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50岁与人到70岁,差多少

来源: Y自然流露Y 2016-12-12 13:38: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72 bytes)

人到 50岁,在心理上和外在身形上多少都会些变化, 这也是博友们常常讨论的议题。人到50岁, 60 岁, 70岁, ....到底差多少, 细算一下,年过半百, 人生也不过一万八千多天,年至古稀,若按70岁计算,也不过两万五千多天,差别大嘛? 都是数字,这要看跟什么来比。

我相信以此度量人生: 生命长度×生命密度 = 生命质量。就是说人在短短的一生中,以一种信念作为人生的追求,勇于挑战极限, 让其彰显生命的精彩,并以最大的限度发挥智慧和投入热情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强化了生命的密度,远比单纯的生命长度有意义,因而说整个生命的度量和品质是这两者的乘积,简言之生命质量才是人生的精彩。否则只是活着,“好死不如赖活”, 如下图般终究是顾影自怜 , 这样的态度,其实就是怕死,因为其已对活着的质量降到最低,这种心境与“死”差不了多少 -:)

这让我想起英年早逝的姚贝娜, 相信从33岁的她我们看到了其生命的闪光点。在最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 姚贝娜点燃了自己的生命,让其极致地发挥。用她的话说 “我不怕死,老天爷很眷顾我,我这一辈子活得很精彩绚丽"。 这也许是今天众人记惦念她与不解她的原因, 但这也恰恰是姚贝娜所见证的,生命的长短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生命的密度。

可以相信, 如果姚贝娜手术后安心修养治疗, 可能不是今天的结果,但未必会有如此让她绚烂的人生。对于生命大家常常说, 它是无价的,我们只要活着就好, 机会总是有的, 哪怕是庸庸碌碌, 这真应了“好死不如赖活”。芸芸众生对人生的这种不同的感悟,实际上是对生命的一种态度, 当然我们不能强求每个人对生命有一样的解读。“取鹰之志而凌云“,相信姚贝娜对出现的结果可能早有预料,但她确用生命抓住了机遇,也许还有人说她走得不值得,但可以看出其生命的质量不差于活过50,60,70 岁的人。

话说回来,生命确实是有长度的,因人而异。想到这一点,就让人很羡慕那些艺术家:他们总是更醉心于关注人,更乐于表现、展示、美化、创造那些富于个性魅力和共同命运的人生,其中很大的一部分是以自己仅有的一次生命, 不顾一切深投其中。像海明威,贝多芬……他们生命的密度因此而被加大,闪烁出生命的光泽,而被他们赋予灵魂的艺术则更接近于永恒。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差20岁~ 这还用说 -中坛太抖- 给 中坛太抖 发送悄悄话 中坛太抖 的博客首页 (169 bytes) () 12/12/2016 postreply 13:53:55

50岁是中年人,70是老年人 -好吃狗- 给 好吃狗 发送悄悄话 好吃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16 postreply 13:54:53

估计差不少,谁知道 :) -走你- 给 走你 发送悄悄话 走你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12/2016 postreply 16:28:3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