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来源: tomcat801 2016-02-14 19:00:1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7386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tomcat801 ] 在 2016-02-14 19:02:41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1968年9月14日,《人民日报》全文转载此文,也就是在这篇调查报告中,第一次把农村半医半农的卫生员正式称为“赤脚医生”。从此,“赤脚医生”就成为半农半医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
当时,毛泽东主席看到这篇文章后,在文章的眉头上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这个批示经报刊公开发表之后,当年的中国大地上立即掀起了一股学习赤脚医生、学习王桂珍的热潮。还有人不顾路途遥远,自带干粮,千里迢迢从各地赶到江镇公社观摩学习,安静的江镇一下子热闹起来,王桂珍也被这种热潮渐渐推向了荣誉的巅峰。
1969年9月,从未离开过上海的王桂珍奉命来到北京,参加
赤脚医生赤脚医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20岁生日庆典活动。1974年,王桂珍代表中国上百万赤脚医生参加了第二十七届世界卫生组织大会。这次会议之后,王桂珍的名气和影响越来越大。后来,拍摄的一部反映“赤脚医生”的电影,即以她为原型。
1978年,王桂珍到川沙县一家企业当了厂医。1987年落实政策,她通过医师考试进入镇卫生院工作。1999年退休之后,她与丈夫一起创办了浦东振兴印刷厂。由于夫妇二人都是非常实在的善良人,所以在当地人缘关系极好,为人处世更是有口皆碑,令人敬重。

“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之父”覃祥官

 

赤脚医生文革中期开始后出现的名词,指一般未经正式医疗训练、仍持农业户口、一些情况下“半农半医”的农村医疗人员,其中一些是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赤脚医生为解救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燃眉之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

根据200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乡村医生经过相应的注册以及培训考试后,以正式的名义执照开业。赤脚医生的历史也以此划上了句号。根据当时的报道,中国有102万乡村医生,其中近70%的人员为初、高中毕业,近10%的人员为小学毕业。

赤脚医生是中国卫生史上的一个特殊产物,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他们掌握有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赤脚医生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医学世家,二是高、初中毕业生中略懂医术病理者,其中有一些是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挑选出来后,到县一级的卫生学校接受短期培训,结业后即成为赤脚医生,但没固定薪金,许多人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赤脚医生名称由此而来。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