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周末不用功的股友看的。请看第二遍的见谅)
Bollinger先生洞察出市场波动幅度本身存在着波动,并且利用统计提出一个衡量它的方法。这是一个创新。但是,这个衡量方法本身也还不够理想,更谈不上完美。
它的问题是这根狗绳弹性太大了。你看,即使2017年如此稳定的股市,这根狗绳几乎没有稳定的时候,几乎每个月度在不停的大幅波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假设你在下沿买入,但波幅突然增加,即狗绳突然松了,你就见到继续的下跌。这个底,不靠谱!
换个角度来理解,我曾在博克里讨论过,如果我们整出一个模型,P(t),股价P相对时间t的可预测性,主要取决于这个模型函数的连续性。如果模型的曲线千转百回,下一个落点就不好预测了。特别是转折的力度很大时,未来的可见性会很弱。那为什么Bollinger Band像青蛙呼吸似的一会儿一个泡泡呢?是因为市场的波动幅度不停的在发生变化吗?
为了进一步看清Bollinger Band的问题,我把Bollinger Band 的宽度单独作为一个指标画出来。
看看上图下半部分的Bollinger Band Width,是不是很有意思?这个宽度几乎像正弦函数一样,特别是频率非常稳定。而股市2017绝大多时间很稳定,为什么波动幅度不停的有这样的变化?几乎没有稳定的时候?
再看看上图SPX过去一年的Bollinger Band 和Bollinger Band Width图。我用竖线每隔20天隔离一下,除了6月初的那次。你是不是惊奇地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个20天竖线,往往在Bollinger Band Width的波谷或波峰。那是不是Bollinger发现了标普波动率的规律?20天一个周期?如果股市大盘的波动幅度,真被Bollinger发现出这个20天的规律,Bollinger是完全可以得诺贝尔经济奖的!
Bollinger Band Width还有一个反常的走势。通常,当股市大跌时,市场的波动率增加,而市场持续小幅上涨时,市场的波动率逐渐下降。这一点可以从市场的预期波动率VIX看出来。这一点很好理解,市场大跌,实际波动幅度增加。而持续小幅上涨,因为小幅,所以幅度是小的。可是,虽然Bollinger Band Width在持续下跌中上升,但它却常常也在持续上涨,即使是小幅上涨中,持续上升。这一点好像与股市波动幅度的理解相反了!
。
。
。
让我来细细揭开Bollinger Width的面纱。
根据下面的示意图,我们能图示化的理解Bollinger Width的含义。
T处的Bollinger Band Width(BBW)达到二月份以来的最高。价格线A是T那一天的20SMA的数值。而标准均差(SD),反映的是T-20和T之间20天K线收盘价和A线的距离的某种加权平均值。SD的含义,是对距离A线远的权重大。而T-20那天的BBW,是近期的最低值,因为T-40到T-20这20天的股价距离均价B线非常小。
从上图的两个计算例子可以看出,BBW确实反映了股价的波动情况。
但是,看看下图ABC三个时间段,都是市场非常quiet的三段时间,为什么Bollinger Band Width会有巨大的差别呢?
你可以解释说Bollinger Band Width反映的是过去20天的加权平均波动率。但是,如果这个波动率距离反映最近的股价波动的情况这么远,我们如何有信心它能恰当预测明天的波动率呢?
如果你还不明白Bollinger Band Width计算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个市场中常见的特殊情况:股价大幅跳空高开,然后窄幅整理。下图黄框内是NFLX 2015-4-16跳空后的股价情况:
大幅跳空是一个波动,但随后20天股价几乎不动,Bollinger Band Width却经历了大幅上涨和大幅下跌的过程。如果你从大幅上涨的那一天向后数二十天,你发现正好是Bollinger Band Width波动的最低点。
可以肯定地判断,Bollinger Band Width这段时间的大幅波动,是它计算思想本身的问题,而不是市场波动的真实反映。
由于Bollinger Band Width计算的是过去20天股价的标准均差,而标准均差给予距离平均值最大的股价最高的权重。这导致2015-4-16的远离均线大幅跳空离平均值最远,它有最大的权重。这个oversized gap的权重势如此之大,它几乎完全over shadow了所有其它大量的小波动的日子。而20天后,这个Gap的outlier不在计算中了,Bollinger Band Width奇迹般的,完全符合预期的,达到最低点。
从同一个区域我们也可以看到,大幅跳空后,即使接下来几天股价不动,Bollinger Band Width仍然大幅增加,这导致Bollinger Band上沿迅速增大,Gap后的股价,虽然跳出了band,又很快进入Band。如果你在Gap当天通过Bollinger Band判断超买做空,那第二三天股价并没有上涨却很快又不超买了,你如何处置?所以这个超买并不可靠。
事实上,Bollinger Band的问题出在它理论上的两个重要缺陷:
(1)用过去20天的股价进行统计的标准均差,不能很好的衡量当前的波动情况。因为股价一段时间内是有趋势的,股市随机漫步理论说的是股价第二天,相对前一天的收盘,向任何方向都是有可能的。但相对5天前的收盘,那随机性就不强了。Bollinger 自己也承认,过去20天的股价,并不符合统计的正态分布。Bollinger仍然还是用了这个思想。 这是它的一个致命理论弱点。一个能适当解释一些现象的理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如果股价不符合统计的正态分布,那有没有符合统计的正态分布的,反映波动情况的东西呢?
(2)使用过去20天的股价,就容易出现边界情况:当一个大波动日在20天的计算中,波动就大,当一个大波动日正好移出计算范围,波动快速达到低点。当然,由于20日均线也在上移,Bollinger Band Width倒也不是一天就大跌了,还是有一个过程。但是,我们有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对这个大权重的大波动日,不是包含在计算中或不包含在计算中的两个选择,而是包含在计算中,但是逐步discount它的权重呢?
Bollinger的创新在于它第一个提出了自适应的狗绳长度。但这个思想还有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必要。那有没有人沿着Bollinger开出来的一条动态波动幅度的路继续前行呢?且看下回分解。
原贴在此: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211/201711/20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