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图“竖起来”意味着大中国“站起来” ?

来源: xxz3393 2014-07-20 23:12: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120 bytes)

新华网长沙6月24日电 (记者谢立言 明星)记者日前在湖南地图出版社了解到,其与湖北省测绘学会共同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势图》《世界知识地图》,湖南地图出版社独立绘制的《中国地势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地图已得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认可,获得审图号、书号,并正式出版发行。(新华网信息)

这幅新出版的中国地图,被媒体形象地称为“竖起来的”中国地图,之所以“竖起来”是因为它把旧版中国地图中的南海部分全部正常显示了出来,而不再象原来“插图式”显示。也就是说“竖起来”的中国地图与原来的中国地图比较,区别的只有一个内容,就是全面完整地显示了中国南海疆域情况,让“九段线”更加逼真地展现在地图上。那么,“南海”就是中国地图从新中国成立65年来一直的“卧式”状态,第一次“竖起来”的主要因素。

尽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希望舆论不要过度解读这次地图“竖起来”的意义。但是,中国地图这次的“竖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内涵。从一般意义去分析,大概起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和含义:

第一,意味着战略观念的更新。多少年来,中国一直是经营陆地的战略,能力上的有限支持了观念上的延续。世界进入21世纪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中国不得不关注海洋问题。能源进口的通道压力、国际贸易的海上运输、海盗疯狂的现实威胁、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等等,都使中国对海洋的认识有了全新的变化。在这样的国际发展环境的冲击下,“面朝大海”的重要性越来越体现出来,原来的陆地战略已经根本不能适应现实的发展需要,一个经略海洋的潮流正成为中国战略思维的方向。在这样的国家发展战略背景下,原来对中国南海的无意中“冷落”的地图,显然应该重新思考和重新认识。“竖起来”的中国地图,自然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它标志着一种认识观念的更新,标志着国家发展战略的合理调整。

第二,意味着国家实力的提升。毋庸置疑,中国之所以多年来一直对海洋“冷淡”,除了认识概念因素外,本质上还是国家的能力有限问题。从新中国建国以来,海军发展的“空潜快”、近海防御来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通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已经足以支撑向海洋发展的目标任务,高性能计算机、航空航天、信息产业、机械制造都已今非昔比,无论的经济开发还是国防安全,都需要中国必须向海洋发展,而在国家完全有实力支撑的情况下,海洋战略的实施自然是必然的方向。那么,作为中国领海的南海,显然是首先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海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已经完全有能力对南中国海进行管理和开发。“竖起来”的中国地图,就是最明确的宣言,就是最合适的战略体现。

第三,意味着现实形势的使然。近几年来,南中国海的现实形势,也迫使中国不得不强化南海的发展和维护主权行动。越南菲律宾等国长期霸占中国南沙岛屿,并且反客为主地企图占为己有。特别是在美国别有用心的挑拨离间下,越南菲律宾开始实施武力侵占行动。南中国海魔声鬼影、强盗横行;九段线内妖风狂舞、魑魅肆虐。中国如果不强化对南海的主权维护,老祖宗留下来的国家利益就将被别国彻底瓜分殆尽。在越南菲律宾赤裸裸的侵略面前,美日等国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一味支持他们对中国主权的挑衅,并企图彻底否定中国的“九段线”,南中国海今天的现实形势,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中国必须坚定意志有效行使三沙市的行政管辖权,维护国家利益。“竖起来”的中国地图,显然是这种决心的显示。

“竖起来”的是中国地图,“站起来”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形象,这应该就是对新版中国地图为什么会“竖起来”的一种解读。它在告诉中国人民,南海“九段线”范围的岛屿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固有领土;它在告诉世界,中国的南海主权一寸也不能丢,别人休想非法长期占领下去!如果有关国家继续挑衅妄想,在错误的道路上迈进,那中国只能用实力说话,彻底粉碎他们的黄粱美梦,中国别无选择!

所有跟帖: 

俄国拿了大顶,脚插到北冰洋里了 -hfhfndt- 给 hfhfndt 发送悄悄话 (33 bytes) () 07/21/2014 postreply 00:03:16

这是一种拟人化的比喻,不可叫真。 -xxz3393- 给 xxz3393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1/2014 postreply 00:51: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