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有人在本坛发帖,说到日本车的安全性,特转此帖给大家参考下
(转载)关于汽车吸能的解释关于汽车吸能的解释
关于汽车碰撞试验的说法,一家之言
买车首先要安全,虽然安全不是一切,但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
错!你会发现,一定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无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对着锅台碰都差不多,但是鸡蛋之间对碰却永远只有一个碎了?这个实验结果与汽车碰撞有关系吗?
原因就在于:当结构开始溃败时,刚度会急剧降低。让我们仔细看一下鸡蛋碰撞的过程吧!1,两个鸡蛋开始碰撞一瞬间,结构都是完好的,刚性都是最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其中一个刚性较弱的结构开始溃败;3,不幸发生了,开始溃败的结构刚度急剧降低,于是,开始溃败就意味着它永远溃败,于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溃败的一只鸡蛋吸走了。
我们再看看汽车之间的碰撞吧(撞锅台,大家的结果当然都一样!)。1,开始,两车的结构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刚性对刚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刚性较弱的A车的结构开始溃败,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区开始工作;3,不幸再次发生,因为结构变形,A车的结构刚度反而更急剧降低,于是开始不停的“变形、吸能”;4,在A车的吸能区溃缩到刚性的驾驶仓结构之前,另一车的主要结构保持刚性,吸能区不工作。
结论:两车对碰,其中一个刚度较低的,吸能区结构将先溃败并导致刚度降低,最终将承受所有形变,并吸收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可以看到,两车碰撞时,往往一车的结构几乎完好无损,另一车已经是稀哩哗啦拖去大修!
回到最近一个一直很热的话题:钢板的厚度对安全性有影响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钢板薄20%不是意味着安全性下降20%或者损失增大20%, 而是意味着你的吸能区将先对手而工作,并将持续工作到被更硬的东西顶住(可能是你的驾驶舱), 并承担几乎全部的碰撞形变损失!
总结:在车与车的碰撞中,输家通吃。所以一个拿汽车的刚度开玩笑的车厂,它根本不在乎你的生命。
你永远不能在碰撞实验中看到,不同车型之间的碰撞。因为哪怕就弱那么一点,结果就是零和一的区别!太惨了!看到就没人买了!
附:一些特殊例子的解释:
一,轻微碰撞,两车的车灯都碎了。解释:强度高的车灯先碰碎了强度低的车灯,但是在继续的过程中,被后面强度更高的金属杠撞碎。所以在碰撞的瞬间,还是只有一个破碎!
二,中等碰撞,B车防撞杠有轻微痕迹,A车严重变形。解释:塑胶防撞杠弹性大,所以实际上两车的吸能区的前杠直接隔着杠相抵。强度高的那个吸能区不变形,强度低的那个吸能区变形后,导致较严重的严重损坏。
三,猛烈碰撞,两车的吸能区都溃败了。解释:1,刚度低的A车吸能区先溃败退缩,一直到被刚性很强的驾驶舱结构抵住。2,如果还有能量,B车车头吸能区不敌A车驾驶舱,也开始溃败吸能。3,最后如果还有能量,两车驾驶仓结构直接碰撞。聪明的你应该可以看出,刚度高的B车驾驶员在缓冲两次后才发生驾驶舱的直接碰撞,你希望是在那个车里面!
四,吸能区的结构复杂多了,哪是鸡蛋可以比的。解释:结构的完整性是刚度的最重要保证。越复杂的结构一旦开始溃散,刚性消失的越快。
这就是为什么日本车和欧洲车碰撞的时候,日本车就是个活动的棺材
关于汽车吸能的解释
所有跟帖:
•
Any fact ?? 日本车和欧洲车碰撞的时候,日本车就是个活动的棺材
-用户名被占用了-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0:50:18
•
do you have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claim?
-用户名被占用了-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0:51:33
•
糖爪是日本车, 四马特是欧洲车
-TBz-
♂
(4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18:26
•
回复:do you have any evidence to support this claim?
-passbybypass-
♂
(202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03:58
•
回复:关于汽车吸能的解释
-internuts-
♂
(41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12:14
•
A good evidence!
-booloolood-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14:42
•
回复:回复:关于汽车吸能的解释
-ctsang-
♂
(176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4:41:42
•
That's not true!
-tan10007-
♀
(344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5:46:14
•
You really should be grateful to your Altima
-CarCrazier-
♂
(64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6:01:21
•
Ding! Here is also my experience.
-dayuwang-
♂
(1447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5:31:24
•
怕是百说的正确,简单扼要明了. 回复:关于汽车吸能的解释
-fixanycars-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14:54
•
很好的普及教材,该顶字...回复:怕是百说的正确,简单扼要明了. 回复:关于汽车吸能的解释
-fixanycars-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28:58
•
写着贴的主必备渊博知识,汽车结构,材料/结构力学,金属学,弹性力学......回复:很好的普及教材,该顶字...回复:怕是百说的
-fixanycars-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37:25
•
我怎么感觉在哪儿看过这个啊。吸能可不是这么定义的啊
-woth-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29:39
•
千里马常有,百乐不太有
-passbybypass-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18:56
•
文章很好,所以我们有条件的,要开BMW/BENZ/VOVOL/CAD/,
-iammadaboutu-
♂
(113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37:43
•
回复:文章很好,所以我们有条件的,要开BMW/BENZ/VOVOL/CAD/,
-passbybypass-
♂
(41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57:24
•
想当然的胡撤
-Z.A-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1:49:34
•
不多说了,就冲你这“钢板越厚越好”这句,就顶你!
--vip--
♂
(241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00:50
•
谢谢
-passbybypass-
♂
(168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13:28
•
这个你比我懂,俺是听的份了。
--vip--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15:17
•
哈哈, 你好,同学
-passbybypass-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20:31
•
汽车碰撞,恐怕不能用结构失稳这么简单的情形来解释
-TBz-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22:17
•
整天争论这话题,鼓吹吸能的开着吸能车去撞坦克怎么样?
-横海郡-
♂
(84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27:44
•
what tank?
-用户名被占用了-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36:48
•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passbybypass-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2:40:58
•
It is really not as that simple as you think
-CarCrazier-
♂
(182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3:35:05
•
I do not know. It just make sense to me. haha
-PASSBYBYPASS-
♂
(187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4:44:25
•
Nothing wrong to be selfish
-CarCrazier-
♂
(16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4:53:07
•
U2, Thank you!
-passbybypass-
♂
(0 bytes)
()
06/11/2009 postreply
15: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