少可以保证“刘少奇们”不会死的那么惨。

非洲很多国家就是使用三权分立的宪法,但是没有法律传统,没有陪审团,没有媒体,没有公平正义精神熏陶的扎实300多年的铺垫,经常一个旅长政变枪毙总统,,,一团糟糕。。。

希腊罗马历史---》西方思想史和哲学史----》政治经济学----》MBA------》,,我的这个脉络是简化版,具体很复杂,。。。因为就算是这个脉络都熟悉了,想要成为管理者,高层管理者,还需要很多和书本无关的东西,比如性格,领袖里,承担责任的能力,沟通能力等,还是很复杂。。。。
但是,不懂这些基本脉络的人,绝对是毫无可能成为中高层管理职位,,华人70年历史,,骆家辉,赵小兰,仅仅两个而已,,而且这两位根本不认同大陆的文化,他们两位是港台文化。

王安算是牛人了 ,遗憾的是,王安的思维,视野还是东方那一套,,王安的战略眼光比微软,英特儿差了很多档次,,(微软,英特尔历史上都不如王安的公司)

华为是中国唯一一个可以算是有点“创新”能力的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电力,工商银行等国有垄断企业不在讨论范围内,国有企业还不如李鸿章年代的企业)
即使如此,连续遭到美国各国的打击,很显然,华为要是这样下去,中国比印度牛的硬件公司也要落后,,印度的硬件公司最近发展也很迅猛,印度先不谈是否可以赶超华为,,,至少印度和欧美的公司在国家安全,战略合作,民主宪政这个层次上是共鸣的。印度的公司在发展中没有陷阱。。

华为的老总在公开场合的发言有关政治的言论都是超级幼稚,,,比倪萍,邓亚萍强不了多少,这个不是我污蔑,在华为的书里有过描述,华为老总的思维方式还不如王安。。。











这是一篇我一直想写的博文,但都没有落笔,而感到心里沉甸甸的。今天终于落笔写下,基于两个动力,一是我的好朋友,算是"发小“吧,我们中学就在一起,又先后出国,经历非常相似,她也读了MBA,最近几年职业发展突飞猛进, 去年已经是公司的Global Purchasing Director, 她最近又有一个发展的机会,她有机会加入北美的化妆品大公司Revlon,做Assistant VP of Purchasing. 但是,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她拒绝了。另一个写此文的动力,就是最近大家讨论得很厉害的印裔掌管微软的事情,各大网站,包括,都有很多讨论,也引发了自己的很多感慨。 




我想,凡是在职场里的人,多多少少,最终都会面临这个问题,就是,你在职场能走多远,或者是,这个梯子,你能爬多高?这当然首先是一个自我选择的问题,然后还有很多文化,民族心理,个性和当地文化的接轨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已经是"Elephant in the room",不可能视而不见,这次印度人接管微软,不过是把我们很多华裔不愿意面对,懒得面对,不甘心面对,而最终不得不面对的时候了。 




在职场能走多远,还有,为什么印度裔在职业发展上,要胜过华裔,这里有很多种说法,比较公认的一点是,老印抱团,互相提携。这说得不错,但是,这只是原因之一。我认为,在职场能走得远,最重要的是,你是否有做领导的动力和愿望,你是否有长足发展自己事业的理想,而不只是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个谋生的手段。这也是美国 人常说的,Do you have the desire to lead?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雄心是成功的一半 - 我觉得说的非常好。这点上,华裔是落后的。有多少华裔,有走入领导层的愿望呢?又有多少,亲手拒绝和推开了晋升的机会,因为觉得管人麻烦,多事,不如管好 自己来得轻松愉快。这绝对没有错,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不过,从一个族裔的角度而言,如果大家都是这样想,这个族裔在美国就永远不会有掌管微软,百事可乐的机会(它的首席执行官也是印度裔,而且是女性)。 




华人不习惯和不喜欢做领导,掌权,当然,也有一部分文化和语言的问题。儒家的固有文化是谦让,含蓄,自封,不出头,抑个人而褒集体。这些文化方面的东西,对于职场的发展,都是非常负面的。 




能在职场走多远,如果你有走远的愿望,那么,下一步,就是,你是否有领导的能力。我们在工作环境里总听到的这个词,Leadership, 很多人对此不屑一顾,认为就是老美耍嘴皮子,玩虚的,花架子。这是不对的。很多我们在海外的同胞,都很重视技术,也精于技术,但是也囿于技术,那就是看轻非技术的东西,容易把非技术的东西看成是花架子类的东西。而领导力,其实是最难能可贵一种能力。做一位好的领导,首先要有宏观管理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 的Vision,能跳出盒子看东西,有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魄力,有这种能力的人,才能掌管一个大的团队。就像在大海上远航的一位船长,你要看到别人不能 看到的东西,要感受别人不能体察的东西。这种能力,不是人人都能具备的。 




能在职场走多远,还有关键的一关,就是你的情商,也就是你的人际关系能力。我觉得,这个能力的重要性,甚是有些时候超出了人的智商,也就是你的技术能力。怎么和公司里的各个层面的人打交道,怎么处理办公室政治 (昭君有句话说的非常好,你要觉得你没有遭遇过办公室政治,那是你还没有到那个阶层。大概是这个意思,昭君,抱歉,你的原话不记得是不是这么说的了),怎么建立自己的人际网,这里都是无数的学问,真是生之有涯而学无涯。很多华裔在这点上是吃亏的。每天上下班,做完自己的事情了事,既不关心公司里的动向,也不知 道去怎么关心,很少和同事和老板互动,整体闷在自己的格子里,除了做自己的那份工作,有空闲就上网,炒股票,不和别人交流。这样在职场上肯定是走不远的。 




能走多远,还有,就是你的表达能力,自我推荐的能力。这也是公司文化里常常说到的Communication Skills。在这点上,我们所有的华裔都吃亏,因为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说话有口音,或者觉得词汇量不够。但是,这个负面因素,不是不能克服的,而不是总拿它说事。表达能力不强,那就要平时多听多看多说,什么事,只要多加练习,就会进步。印度人也是外来户,但是他们的语言能力要比我们强,虽然他们的口音够要命 (象是在嘴巴里煮饺子),但是因为不怕说,也说得多,他们的口语要比我们流利得多。 




还有就是这个至关重要的自我推销的能力。这也是我们的弱项。孔孟文化是不强调这点的。而要在职场长足的发展,自我推销太重要了。我们很多同胞,特别是做技术的同胞,就吃亏在这里。这种情况还少见吗,你做了最多,最苦,最难的工作,你的贡献最大,但是等到汇报工作的时候能,你们组里那几个会说的,叽里呱啦的把话都说了,你老板是懂行的,那还 好,你老板不大懂行的,就把好处都归在那几个能说会道的人身上了,你的功劳都被抢了。等到升级了,加薪了,你就吃亏了。等到有升职的机会了,你犹豫了半 天,要不要和上边谈谈,给自己争取争取,总觉得别扭,不好意思。那就等着吃亏吧,因为,永远都是这样,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你不fight for yourself, 别人也不会,一次一次的机会,总被别人抢走了,而且老印抢走的居多。 




最后,在职场能走多远,还取决于,are you ready for the commitment??? 这是一个很大很大的问题,如果只是基层和中层经理,那么,家庭和工作,还是可以平衡的。但是,如果做到高层,这个平衡就很难了。硅谷女强人Marissa Mayer, 现在雅虎的掌门人,说她一天只需睡四个小时,因为她精力充沛。这种鬼话当然不能信。在职场上,每上升一步,你要付出的代价,包括精力的付出,身体的付出, 还有家庭生活的牺牲,都要增大一分。这是成绝对正比的。做到VP一级,家庭和工作,实际上旧很难平衡了。我见过的高层,都是在大量的出差,加班,平时如 此,周末也如此,工作已经极大地侵害了家庭生活。 




这点上,对女性尤为考验。现在回到我最上边提到的我好朋友的例子。 她有这么好的机会,为什麽拒绝了?她具备了做一个高管的一切条件,包括雄心壮志,领导能力,人际能力,表达和自我推销的能力,但是,她说,因为要兼顾家庭,她不可能大量离开家出差,她最终放弃了。这就是为什么多数高管都是男性,因为,他们的妻子多半都在家,照顾家庭生活,所以他们可以全心投入。而女性 呢,要同时兼顾事业和家庭,要做到高层,除了自己要甘心牺牲家庭生活,特别是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还需要丈夫的大力支持。而且在美加,整个社会对于职业妇女的支持是 非常有限的,这点上,远远落后于欧洲。这是另外一个大话题,以后专门来讨论。 




说了这么多,在职场上能走多远,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重复一下上边的观点,从个人角度而言,做不做领导完全无可厚非,这是一个个人选择的问题。从一个在美加的少数民族来讲,我们需要宏观的眼光。在美犹太人的崛起和他们掌握了美国的金融命脉,还有现在印度裔的正在崛起,就是最好的例证。 




不要忘记了,滴水成溪,汇江成海。华裔在西方的强盛,来自我们每一个人。

所有跟帖: 

这个不错,要顶 -野生动物摄影家- 给 野生动物摄影家 发送悄悄话 野生动物摄影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8/2014 postreply 20:19:10

赞! -Lilipp- 给 Lilipp 发送悄悄话 Lilip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19/2014 postreply 06:23:01

从群体的角度来说 -lilipp- 给 lilipp 发送悄悄话 lilipp 的博客首页 (101 bytes) () 02/19/2014 postreply 06:28: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