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农业超级大国的? -----老川你能要点脸不抢美国这些先贤的功吗?

来源: 农业砖家 2020-10-09 18:45: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614 bytes)

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农业超级大国的?

  北美殖民地农业格局是由英国制定,北方气候跟英国相近,不允许种植与英国类似的农产品,经济发展方向只能是以手工业为主。而南方,弗吉尼亚、南卡、北卡、佐治亚等地由于气候比较温暖,英国就发展烟草、棉花、靛青(植物染料)等农作物种植,1776年前,最主要农作物是烟草,美国独立之后才是棉花和糖。这也为南北埋下了奴隶制度冲突和经济利益冲突的种子。

  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主张美国未来的方向是变成一个工业国;而以杰斐逊为首的反联邦党人则主张美国成为一个处处田园风光的农业国。1812年英美战争被英军烧了白宫后,美国才结束了争议,致力于工业发展,否则,美国很可能是另一个阿根廷。

  但要发展美国工业,必须有足够的农业生产力做保障。

  这片土地本来属于印第安人,白人是通过杀戮和驱离,占领了这片农耕沃土。美国独立时只是一个农业国,靠天吃饭。

  有人总是说美国是靠“民主政治、自由经济”强大起来的,这种话听听就罢了,要是当真那就太天真了。政治上,美国是精英治理模式,过滤了绝大多数人;经济上,美国由联邦中央政府制定发展计划,避免无序竞争带的重复和浪费,这一点在农业发展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美国前几任总统,都是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国民皆是农民,所以就没有专门设立农业部门,有土地只管开垦,先到先得,野蛮生长,到19世纪二十代才开始规划农业布局,先简单梳理一下:

  1820年,众议院才有了农业委员会;

  1825年,参议院也有了农业委员会;

  1850年,全国进行农业种植区域规划,划分小麦带和玉米带;

  1862年,林肯政府设立了农业部,部长还不算内阁成员,同时,林肯签署《宅地法》,鼓励21岁以上的美国男子向西部迁移,可免费获得一定面积的土地;

  1887年,国会通过《孵化法案》,奠定了美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

  1889年,农业部部长进入内阁;

  1902年,国会通过《开垦法案》,建立了国家和州一级的灌溉体系;

  1916年,修正《宅地法》,美国农场规模大大扩张,农业生产进入腾飞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成了欧洲人的粮食救星;

  二战之后,美国农业资本触角渗透到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地区。

  美国农业发展,每一步都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国家意志体现,不妨再细看一下:

  美国农民最需要的是什么东西?就是知识和教育。

  如果没有国家去引导他们学习农科技术,农民不大可能去主动接受相关教育。农民眼里只有自己那块地,而政治精英着眼的是国家未来。

  1862年,林肯的农业部成立后,国会通过了《莫里尔法案》,政府规定每个州,必须拨出至少三万英亩的公地,否则违法。这些公地用途是什么呢?

  由各州政府创办农学院,让青年农民有地方进修学习农业基础知识。

  1887年,议员赫奇提出了《孵化法案》,规定各州必须建立农业试验站,州政府每年拨款15000美元用以扶持,1906年提高到30000美元。

  根据《莫里尔法案》建立的农学院,成为了各州最高技术权威,有经验的老农“传、帮、带”,凡是有好的技术,就由中央和各州协同推广。

  农学院认可的耕种方案,不需要农业部长和分管副州长再去研究批准,就可以落实推广,效率很高。推广经费由中央、州、县三级负担。

  各县市还有代理教育机构,农民有专业知识之后,再由政府引导成立各种专业委员会进行产业细化,比如农艺、畜牧、加工等,“科技小能手”、“种田小能手”、“养猪小能手”不断涌现。

  美国政府在马里兰州建立了贝蒂斯维勒研究中心(农业),分支机构在全国有六百多个,另外,还有四个研究所专门研究加工、包装、附加值等。

  贝蒂斯维勒研究中心就是现在的美国农业研究服务局(ARS,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分支机构早已经设立到海外了。

  1914年,美国成立了联邦农业合作社,各州设立办事处,向集约化、高效化进军。

  农业合作社,如果是苏联搞的,那就叫集体农庄。就像FBI特工叫“联邦调查员”,而克格勃特工就得叫“秘密警察”,像中国的街头监控器,叫“侵犯隐私”,美国叫“保障安全”……美国很喜欢玩这些文字游戏。

  农业合作社对美国来说意味着什么?

  一、研究成果可以及时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

  二、集体防治病虫害,控制病虫传播路径;

  三、研究机构经费得到长期保障。

  研究机构作用是什么?

  一、基本理论研究,不设方向,不固定目标;

  二、新型肥料对某种农作物生长效果的观察纪录;

  三、田间试验,美国这么大,不同地域最适合发展哪种农业?必须由国家来确立。

  政府还得解决农民滥砍滥伐带来的水土流失问题。

  美国地大人少,天然有机肥料严重不足,美国人一天拉十斤屎都不够用,还得抢屎。所以大粪,在19世纪中后期就成了美国政治问题,到哪里去找大粪呢?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1856年8月18日,美国国会通过《鸟粪法案》:任何美国公民都可以以美国名义占有无人居住的、未被其它国家占领的任何小岛。

  鸟粪是极好的肥料,富含各种农作物所需要的元素,可以使产量大大提高。短短24年时间,美国人就占领了七十多个小岛,绝大多数岛上都有大量厚积的鸟粪。

  为了鸟粪,美国还跟别国产生纠纷,比如南岛(Marcus)跟日本吵;洛沃斯群岛跟秘鲁吵;阿弗斯岛跟委内瑞拉吵……有的国家之间还有鸟粪战争。

  鸟粪虽好,可不要贪杯哦!由近到远,许多鸟粪岛都被逐渐挖光。

  1867年,美国就开始生产磷肥,但质量很差。

  1893年,有了化学氮肥,一战期间才有了钾肥;二战后,新型混合化肥普及,美国农业产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1974年由于受石油危机冲击,美国农业部鼓励使用有机肥,威斯康星州农民积极响应,拼命拉,但大粪根本不够,城里全改为抽水马桶了。

  全世界都知道有机肥料又绿色又健康,但各国生活水平提高后,收集成问题了。中国十四亿人口,可以考虑卖点大粪给美国尝尝,助人为快乐之本。

  农业划区

  要让1500多万美国农业人口(有人喜欢把这数字说得很少),养活美国3亿多人口,并拥有全球粮食市场绝对优势,没有科学划区是无法想象的。

  划区,是根据计划,而不是根据市场,如果单单依靠市场经济,美国农业要乱套。

  美国有三种划分方式:七大区、九大区、十大区。

  限于篇幅,以九大区为例:

  早期美国农业全部在南部和东部,主要是大西洋沿岸。南北战争后,向中央平原和西部扩展,如何科学地利用土地?

  这必须由政府来牵头研究,再作规划。美国政府是通过农业普查,按照专业化程度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划区的。

  一、新英格兰区

  缅因、新罕布什尔、佛蒙特、马萨诸塞、罗得岛、康涅迪格六州。

  这里气候寒冷,农作物生期不足半年,土质较差,但雨量充足,工业发达,城市人口多,适种牧草。

  所以这里农业生产以乳牛、蔬菜、家禽为主,农作物以牧草、燕麦等饲料作物为主。

  二、中部大西洋区

  新泽西、宾夕法尼亚、纽约三州。

  条件与新格兰区差不多,以前生产谷物为主,后规划为乳业、水果。

  三、中央东北区

  俄亥俄、威斯康星、密歇根、印地安纳、伊利诺斯五州

  密州、威气候较冷,以乳业为重,其它三州发展牛、猪养殖,另外还是玉米和大豆产区。

  四、中央西北区

  明尼苏达、伊阿华、密苏里、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堪萨斯七州。

  这里春夏空气潮湿,既是猪牛的肉食重要产区,又是谷仓。

  五、南部大西洋区

  特拉华、马里兰、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南卡、北卡、佐治亚、佛罗里达八州。

  这里属亚热带气候,无霜期200天以上,农业分三块:烟草、棉花、以及综合性经济作物。

  六、中央东南区

  肯塔基、田纳西、亚拉巴马、密西西比四州

  这里是专业化的烟草和棉花产区,还养牛业。

  七、中央西南区

  这里位于美国正南面,是主要的水稻、小麦产区及亚热带作物产区。

  八,西部山区

  蒙大拿、爱达荷、怀俄明、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犹他、内华达八州。

  这里多山多沙漠,偏重于畜牧业。

  九、太平洋区

  华盛顿、俄勒冈、加州、阿拉斯加、夏威夷。

  前三州是美国主要灌溉区,加州是农产品产值最高的农业州,资本最集中,大农场最多,以小麦、水果、蔬菜、畜禽为主。

  阿拉斯加就算了,夏威夷以甘蔗和水果为主。

  农业很枯燥,估计大家也看累了,我是要写美国妓院分布,那可读性就很强了。

  但我们必须多少了解一下这个长期的对手。

  专业化

  美国农场大约为220万个,规模越大的农场,专业化越高,前提条件是高度机械化。

  美国已迈过了自给自足阶段,大农场所从事的都是商品化生产,特点是三高一大:专业化程度高、机械使用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规模大。

  小农场很难生存,唯一出路就是被收购合并,成为大农场一部分。

  美国却老是宣扬“家庭农场”优越性,肯尼迪在1961农业咨文中称:“家庭农场是美国的基本制度”,经济学家也说美国大型农场没有大发展。

  事实上,美国家庭农场最多的年份是在1935年,有681万个农场。

  1959年减少为371万个,但耕种土地却在增加。

  2017年到目前,大约只有220万个农场。

  681万减到220万,肯尼迪说的家庭农场哪里去了?就是大吃小,小者愈小,大者愈大。

  这意味着美国农业:土地集中、生产集中、资本集中。

  美国做的,跟它说的,经常是两回事。

  有人的跑美国拍两张照片,就说家庭小农场多么自在逍遥,再过些年你看小农场还能不能存在?

  小农场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中,小农场主破产失地(根本无法与大资本竞争),失去所有权。

  二、小佃农被地主(农场主)夺去土地,失去佃租权。

  小农的土地被银行、保险公司、地产公司及农业资本所并吞,农业必然走向两极化,这是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老人家在五六十年代,就很警惕中国农村会出现这种现象,土地性质改变意味着大地主重新出现。老人家的农业路线,其实就是集约化、专业化、并大兴水利工程,打造灌溉体系。跟美国本质区别就是,农业最终由国家控制还是由资本控制?

  今天,中国粮食作物(稻米、小麦、玉米)能做到自给自足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美国耕地面积世界第一,合计约373万平方公里(56亿亩),人口3.2亿。

  中国耕地红线是18亿亩,约为120万平方公里,人口则比美国多四倍不止。

  有“砖家”却喋喋不休地劝中国把粮食安全寄托在国际贸易之上。美国56亿亩耕地宁可轮休,也不开发商建用地,那些说中国放弃耕地红线的人,不是脑子被驴踢了,就是良心被狗吃了。

  它们无比崇拜的美国,却从来没有将粮食安全寄希望于国际贸易。

  中国经济水平提高了,我们不但要吃得饱,还要吃得好,不但吃得好,还要吃得精细。

所有跟帖: 

+1 -农业砖家- 给 农业砖家 发送悄悄话 农业砖家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9/2020 postreply 18:53:57

抄來的至少注明一下是轉貼吧 -violinpiano- 给 violinpiano 发送悄悄话 (272 bytes) () 10/09/2020 postreply 18:58:22

砖家为什么不转载全?中国可以自给自足么,干吗害怕美国垄断呢?奇怪。 -DanaD- 给 DanaD 发送悄悄话 DanaD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9/2020 postreply 19:01:53

这怎么看着像国内人写的?不可信,出处在哪里? -AprilMei- 给 AprilMei 发送悄悄话 AprilMei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09/2020 postreply 19:05:0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