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看到上次SARS 加国确诊和疑似438人 44人死亡 含1个医生2个护士zt

来源: hhhh 2020-01-26 22:20: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004 bytes)
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17年前的SARS,可能很多年轻人对当时的恐怖气氛没有体会。加拿大,这个远隔中国万里的国家,就有438人确认或疑似感染,44人死亡。
 
而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多伦多,有247起感染病例,死亡44人。你没看错,加拿大所有的致死病例都来自多伦多,包括两位护士和一位医生,而这位医生也成了北美地区唯一一个死于SARS的医生。这组数字,让多伦多成为亚洲以外SARS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而这一切,只是源于三个外来传染源。
 
而同样是有大量华人居住的温哥华,情况跟多伦多则是天差地别。当时温哥华有四个外来感染源(比多伦多还多了一个),而最后却只有5个感染病例,除了来自亚洲的四个感染源以外,只有一位医护工作者被感染。而且,没有人死亡!
 
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目的是能够在未来碰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能够借鉴温哥华的经验,更好地应对疫情。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来看看,17年前,温哥华,或者说是BC省到底做对了什么。因为现在,我们就又一次站在疫情大爆发的悬崖边缘!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03年3月7日下午西岸时间下午1:55分。C先生被急救车送进了温哥华综合医院,是C先生的家庭医生联系的急救车,并通知医院C先生的情况危及。到达医院的C先生马上进入隔离床位(床位距离至少2.5米并且有帘子分隔),经过简单的检查以后,医护人员就决定对C先生进行完全的空气隔离,意思是在确诊之前,跟其接触的所有人全部使用N95标准的防护装备。这时候是2:10分,距离C先生进入医院只有15分钟。
 
正是这个举动对整个后续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据当时的当班医生Dr. Lee回忆,他是下午3:00到达医院的,护士马上向他汇报了这名从刚从亚洲回来,伴随着发烧和咳嗽的患者。护士认为是正在亚洲肆虐的流感引起的(当时还不知道那就是SARS),因为伴随着明显的肺炎症状,所以她们判定是禽流感并且进行了N95级别的隔离。经过Dr. Lee的进一步检查,下午4:40分,C先生就被送入隔离病房,这时候距离他被送入医院只有两小时四十五分钟。
 

同一天,就在温哥华的C先生被送入隔离病房后的5分钟,在东部的多伦多,T先生因为同样的情况被送进了士嘉堡的Grace医院。但是,T先生被送入隔离病房则是入院后21个小时后。而且,多伦多的医护人员被要求佩戴N95标准的防护装备接触病人更是几个星期以后的事情了。这样的差别,导致了在多伦多的247起感染病例里,有190例都是医生、医护工作者、医院工作人员、医院的其他病人或到医院探视的病人家属。
 
分析当时的情况,有人说温哥华成功抵御了SARS的原因是幸运。运气毋庸置疑是重要因素。C先生和太太,以及T先生的母亲都在2003年的2月底居住在香港的Metropole酒店,同时被来自广东的一位医生感染。然后C夫妇去了巴厘岛度假,而T先生的母亲回到了多伦多的家里。
 
他们同时发病,C太太在回温哥华之前病情就已经好转,而C先生则出现了恶化。他们下了飞机没有回家就直奔自己的家庭医生,于是上面的一幕就出现了。T先生的母亲则没有这么幸运,她回到多伦多即发病,但是没有去看医生,在跟SARS病毒斗争了几天后于3月5日病逝。一直照顾她的儿子,也就是T先生被感染,并在3月7日被送入医院,并在几天后病逝。在这期间,已经有数位家人被他们传染。
 
温哥华另外两个外来传染源,也都访问过香港。一位64岁的女士在抵达温哥华后不久就得知她曾经在香港接触过的两位家人都因为感染了SARS而死亡,于是找到了她的家庭医生,医生马上给她佩戴了口罩并把她送到医院。另外一位49岁的男士在回家之后,得知他有可能在香港被传染,于是在自家地下室进行了自我隔离,随后发病,被儿子送去医院。在此期间他一直佩戴口罩。
 
听起来,幸运的确很眷顾温哥华。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帮助温哥华抵御SARS的绝不仅仅是运气,还有严格防控标准。早在2003年2月份,BC省疾控中心就对全省的医疗机构发布了亚洲地区疫情的警报,并在整个二月份多次更新。虽然当时的警报仍旧把疫情当做是流感,但这种预警让医护人员的警惕大大提高,在接触到C先生的时候就及时进行了空气隔离。
 

而随后,WCB(一个负责工作者安全的机构)强制规定医护工作者在面对未确诊的呼吸疾病的时候必须佩戴N95标准的防护装备,这一点也至关重要。而安省则没有类似的强制要求,很多医护工作者开始只是佩戴手术口罩。这也导致在治疗过程中,大量的医护人员被感染。
 
有很多专家已经对这些差异采取了详细的对比,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其中一篇文章Vancouver:A Tale of Two Cities (http://www.archives.gov.on.ca/en/e_records/sars/report/v2-pdf/Vol2Chp3iii.pdf),里面列举了大量的BC省医疗系统设定的细致的保护规则,在此我就不详细引用了。总而言之,正是这些在防控方面的细微差异,导致了两座城市在对抗SARS之时结果的巨大不同。
 
值得一提到的是,BC省的五个感染者里唯一的一位本地人,是一个护理人员,她在帮助上文提到的那位64岁的女士如厕之后,冲水的时候没有盖上马桶盖。虽然她依照规定全副武装,但是规定里没有对眼睛保护的明确条例,导致病毒通过裸露的眼睛感染了她。由此可见,在疫情告急的时候,再如何小心都不过分。
 
春节将至,虽然加拿大没有像中国春运一样巨大的人口流动,但是一样也会迎来很多从中国探亲回来的,或者来加拿大探亲访友的同胞。探访过中国的,认为自己有可能接触感染源的朋友应该自觉进行一段时间的自我隔离,确定自己没事再走亲访友。而其他人也应当尽量避免参加人数比较多的活动,并且提高警惕,及时采取自我防护措施。

所有跟帖: 

看起来多伦多的医生比温哥华的傻啊…… -颠三倒四了- 给 颠三倒四了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6/2020 postreply 22:24:33

第一时间没做到N95防护措施 -hhhh- 给 hhhh 发送悄悄话 hhhh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20 postreply 22:35:24

一点不能掉以轻心 -通州河- 给 通州河 发送悄悄话 通州河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6/2020 postreply 23:10: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