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逆差以及关税贸易战,及其与贸易谈判之间的关联性

来源: F0069 2018-07-12 20:13:0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455 bytes)

贸易逆差以及关税贸易战,及其贸易谈判之间

 

自从今年4月份以来的贸易战,网络上的评论视角,给我的感觉,综合地解释,就是:贸易战与其贸易谈判的相互交错

我并不认为市场所评论的——贸易战的其中一个意义或者原因,就是获取更多的【贸易谈判】的筹码或条件

毕竟,有些评论说,贸易逆差是这次不同“转换”的贸易战风波的一个因素

不过也有评论表示,贸易逆差只不过是美国战略盘算的一个借口

贸易逆差本身就是美国的“实在”,但为什么关于贸易战与其贸易逆差是否存在某种形式的关联性,却似乎云里雾里,没有固定的【标准】呢??

这个背后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没有网络评论去【收集】这样的数据统计的呢??

另一方面,贸易战的各种理由,在我之前一连串不同分析的文章中,只是记得,除了贸易逆差的理由,也包括了——中国2025制造,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国对美国的【不公平贸易】

说到这里,我就有一连串的问题。而每个问题,在我看来,都可以写成了不同话语形式的评论架构了

美国贸易既然时常出现了贸易赤字的话,所谓【公平贸易】从何谈起的呢??以前美国鼓吹“自由贸易”之际也是在美国自身【贸易逆差】形势下继续利用美元霸权运作模式,与国际社会进行贸易与战略等等的博弈

这样说来的话,是否需继续自由贸易或者说,是否公平贸易,就与其贸易逆差并没有【等价】的意义

再来,一下子说贸易战是因贸易逆差的严重程度,一下子利用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理由【制裁】中国的贸易,这不免让我好奇想问——以前美国在与例如日本进行各种的诸如:贸易同盟以及军事同盟等等,为什么没有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机关】去制裁日本的贸易扩张的呢??

而且,那时候,美国也是在贸易逆差的同样格局之下,与日本发展各种的【美日同盟关系】

这样说来,美国的贸易逆差与其美国体制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在美国内部固有的【政治博弈】,及其行政处理上,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冲突以及矛盾——从这个意义上,不论从贸易逆差,还是从知识产权保护来理解着一连串【不同波段】的贸易战,都是存在着“不对称性”的叙事结构

因为在美国,两者没有“分裂”,但是网络上流传的贸易战分析形式,却让我感觉——两种既好像是“都是借口”也好像是“都说得通”

网络上的贸易战评论的不同模式,却没有向我们交代——美国的贸易逆差与其知识产权保护之间,是否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

不过,我刚刚想到【贸易逆差】这个问题的时候,突然想通一个从来没有想过的简单的事实,可能让我重新去思考了【中美贸易战】的相关信息的盲点

贸易逆差,从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或规则而言就是——进口额“超过”出口额的【赤字问题】——这也是我们时常都会强调的。。。。美国,乃是全球市场的【最大消费国】,可以准确地定位成“最大消费进口国”

这样看来,特朗谱“一开始”利用贸易逆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这样的策略形态,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来说感觉上就好像是——您送我【礼物】消费后,我却要说你【坑钱】,所以您要多交【花费】来“扯平”。。。。

这简直是——美元贸易的强盗逻辑

美国竟然是【最大消费国】,那贸易逆差就是这个最大消费的“代价”

不过也好像不太对。所谓【消费】在生活中就是指——我【花钱】买物质及其服务来【花费】

我们都知道,外面的【物价】多少是包含了国家的【抽税】,包括国家对某些企业的【补贴】,然后企业生产的成本就【转嫁】到消费人身上

这样说来,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国,从实际意义上而言,美国消费全球货物贸易及其服务贸易的时候,也是必须向【国际社会】缴纳一定的“税收”

不过现在,特朗谱却反过来要向那些帮美国生产【消费品】的国家,征收进口关税???

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当中懂得花钱的人也应该知道,如果你原本薪水一千块钱,就只能【消费】一千块

同样,【美元】乃是国际贸易的定价基准。美国用了美元购买全球的货物贸易及其服务贸易——我们也是使用美元货币来【进口】给美国【消费】

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我就想不明白的是——国际上主要经济体为什么还使用【美元】与美国进行生产与消费的时候,拿着美元向美国【征收】着一定比例的消费品意义上的税收??

用生活的白话来解释就是——我拿了您的钱,为你【生产】消费力,我却还要向你抽税

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说我消费社会上物品的时候,也是同时向社会缴纳一定比例的【税收】吗??

到底什么是【消费】??这是巨大的【经济学原理断裂】

因为贸易逆差的本质就是——我多收了他国的【消费品】,自己却失去了生产力(出口额),反而还要被他国征收【进口关税】???

美国的贸易逆差到底【应不应该】的呢??

不过我之前也在一个视频上听到这样关于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来源的说法——

美国贸易在1970年代【之前】是顺差的,后来由于欧盟,日本等其他工业体系开始与美国工业优势形成了竞争关系,并且那时美国以外的工业体系的崛起,是依靠着当时美元贬值效应的结果。

之前美元兑日元1:360。现在却是1:106。从而视频【于此】说明了美国工业体系失去国际竞争力的迹象或者指标。

并且也提到了,美国贸易逆差的一个原因乃是【美国储蓄率低迷】。从而导致了美国的内部财富严重分化,并造成严重的——贫富差距扩大

听到【美国贸易逆差】的历史变化会让我得出这样的想法——

原来美国的贸易逆差,本质上并不是由于经济学意义上的【进口贸易超过了出口成长】的。乃是由于——其他工业体系的强大崛起,加上美元汇率当时“大幅度大尺度贬值”的效应结果

也就是说,这似乎透露了两个信息量

第一个,美元霸权运作方式,也许并不像网络上所说的【剪羊毛】的战略需要或者本质性。美元霸权从历史性源头来看,【见证并演绎】美国经济及其工业体系的强大力量及其流动性

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贸易顺差这一个概念如果没有被【政治博弈】扭曲的话,它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优势或者经济增长力道的【明证】

这也说明了,美国的贸易逆差本质上就是证明了——美国工业体系比不上后来崛起强大的欧盟体系,日本体系的了

第二个,美国的贸易逆差的历史发生时期,其实就是在,例如美元兑日元从1:360演变成现在的1:106。也就是说,贸易逆差是根据美元汇率的历史数值演变来做根据的,所以不是根据经济学的那种【进口与出口之间的差额】为其原理

只有这样的【理解】,才能揭开我在之前使用“生活经验”理解着美国贸易逆差与其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国之间的冲突矛盾的【原因】

如果这样的理解方式成立,那么网络上有些评论认为——特朗谱的贸易战根本就是为了与其中国当局拿到最佳的【贸易谈判】尺度与筹码——这样的观点,根本说不通的

因为,美国作为最大消费国,怎么能使用建立在美元贬值意义之上的贸易逆差,来发动贸易战以便换取与中国市场的谈判筹码呢??

而且我也发现另一个新的矛盾——
如果说,美国贸易逆差说明比起欧盟或者日本的工业体系,在竞争力优势上衰落了的话,那么这里两个问题

第一个,那么为什么国际社会普遍说,美国是集中了所有的【高端技术产权的】的金融国度??

第二个,日本也已经在广场协议之后失去了【20年】的经济增长力道,但为什么美国仍存在着【贸易逆差】的呢??——难道,美国的经济比日本经济的【失落】,更加严重??

而且,最近存在【美元强势】的市场格局了。

这一切的现象,与刚才我所描述的,完全无法【对等融合】。这其中的背后,到底【隐藏】什么样的内幕或者意义呢??

从这个意义上更加进一步而言,也许并不像网络上有些评论强调的——在特朗谱发起贸易战之中,是为了换取中国市场准入——这样的意义

因为,即使中国当局真的允许美国的重大工业巨头【进入】中国市场,那美国的贸易逆差就能够“缩减”,甚至变成【贸易顺差】???

不论美元之前的弱势,或之后的美元强势升值,美国仍是【贸易逆差】的格局。那么,即使达到了【中国市场准入】,美国政治及其美国企业,就不会被“贸易逆差”所困扰??就能够得到【完美解决】???

于是,我重新思考

第一个,特朗谱的贸易战,真的只是为了贸易谈判的吗??

第二个,贸易战如果真的是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话,那么如果【意外地】中美之间达成了相关协议,或者规定,就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就能【消除】中美间原本就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

更何况,知识产权保护与其贸易逆差根本没有本质关系,以及必然关系

第三个问题,即使美国战略真的成功遏制【中国2025】,美国的贸易逆差或者债务高企风险,就得到了解决?


如果以上的问题,都存在【否定】的因子,那我可以说,自从贸易战以来的所有网络评论,都【大概率偏差】

因为,似乎只能说——为了贸易战而贸易战——如同,为了反对而反对

什么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贸易谈判,一切都是【舆论】罢了

背后的背后,还有背后

就连什么【美国战略】,中国战略或什么【中美贸易博弈】——这些叙事格局,只不过是【后话的】市场需要

所以,到底什么是——中美贸易战?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未能细读,但赞动脑筋思考。 -闲看花开花落- 给 闲看花开花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13/2018 postreply 06:42:4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