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中国上眼药! 这国总统登完中国舰又登上日本准航母!在中美日玩谋术迟早翻船】

来源: replicator 2017-06-07 16:57:0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151 bytes)

大国之翼   2017-06-06 10:20

玩权术?菲律宾总统又给中国上眼药,竟然背后干下这件事!

作者:麦郑轩;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对中国一直是贼心不死,想方设法的搞乱中国周边关系,明的不行,就一直偷偷摸摸的搞小动作,妄图限制中国的发展。在特朗普碰壁杜特尔特之后,安倍不安的心立马躁动了起来,据共同社6月5日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4日参观了停靠在菲律宾北部的日本海上自卫队直升机护卫舰“出云”号,并与来访的日本首相助理河井克举行会谈。

美国先前一直带着菲律宾在南海搞事情,经常在南海附近进行军演,以图其在亚太的丰厚战略利益。但中国没给菲律宾好脸,直接对菲律宾进行了警告,菲尝到痛楚后,转向找美国,但是没想到特朗普也没有很好的解决自己的问题,反倒自家的日子更加难过了,这让菲律宾彻底明白跟美国不会再像以前那么好过了。于是,菲总统就开始示好中国,但其内心还是割舍不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利益蛋糕,想出了一套搞既讨好中国又讨好美国的方法,没想到到头来,两边都没落好,反倒是自己里外不是人。最后老杜权衡利弊,在认清美国的真面目后,直接撇弃美国,拥抱中国。并在军售上,拒绝了特朗普给的武器以示其决心,转向买起了俄罗斯的装备,给特朗普上了大大的眼药。菲律宾的举动仿佛宣告了美国野心的破灭,人们仿佛看到南海未来的和平景象,但美国前脚刚走,日本这个老狐狸就立马跳出来了,想和菲律宾搞到一起。

玩权术?菲律宾总统又给中国上眼药,竟然背后干下这件事!

安倍上台后,一直想拉拢亚太地区国家。先是和韩国在美国的带动下貌离神合,巧借半岛问题不断私下进行沟通,新的韩总统上台后,文在寅虽然就慰安妇问题重提谈判,但是真正会撇开日本吗,恐怕美国是不会同意的。其次越南近期也有向日本靠拢的迹象,日本也定不会放弃这个绝佳的契机来捆绑越南,与越南一同图谋中国南海。再到菲律宾,前些日子对菲律宾有接飞机又送船的,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起来提升菲律宾海上能力,来制衡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活动。这样的示好亚太地区国家,日本可以说是在谋一盘大棋。

日本一直想摆脱现在在亚太地区的尴尬状况,但苦于其历史原因导致其每走一步都步履维艰,直达目的肯定行不通,于是在安倍政府的领导下,他们便让利于一些国家,借他们的力量来扰乱亚太稳定,自己从中寻求突破。此次老杜上船,正是给日本政府一个机会,借机拉菲律宾进入半岛问题,然后日本进一步进行其政治目的,日本这招不可谓不厉害。

但话说回来,一个巴掌拍不响,菲律宾总统登上日本的准航母,恐怕也是有意为之,不然仅凭安倍就把老杜忽悠了确实说不过去。恐怕这次杜特尔特又在做着先前对中美关系同样的梦,既想获益中国,靠中国提升菲律宾的经济实力,然后借助日本的力量来谋取军事的发展,同时也是增强菲律宾同中国对话的筹码。但还是要奉劝一句,莫要自欺欺人,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先前想在中美两边摇摆,就已经手足皆痛,这次又想摇摆中日,这鱼线放的也太“好”了。但中国会允许?日本会一直白白看着吗?答案是否定的。

今天,日本的野心一直从未磨灭,当年的那个军国主义又在不断冒头,亚太地区的国家万不可再为眼前利益而与其苟合,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走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道路,万不可任意骑墙摇摆。还有日本也该对中国给予敬畏,中国不会让历史重现,今天的中国有实力,拒外敌与国门之外,踏豺狼于粉身碎骨,妄想小动作来搞事情,那是不可能的!

 

 

所有跟帖: 

最后一段亮了 - “日本也该对中国给予敬畏” ,不知该算哭求还是跪求,嘿嘿 -replicator- 给 replicator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7/2017 postreply 17:00:02

心理学里面有一种技术叫“投射” -金银花叶子- 给 金银花叶子 发送悄悄话 (173 bytes) () 06/07/2017 postreply 17:04:18

想多了吧?小国不就是各大国之间玩平衡战术吗?这对小国来说不是很正常吗? -金银花叶子- 给 金银花叶子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07/2017 postreply 17:00:5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