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看这些情况:

来源: HenryLi 2019-10-01 20:50:3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5666 bytes)

今年(是在说 2014年)5月24日,在中国科协年会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作了一场题为《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的报告。这位著名的病理生理学家在开始报告之前就“警告”与会者,这个报告将涉及一些“颠覆性的意见”。

  韩启德以高血压、糖尿病前期、骨质疏松举例说,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极少有个人因采取措施而受益,绝大部分干预没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的健康反而因此受到损伤。

  他以美国一项研究为例:这项研究涉及7.6万例病人,55岁~74岁的男性,一半人每年测一次PSA(前列腺癌的一种筛查方法),一半人不做检查,结果怎么样呢?筛查组发现前列腺癌每1万人中有108人,对照组只有97人,前者增加了12%,也就是说PSA筛查以后发现的病人增加了。但是13年以后,结果是,这两组(筛查的和不筛查的),死于前列腺癌的人没有任何差别。

  韩启德接下来又举了一个肺癌的例子:美国做了45万人的研究,对各种筛查办法和不筛查者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每年做两次以上高频度的X胸片检查,肺癌死亡率反而增高。如果把做胸片再加做痰细胞检查的人和单独做胸片检查的人进行比较,死亡率似乎降低,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别。

  对于体检是否获益,国际上对大规模的人群进行过分析。圣西睿智也在其博客中写道:2012年,一份考克兰(国际权威的循证医学资料库)荟萃分析对超过18万人的情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者们在被试者参与体检后的10年内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他们的死亡率、癌症或心脏病发病率并没有显著降低。美国普通内科学会也提醒医生,“不要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常规的普通体检……没有特别原因而定期安排的普通体检,在减少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方面并没有显著作用,并且不必要的检查还引发了潜在危害。”

  对于以上结果,韩启德解释说,“(对于)小概率(的疾病风险,如果)要干预,效果绝对是很小的,但是要落实到个人的话,谁也不能确定自己是在1%(有病的)的人里面,还是在99%(没病的)的人里面。”让韩启德担忧的是,这是公众所不了解的,尤其这种情况在疾病筛查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

所有跟帖: 

我觉得中美对病的查治阈值不同 -外乡人- 给 外乡人 发送悄悄话 外乡人 的博客首页 (35 bytes) () 10/01/2019 postreply 21:24:25

我们这一个专科医生的理念是 -外乡人- 给 外乡人 发送悄悄话 外乡人 的博客首页 (83 bytes) () 10/01/2019 postreply 21:26:11

死亡率、癌症或心脏病发病率没有显著降低是因为他们是用正常人做统计对象 -清水胜浓茶- 给 清水胜浓茶 发送悄悄话 (385 bytes) () 10/01/2019 postreply 21:51:26

有意义的 -清水胜浓茶- 给 清水胜浓茶 发送悄悄话 (163 bytes) () 10/02/2019 postreply 05:39:2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