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篇课文看中美文化差异

来源: 乐维 2014-01-27 12:01: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乐维 ] 在 2014-01-27 17:09:1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教的八年级学校规定用“标准中文”。“标准中文”是我接触过的海外中文教材
中编的比较好的,选材,难度,长短都考虑得比较周到。但我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
现象,就是中美文化差异在孩子们身上的表现。

教材上有一篇课文“沉默”,讲的是一位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问学生,爸爸妈妈是不
是记得你们的生日?学生答:当然记得。又问: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是不是给
你们生日礼物?学生答:当然给。正当大家兴高采烈地议论爸爸妈妈给过什么礼物
的时候,老师突然问:你们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结果学生一下不作声了,
慢慢地有几个人举起了手。老师又问:有谁给爸爸妈妈送过生日礼物吗?教室一片
沉默,没有人举手。老师从学生的沉默中感到了学生心理受到震撼,在反思。她因
势利导地教育学生应该感激父母的爱,而不是只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不久,一些家
长告诉老师,他们的孩子知道关心他们了。

我觉得这篇课文立意很好,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开始两年我读完课文讲解课文大
意,做一下后面的作业就完了。没有什么学生不懂的生词,也没有听到学生说不懂。
去年开始,我开始加强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读完课文,我一般会问学生一些问题,
看学生是不是懂了,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讲解。这个方法很好,即有针对性,有可以
节省时间。

读完这篇课文后,我问了课文里老师问的同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你们父母的生日
吗?”。结果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原想,会有一些孩
子知道,但没有想到全部都知道。又问:“你们给爸爸妈妈送生日礼物吗?”结果
又是全部举起了手。这轮到我沉默了。这篇课文原本的教育目的好像一些就没有了,
因为这些孩子都知道应该给父母庆祝生日。那对这篇课文我应该说些什么呢?靠着
长期观察与思考中美文化差异,我很快理出了头绪。我告诉学生,在中国的家长对
孩子很疼爱,在物质上百般满足,要什么给什么,自己吃苦也要孩子好。但是在学
习上却抓得很紧。父母普遍觉得没有必要告诉孩子自己的生日,而自己也不做
生日或草草了事,更不会期待孩子的礼物。因为他们的生活的重点就是孩子。孩子
们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更不知道应该送生日礼物给父母。而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
即使父母不告诉自己的生日,但美国同学重视父母的生日行为,也会影响中国孩子,
让他们觉得自己也应该给父母送生日礼物,以表示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谢。这样
一解释,学生们就懂了。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懂,而是背后的文化差异引起的不同思
想和行为。

另外一篇“邻居”的课文则是两个中国邻居互送礼物的故事。说的是赵家与王家住
对门,赵家是南方人,会做糯米酒,每次做了送王家一碗。王家是北方人,喜欢做
饺子,每次做了也送赵家一碗。有一次,王家发现赵家的糯米酒用的是大碗,就在
送饺子的时候用了更大的碗。赵家则用更大的碗送糯米酒来回应。结果两家由碗变
成了盆,根本吃不了。搞得王家提心吊胆怕对方用缸送酒,因为赵家有一口大缸,
说要是送一缸糯米酒,他们得吃到什么时候啊?最后两家心照不宣地又改回用碗送,
结束了这场“无声的竞争”。

这篇课文很有中国特色,给中国长大的孩子的教材,是很不错的,他们很容易理解
为两家竞相用大容器送东西背后的潜台词。但对于美国长大的孩子来说,他们完全
不理解这后面有什么潜台词。过去我也没有意思到美国长大的孩子对中国文化的不
了解,所以只在字面上解释,也没有学生问起。但去年当我读完了课文以后,问学
生“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越送越多吗?”。学生们一脸茫然,纷纷摇头。我才突
然醒悟,他们根本就不懂这背后的原因。于是我向他们解释中国人好面子,好揣摩
的心态,常常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学生们才搞真正懂了课文要表达的意思。

从美国长大的学生对这两篇课文的反应说明,一些很适合中国学生的课本,并不适
合美国长大的中国学生。这是两国文化差异在孩子们身上的反应。这种差异有时很
不明显,常常被我们所忽视而没有解释,学生虽然字面上没有问题,但其实并不懂
得课文的深层含义。并不是说这样的课文不能用。但作为老师,对这种文化差异引
起不同需要注意,在上课时作出适当的解释,让孩子理解不同的反应后面的文化差
异,对于培养他们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会很有好处。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所有跟帖: 

教中文的中文水平就是高,没有错别字。 -云逸徉- 给 云逸徉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12:49:48

谢谢! -乐维- 给 乐维 发送悄悄话 乐维 的博客首页 (34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14:17:24

第二篇可作为关于中国文化的MBA课文。好面子是农民思想特征。中国目前的文化还是农民 -vibravo- 给 vibravo 发送悄悄话 (141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12:57:07

说得到位。维护面子还真是我们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881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18:17:23

谢谢偶灯斯陋指正 -乐维- 给 乐维 发送悄悄话 乐维 的博客首页 (336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18:39:36

LOL 还真是的!老中们就靠孩子给“长面子” -偶灯斯陋- 给 偶灯斯陋 发送悄悄话 偶灯斯陋 的博客首页 (299 bytes) () 01/27/2014 postreply 20:35:50

最可笑的是很多中国人还认为美国人不敬重父母。 -云易- 给 云易 发送悄悄话 云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1/28/2014 postreply 17:26:40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