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和小车,碰撞试验大不相同

来源: TBz 2013-01-04 12:13: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2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Bz ] 在 2013-01-04 16:12:1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大车和小车,碰撞试验大不相同

 

所谓汽车的安全性,大家多数讨论的是被动安全性,也就是说汽车在发生事故时,
车身对乘员的保护程度。

汽车的安全性,看似很复杂。实际情况是很简单的,归纳为两句话:车身,该硬的
地方要硬,该软的地方要软。该硬的地方,最重要的就是成员舱的骨架了。在发生
碰撞事故时,这部分的结构越硬,其变形越小,对成员身体的侵入也越小。较小的
变形除了能避免“挤死”乘客外,也能保证车门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打开,以利乘
员的逃生和救援人员对受伤乘客的救助。而该软的地方,主要就是指车辆前方和后
方的溃缩吸能区,当然这种“软”,决不是越软越好,而是适当的软,通过这适当
的﹑相对比较软的结构的变形,吸收碰撞的能量,达到弃卒保帅,保护乘员的目
的。
 
这个在力学上很好理解。汽车与乘员共同以速度v行进。乘员身体质量为m,则乘
员的动能为 ½ mv²。发生事故时,车辆与乘员在短时间内由运动变为静止。假定
车辆作用于人体上的力为F,这个力包括安全带作用于身体上的力,方向盘通过双
手作用于人体的力,踏板和地板前部作用于双脚的力,还有安全气囊作用于人体身
上的力。人体相对于地面运动距离S之后停止。则有:
        ½ mv² = FS
汽车的安全设计,就是要让这个力F,越小越好,不但要小,还要让这个力,在其
作用距离S上,越平均越好。由此看来,车头越短的车,越不安全;或者换句话
说,车头越短的车,越难设计得安全。在美国市场上,很难找到那种平头的面包
车,就是这个道理。至于那种平头的微型“面的”,安全性就根本不能提及了。
对那个Smart For Two,我看还是远离这种时尚的好。

碰撞试验,无论是美国的NHTSA,IIHS,还是欧洲的NCAP,只要是车头前方的
碰撞试验,无论是正碰还是偏一点的碰撞试验,都是车前面固定一个强度很高,质
量极大的近似刚体的障碍物,然后汽车以大约40MPH的速度撞上去,然后评估车
里的布满传感器的模拟假人的受伤程度,给出测试结果。这样的结果,一般以星级
表示,五颗星为最好。这个试验,被大家形象生动地称为撞墙试验。

但是,我们往往在路上的车祸现场,看到另一番情形。碰撞的一方,如果是小型
车,其损失比起另一方的大车,要惨重得多。可我们一看碰撞试验的结果,小车可
能有五颗星,大车却只有两颗或三颗星。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大车和小车,在碰撞试验中,是不一样的。

汽车业的牛人曾说过,汽车,就是沙发加上四个轮子。如果我们会造小沙发,造个
大沙发就不难了,把小沙发按比例放大,就行了。造车,也大致如此。

当碰撞试验成为造车的标准,成为政府对车厂的准入门槛,成为消费者选车的指南
时,全世界汽车大厂的工程师们,就都在绞尽脑汁地改进自己产品的安全设计,力
图在碰撞试验中得到更多的星星。

擅长生产小型汽车的车厂的结构设计师们,不断精心设计和改进,终于撞出来很好
的成绩。而同一时期,生产大车的车厂的设计师,同样精心设计,却仍旧在苦苦挣
扎之中。碰撞试验就好像偏爱小车一样,大型汽车总是撞不出很好的成绩。当他们
比较小车和大车的设计时,发现两者并无本质上的差异,基本上就是按比例放大。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汽车设计中,结构的强度,取决于材料的截面积;而汽车的重量,则是和
汽车的体积成正比的。当汽车的尺寸增加时,结构材料的截面积是按尺寸的平方增
加的,而车重则是按尺寸的立方增加的。运动中的汽车的动能,和车重成正比。这
就造成了这样的现象,大车和小车碰撞,由于大车材料的强度比小车高,就造成小
车的结构首先破坏;但在撞墙试验中,由于大车的结构强度与其动能相比,不如小
车,这样就造成极不理想的撞墙结果。

结论是:在车撞车的情形中,大车硬,所以大车占优;在车撞墙的实验中,大车还
是不够硬,所以撞不出好成绩。

举个例子,数字是随便杜撰的,以方便推理。一辆小型汽车,车长140英寸,车前
部的结构横截面积是4x4英寸见方,车重2400磅,那么在撞墙试验中,每一平方
英寸的结构,承担2400/16=150磅车重的动能。我们把小车换成大型汽车,并按比
例放大,假定这个大车的车长是小车的1.5倍,就是210英寸,那么这辆大车每个
方向上的尺寸都应该是小车的1.5倍。车前部的结构横截面积就成了6x6英寸见
方;车的重量呢,由于车的长宽高方向上,都是小车的1.5倍,车重就是
2400x1.5x1.5x1.5=8100磅。在撞墙试验中,每一平方英寸的结构,就要承担
8100/36=225磅车重的动能,正好是小车的1.5倍。可见,大车撞墙和小车相比,
是225和150 的倒过来比,也就是1:1.5, 结果当然比不过小车。但是大车与小
车相撞,强度是36比16,也就是2.25:1,看见没有?大车占有明显很大的优
势。

再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年长的网友小时候都玩过泥巴,年少的和家里有小孩的后来
就玩橡皮泥。用橡皮泥捏成一大一小的两个立方体,比如,一个三英寸见方,一个
两英寸见方,然后从同一高度松手,让其自由落到硬地上。我们知道,从同一高度
下落的自由落体,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一样的,这个和大车小车的碰撞试验很类
似,橡皮泥的强度相同,碰撞速度相同。我们一定会发现,大的橡皮泥方块,比小
的变形更厉害。

那么,这些个官方的碰撞试验,是不是误导?是,也不是。你要是认真看一看任何
一个碰撞试验的说明,一定会有一句:实验结果,适用于同类型汽车。这个“同类
型汽车”,就是指类似大小的汽车。可是,人的本性是比较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
比较起文字,更喜欢图形。所以人们一看到碰撞试验的结果,就迫不及待地数星星
了,最后记住的,就是什么车有几颗星,至于更重要的碰撞试验的说明,反而很少
有人注意了。

那么大车的设计师面对这样的结果,怎么办?当然是增加车头溃缩吸能区的强度,
这必然要增加材料的使用,这样就增加了车重,车一重,碰撞的动能也增加了,就
需要更多的结构材料,这好像陷入了死循环,工程上不容易达到很好的平衡。同
时,车一重,油耗必然随之增加,这使本来就比较耗油的大车更不容易讨好消费者
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先进的结构设计技术和材料的不断应用,大车的设计终于
摆脱了以往一大片两三颗星的局面,现在我们再看,大部分的大车已经达到四五颗
星的高标准了,而车重并没有大幅增加。当然,同一时期,小车的安全性也不是停
滞不前,但改进设计的动力远远没有大车的安全结构设计师来得大。一句话,为了
满足那几颗星,大型汽车的车头比起小型汽车来相对更“硬”了。换句话说,开小
车更加危险了。

结论:小车和大车,撞车和撞墙,结果截然相反。汽车的安全,不能只看碰撞试验
得到几颗星。车的大小和重量,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事实是,尽管不论大小,大多数汽车的安全性能得分较高,但美国每年仍有大约
10,000人在公路正面撞车事故中丧生。

我的十年旧的TrailBlazer,别看碰撞试验结果不怎么理想,但有关机构曾经拿它和
旧款Accord对撞了一下,结果一点没有什么奇怪的。那个机构发问:你们为什么
要把车头造得这么硬?


TBz原创。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大车和小车,碰撞试验大不相同
  • 小题大作:Trailblazer大灯换灯泡的故事
  • 吐槽 Toyota Prius Plug-in
  • DIY修理Trailblazer电动窗玻璃升降机构
  • TBz叫板的结果。新胎放前还是放后,(回顾搞笑版)
  • 所有跟帖: 

    车坛缺的正是这样基于事实而不是感情,又有深度又广度的客观文章 -原野青蛙- 给 原野青蛙 发送悄悄话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2:30:06

    过奖,不敢当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5/2013 postreply 00:16:49

    这个好建议人们学习一下 -giddyup- 给 giddyup 发送悄悄话 giddyup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2:39:03

    好文。 -nonego- 给 nonego 发送悄悄话 nonego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3:37:05

    好文! -coorslight969- 给 coorslight969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3:40:04

    让姚明跟潘长江撞 -主教- 给 主教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4:21:37

    可是要是姚明和潘长江 以同样速度去撞墙 结果 -原野青蛙- 给 原野青蛙 发送悄悄话 原野青蛙 的博客首页 (63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9:40:49

    Dat's a great thread. 'Size matters' after all. -homie- 给 homie 发送悄悄话 homie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4:41:20

    这下土鳖再也没机会冒头了。 -coolwin- 给 coolwin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5:39:37

    佩服,这种文章也敢写。不知老兄啥背景。 -隐睾- 给 隐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6:23:25

    蛋疼,为什么不敢写?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6:30:56

    还是有蛋好 -隐睾- 给 隐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6:35:51

    :)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7:07:02

    It is better to use F t = mV -jwhzzj- 给 jwhzzj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6:33:01

    又来一个 -隐睾- 给 隐睾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6:37:08

    其实是一样的,可以互相推导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7:06:34

    分析得好,旦腾族就是不一般 -qhjyz- 给 qhjyz 发送悄悄话 qhjy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19:51:46

    学习了。谢谢 -菜教授- 给 菜教授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20:39:28

    这事儿还用算吗,common sense! -biglow- 给 biglow 发送悄悄话 biglow 的博客首页 (77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20:51:33

    这不是有人光数星星不看个头嘛!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4/2013 postreply 22:38:00

    难得好文! -US_CAR.- 给 US_CA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06/2013 postreply 00:17:22

    好文,但实际情况可能完全不同。 -hardfox- 给 hardfox 发送悄悄话 (228 bytes) () 01/08/2013 postreply 14:10:12

    你可以去看看IIHS的各种车型的车祸死亡率的统计数字,然后决定是否数星星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09/2013 postreply 13:37:08

    ironically Trailblazer is one of the most deadline cars. Good lu -wujiliushou- 给 wujiliushou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10/2013 postreply 12:32:53

    文中关于正面碰撞试验的描述不准确 -bbbbtttt- 给 bbbbtttt 发送悄悄话 (224 bytes) () 01/16/2013 postreply 09:45:12

    谢谢提供的信息 -TBz- 给 TBz 发送悄悄话 TBz 的博客首页 (130 bytes) () 01/17/2013 postreply 16:19:19

    比较怪。能给个链接吗?莫非不是按FMVSS或NCAP的规范做的试验, -bbbbtttt- 给 bbbbtttt 发送悄悄话 (49 bytes) () 01/21/2013 postreply 14:19: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