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云南

来源: 都是国货 2017-06-15 15:16:44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526 bytes)

 

 

美国加州有一个药物治疗毒鹅膏中毒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但是中毒这种事情不能招志愿者,必须等哪个倒霉蛋吃了毒蘑菇之后再给药,每年只能逮到几个人,所以这试验弄了快十年都没法完结。今年领导这个实验的医生Todd Mitchell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去云南[二哈] ????

 

 

你们是我见过的最差的一届骗子!一定又是想笑死我 ???? ????
 
 
 
 
 
 
 
 

一个妹子上班如果穿得土土的而且有越来越土的趋势,那她的心里十有八九是在对同事和领导开嘲讽。。。


在微博上看到的,句句在理,笑死我了,哈哈哈哈











 
 
拿破仑三世 的浮华金币
 
拿破仑三世 皇帝 雄鹰的侄子 鹰或鸡?

???

拿破仑三世

这位陛下的胡子有着俏皮的外形,使得他在所有的艺术品上,如画像以及雕塑上,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带着这幅胡须的男人给法兰西的历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再次向我们揭露了这个国家的浪漫以及骨子里的些许荒诞的情节。

 

拿破仑三世政变图拿破仑三世政变图

 

?

 

他少年时四处流亡。随着他伯父【雄武的拿破仑一世,欧洲征服者】的帝国崩溃之后,他们一家也由权贵的基层一下子跌落谷底。少年时代的颠沛流离给他少年的人生增加了很多磨难。他的不少堂兄弟都死在拿破仑帝国复辟的路上。他也是一个死硬的拿破仑主义者【复兴拿破仑帝国的政治派别】。当然了,一个穷汉,一个没有权势的家伙,除了自己身上那一点点血缘可以利用,还可以有什么作为呢?他也曾经尝试组织很多动乱,煽动士兵政变。然而,在军政界,拿破仑的影响早已荡然无存。一个已经走进历史的人物无法对现实产生什么影响。

当然,历史的瑰丽就在于它在不经意之间给你一次转机。拿破仑家的小侄子参加了第二共和国的总统选举。这是民主进程的一个伟大进步。一位在巴黎高级沙龙内部极其知名的诗人不经意间鼓吹了一人一票的皿煮。因为那是第一次,选举把选票扩展到所有的人男性户主身上。而不仅仅局限于懂得阅读书写的,有产阶级。

于是下面这个故事就在当时无数的穷乡僻壤的法国乡村反复上演。作为村里唯一识字的神父被农民包围着,不是因为要革神父的命。而是对平生第一次领到的选票感到好奇。

您给咱念念这三个人名字都有谁啦!?

某某, 拿破仑。某某,

拿破仑!?皇帝他老人家又回来啦!?

农民们感到莫名其妙,但又立刻感到从胸中燃起的希望。就类似于毛泽东故去之后,很多边区的民众还会问内地来的游客,毛主席身体好不好一样。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倘不亲历,何能深感威能?权力犹如阴影。必须与心中的火焰交相辉映才能更加魅惑。

这一名字的魔力最后在法兰西的上空显现。那个神一般的男人,把欧洲征服了2遍的,独一无二的征服者。带着他血脉的子嗣再一次登上法兰西权力之巅。成为第二共和国的总统,在任期之后,他赖着不走,并且发动了政变。成为波拿巴家族最后一位独裁者。

坦率说,这货的运气纯粹是太好了。谁能想象这种家族荫蔽?这纯粹是拜同时竞选的一位在巴黎沙龙当中卓有名望的诗人所赐。是这个理想主义的哥们提出来人人有一票的概念。结果呢。。。您一个在巴黎高贵沙龙里出入的诗人难道也能被村夫所知吗?

在那样一个时代,在很多人还未曾普及教育的法国。难道有任何一个别的名字能比拿破仑,那个带领着法军东征西讨,打败过所有欧陆宿敌的男人更有感召力吗?

My enemies are many,my equals are none. In the shade of olive trees,they said Italy could never be conquered.In the land of pharoahs and kings, they said Egypt could never be humbled.In the realm of forest and snow,they said russia could never be tamed.Now they say nothing.They fear me ,like a force of nature,a dealer in thunder and death.I say I am Napoleon,I am emperor

朕之仇寇多矣,然敌手素未有也。罗马、埃及、俄罗斯皆自诩不可胜之,而今众皆寂然。彼等畏朕若畏天。朕,天之子也。-拿破仑一世法兰西第一帝国缔造者

之后这个走了狗屎运的穷汉。哦不,我们得称他为陛下了。依靠着自己在草根阶段积累起的才干也曾对法国做过一系列文治武功的事件。比如说,英法跟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战争、对现在中东地区的再次入侵。将尼斯这一地区从意大利手中夺过来。

当然这一切都是得益于法国当时的军事以及财力的积累。并且也是当时那个需要一个独裁者才能将政策一以贯之的时代。

 

 

?

 

皇帝陛下在艺术上的创举更是不胜枚举。在他统御的时代,巴黎经历了奥斯曼城建改革。巴黎才从中世纪的泥沼当中挣扎出来。才有了今天的美艳。

艺术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及其繁复,及其美艳的物品。

比如在卢浮宫里,我们可以看到有关他的时代的作品或者珠宝是这样的~~~~

 

 

?

 

 

?

 

他也恢复了路易时代的金路易。但是,当然是以他为头像的。在这枚硬币上,皇帝还很臭屁的把自己打扮成罗马皇帝的形象。带有橄榄叶的桂冠代表的是胜利与凯旋。

 

 

?

 

这些金币也成了他那个时代,入门的最好收藏品。

但之后,他就悲剧了。在阻止普鲁士崛起的普法战争当中,色当一役。克虏伯大炮初现峥嵘。万炮齐轰的打击瓦解了法军的进攻。

最后,普鲁士人惊奇的发现,40万俘虏当中还有皇帝陛下本人。。。

据说投降的时候,普鲁士人还急切的问皇帝还有什么旨意。恩,是的和平协定还有签订。阿尔萨斯跟洛林还在法国人手里。这所有的一些都要算!

但是,皇帝一摊手,我已经不能有什么旨意啦。请问我在巴黎的内阁吧。好在皇帝最后的时刻还是清醒的。

最后的结果是,法国失去的阿尔萨斯以及洛林直到一战之后才夺回。而普鲁士人的第一个皇帝,威廉一世也是在凡尔赛的金之镜厅登基。至此,这位拿破仑家的不肖子走完了他波澜壮阔,但不乏荒诞的一生。????

 
 
 

 

为什么中国大胖子数量不多?

各色人类研究中心  2017-6-14

 

中国胖子遇到美国胖子的时候,最能缓解体重焦虑,找回身材自信。

不需要任何其他背景信息和知识,单纯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就能感受到两国差异。赴美人士往往有这样的观感:

「走在美国大街上,就像掉进了胖子堆里,体重超过0.1吨的遍地都是。」

粗浅的第一印象符合统计结论。

1997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种简单粗暴的定量标准。BMI≥25即提示为“超重”,BMI≥30则为肥胖。BMI是身体质量指数的缩写(Body Mass Index),计算公式如下:

按这套标准:一个身高1.70米的人,体重超过72公斤就会超重;而突破86公斤,就可算作肥胖。

在人口大国中,美国是肥胖率最高的国家。仅肥胖一项,就要给美国每年增加超过1500亿美元的医疗负担。

中国虽然凭借人口优势为世界贡献了将近9000万肥胖人口,在数量上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但肥胖率刚到美国的1/5,是肥胖率较低的国家。

2014年世界各国成年女性(上图)与男性(下图)肥胖率分布:美国成年人的肥胖率为33.7%,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国的胖子也都占到了其国家的四分之一以上人口

 

胖的同义词是穷 

肥胖在很大程度受饮食影响。从营养摄入角度来看,中国人吃的并不多。

根据2005-2007年的数据,一个中国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平均为2970卡路里,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目前还远低于美国的人均3770卡路里。

人们常常将美国人的高热量饮食和快餐文化联系起来,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困扰美国胖子的诸多因素中,快餐几乎无法排进前三项。

一款麦当劳儿童餐的热量大概为700卡路里,已经达到成年男性一餐所需的热量

 

肥胖在发达国家是“穷人的疾病”。过去四分之一个世纪,美国穷人的BMI始终显著高于富人,穷人孩子严重肥胖症发病率要比富家子弟高出70%。

在精英主导的主流社会文化中,穷胖子被贴上了「愚蠢」「软弱」「没有自控能力」的污名标签,成为了被调侃的对象。

靠个人意志控制饮食和锻炼就能摆脱这些侮辱吗?

绝非如此。让我们回头看看哪些因素可以让人保有完美的形体:

  1. 健康的饮食
  2. 定期体育锻炼
  3. 与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的知识

对于第一条:因为财务状况,穷人无法抵抗廉价玉米糖浆制成食品的诱惑。而且这些垃圾食品开袋即食,比新鲜但高价的水果蔬菜方便得多,非常适合因为时薪低而常常加班/兼职的他们;

一大袋薯片接近一斤,只要99美分,比一斤绿叶菜还要便宜。如果是你,你选哪个?

 

对于第二条,穷人居住的社区,人均绿地/运动场地面积偏低,也就缺乏运动条件;贫穷也意味着社会资本较少,社区治安状况不佳,居民很难放心的社交、组织运动和健身活动;

至于最后一条,要么受过良好的教育,要么拥有较强的信息甄别及获取能力才可以做到。可但凡有其中之一,很可能就不会陷入贫穷了。

 

一个中国,两种胖法

仅仅往前数一代人,「胖」在中文里还是一个可爱的词汇。肥胖甚至是生活条件优裕的表现。

然而,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内,当代中国就完成了从饥荒、票证配给到食品充分供应的转变。中国这样发展高度不平衡的超大型社会中,肥胖已很难与阶级建立简单的线性关系。

今年6月的医学期刊《健康与地域》(Health and Place)上,一篇论文介绍了一项基于10万中国人的研究。论文的作者——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

在中国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如中西部和农村),受教育程度较高人群更有可能超重;

然而,在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如东部沿海和城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更有可能超重。

也就是说:两种经济社会类型的肥胖在中国同时存在。我们既有美国式的贫穷型肥胖,也有前现代的「富态」。而且,今日中西部、农村这些欠发达地区的「长胖」,正是十几年前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居民所经历过的。

前现代的富态,大抵源自贪吃或好逸恶劳。常见于刚刚完成社会阶层上升、甚或人生阶段晋级的人。按一般的生活经验,我们很容易发现:男生在毕业、工作几年后,身材走样是极大概率事件。

为什么那么容易胖?

因为人类历史的常态是数十万年来如影随形的饥馑,至于现在普通人也可随时享受的饕餮盛宴,其实要归功于化肥、农机、育种技术、杀虫剂等培育出的粮食高产。

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演化史中,经常面临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窘境。好胃口意味着在一次来之不易的饱餐时,能够储备尽可能多的能量。祖先不仅能吃,还会吃——什么东西热量高,什么就是本质意义上的美食。

为了生存,我们的祖先在储存和利用食物能量上获得了巨大成就,并把它馈赠给我们。而稳定的一日三餐,则是很晚近的事,人类还不足以进化出能够抵抗盐、糖、脂诱惑的本领。

祖先的「节俭基因」,成为造成我们肥胖的因素之一。

蒋兆和《流民图》,作于1942-1943

 

肥而不胖的中国人

还记得文章开头关于世卫组织的BMI标准吗?说它「粗暴」,那是因为它是西方学者基于大量欧美人的体重资料推导得出的,并没有考虑人种之间的差异。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同样的身体质量指数下中国人的脂肪含量是高于白种人的。具体到数字的话:一个100斤的中国人平均要比100斤的美国人多出3-5斤的肥肉。

解剖学显示:中国人上半身每个区域的平均脂肪厚度都超过白人,全身上下只有大腿部分输给了白人妇女。

因为上半身是重要脏器所在,在严寒中最需要保持体温;而大腿却是最不怕冷的部位,因此有人提出了一个相当有力的假说:东亚人群的直接祖先在走出非洲后,曾在严酷的寒冷环境中生活过很久,进化为今天的样子。

美国演员布拉德·皮特和扮演唐僧时期的迟重瑞,他们一样高(180cm),一样重(78Kg)。唐僧给人的感觉是有“肉”、但不算胖,很能代表大多数中国男人的体型

 

也因此,不仅中国人,还包括与中国人接近的日本人、韩国人,可能就需要更严苛的肥胖判断标准(此处略去东亚另一国家的原因显而易见:该国只有一位肥胖人士。这位肥胖人士的痛风,他父亲的中风,祖父的心脏病、脑动脉硬化,都与肥胖有密切关系)。

中国根据2001年的计算结果修正了BMI指数的界限——身体质量指数超过24即为超重,超过28视为肥胖。

数字上「格外」照顾中国人外,另一个残酷事实是:由于中国人的骨骼和肌肉量比较低,身体线条不够突出,胖起来反而圆润柔和,缺乏视觉上的冲击力。

在中国人「天生藏肉」的前提下,我们有一种更实用的指标:腰围。这一数据是腹型肥胖(也就是俗话说的「苹果形身材」)的一个重要判断标准。当男性的腰围达到或超过85厘米、女性达到或超过80厘米时,便属此列。

根据统计,东亚人群中腹型肥胖较多,这一肥胖类型与各种代谢紊乱现象的发生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比其他类型的肥胖都要大。

 

中国的大胖子都胖死了

因为同样身体质量指数下,中国人的脂肪含量高于白种人,又因为中国人腹型肥胖情况更普遍,所以中国胖子的死亡风险,与美国人在BMI+5之后的死亡风险持平。

也就是说,一些看上去不怎么胖的中国人,他们所面临的健康风险近似体型恐怖的美国大胖子——一个身高170cm的中国胖子,肥胖对ta造成的死亡风险,大概等于比ta重30斤的美国胖子。

肥胖所带来的健康风险,最主要的就是糖尿病等代谢类疾病。科学家和医疗保健专家都认为肥胖人士罹患糖尿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40倍。

根据中国2013年官方数据,十八岁以上中国人的糖尿病发病率高达11.6%;而世卫组织去年发表的报告中,中国约有1.1亿人罹患糖尿病——占据全世界糖尿病患的三分之一左右,雄踞榜首

中国各地区每10万人中因糖尿病死亡的人数

 

从患者的肥胖程度看,中国患者普遍更「瘦」,即体重指数(BMI)更低。中国Ⅱ型糖尿病患者的BMI平均值约为25,而高加索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BMI多超过30。

腹型肥胖(临床上叫「向心型肥胖」)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在相同的BMI下,中国人糖尿病的发病率会更高。

腰部脂肪释放的游离脂肪酸,会影响到胰岛素以及肝脏的综合代谢过程,而腿部的脂肪则没有这样的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等疾病而言,腰围是比BMI更为敏感的预测指标。

 a:苹果形身材:脂肪堆积在腰部
b:梨形身材:脂肪堆积在腰部以下,主要在大腿和臀部

 

作为糖尿病第一大国,我们的患者不仅瘦,也相当低龄化。14岁以下的中国儿童患糖尿病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过去25年间几乎增加到了原来的三倍。

他们得的并不是Ⅰ型糖尿病,这种「幼年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总数的10%以下。通常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破坏了胰腺内的胰岛素生成细胞,因缺乏胰岛素而发病,注射或吸入胰岛素即可大幅改善患者状况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所患的是被称为「青春晚期糖尿病」(MODY)的Ⅱ型糖尿病。这类患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素往往能够正常分泌,但是身体其他细胞去无法配合胰岛素的指挥将血糖降下去,从而导致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浓度都偏高。

为什么患者的身体失去了对胰岛素的响应?虽然人类医学界至今也不完全了解背后的机理,但我们知道诱因是肥胖和缺乏锻炼。在缓慢的发病(同时也是发胖)过程中,最终打破了正常调节的状态,糖尿病由此产生。

近年来,针对中国人和日本人Ⅱ型糖尿病人的研究发现:那些偏瘦的Ⅱ型糖尿病人自身分泌胰岛素的细胞功能也存在问题,体内的胰岛素分泌量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发病早期,也应该配合胰岛素进行治疗。

 

胖也要胖得健康啊 

总结一下:中国人胖起来之所以危险,是因为体脂高且脂肪在腹部堆积;对「微胖型」人士而言,不仅有胰岛素敏感较低的问题,他们体内胰岛素分泌量也不足,也就是说,他们血糖调节能力较弱。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