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去美国化”已经开始了

来源: xxz3393 2013-10-25 08:50:4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655 bytes)

美国感冒了,中国就要打喷嚏?

前几天,在美国国债上限闹剧发展到最高潮前后,新华社发了一篇英语评论,批评美国政客们的极度不负责任,提出了“世界需要考虑去美国化”的可能。发表之后,立即引发了外媒的高度关注,包括《华盛顿邮报》、《福布斯》、《时代》在内的多家美国主要媒体,纷纷专门撰文讨论和反驳,最后甚至连白宫发言人也被惊动了。

这次新华社海外版文章能引来美媒如此激烈的反应,确实是点到了美国的痛处,也表露出在不知不觉中,中国的影响力已经让美国精英们也非常忌惮了。同 样是呼吁“去美国化”,伊朗、委内瑞拉等激进国家多年来不绝于口,而俄罗斯、巴西等新兴大国近年来也都有过或委婉、或直接的表示,但美媒的态度基本是高傲 地予以忽视,除了偶尔会冷嘲热讽几句“不自量力”外,几乎没有什么认真的反应。与这次对待来自中国的批评的重视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由于长年积累下的骄傲和意识形态惯性,美国主流媒体们现在还是不愿意面对,与他们一直觉得优越性无人可比的美国体制相较,“中国模式”的表现越 来越显示出更强适应力的事实。于是可以看到,大多数美媒的评论,仍然是在重复那些已经耳熟能详的老论调,比如“中国需要依赖于美国创造和保护的现行国际秩 序”,比如“中国投资、消费和储蓄失衡,不能维持自我增长”,又比如“中国创造了巨大外储,把自己逼入了只能不断购买美国国债的境地”,等等。总而言之, 尽管美国在不负责任地瞎折腾,但中国还是离不开对它的种种依赖,更不可能取代美国引领全球经济,打造一个“去美国化”的世界。

 

中国真的被美债困住了吗?

在这些反驳中,某种程度上最有意思的是,多家美媒坚持认为,新华社的评论其实更多反映出的是“中国的恐慌”,担心美国国债违约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打击,甚至损失会大于美国。《时代》周刊干脆直接声称,中国积累了“太多的贸易盈余”,只能投资于美国国债,因此“上了美国财政部的床却下不来了”,一种“我虽然欠了很多钱,但因此我反而控制了你”的阿Q精神跃然纸上。

对于中国读者,这种论调其实并不陌生。很久以来,就一直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购买如此多的美国国债,甚至担心美国会直接赖掉欠中国的债务。只是以前, 《时代》们只会对这些说法肆意嘲笑,评价为肤浅盲目的民粹——居然会怀疑美国的信誉。而现在却拿来自我安慰,甚至反过来成为恐吓中国的理由了。

只是想必《时代》其实也清楚,在技术上,美国根本不可能阻止可交易国债在国内外不同投资者间的流动,自然也就不可能区分国内或国外投资者,分别予以还款或者拒付;更不用说专门针对特定投资人赖账了。 而全面拒付国债,中国和其它外国投资者固然会损失惨重,但美国的损失会远远大于外国投资者损失的总和。且不说无数美国人和机构将会在一夜内全部破产,光是 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崩溃,就会将美国自一战以来,为夺取和维持对全球经济主导权而进行的近百年努力都一朝抹杀。这种杀敌八百,自伤三千的行动,美 国真的敢做吗?

实际上,如果中国现在真有个取美国而代之的秘密大计划,那么用一万亿美债投资打水漂为代价,换取到美国苦心经营近70年的全球金融和经济秩序的强烈烈动摇、甚至瓦解,说“便宜”也不为过。相比之下,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仅仅是地区性局部战争,就花掉了美国三万亿美元。

 

中国增长不仰赖于美国的创新和保护

而作为美国最著名的财经媒体之一,《福布斯》则选择了以认定中国缺少让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条件入手,从而否认中国可以领导全球经济,实现“去美国化”的可能,还一二三四的罗列了许多理由。但文章作者和《福布斯》似乎完全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被他们认为缺乏创新精神,不可能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最长时间的持续高速增长。

实际上,从《福布斯》文章所列的中国极少数有创新精神的个例名单中,大约就能看出,他们对中国市场日新月异的激烈竞争实况,恐怕了解很少。以至于其 列举的企业中,除了著名的“中国特洛伊木马”华为外,其他都是早已在西方拥有知名度的老牌公司,而近年在中国异军突起的新兴创新型企业反而无一在内。且不 说即使在全球范围内,也已经称得上是巨无霸的腾讯、阿里巴巴,就是成立不到三年的小米公司,凭借着自己独特的设计和营销互动模式,年销售额早已超过百亿, 市场估值高达90亿美元,甚至比微软对世界手机业巨擘诺基亚的收购价还高。这不是创新模式,不是企业精神,又是什么呢?

笔者敢打赌,《福布斯》的作者和编辑们绝不可能举出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例子,它既“不能正确协调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且“把政府官僚置于经济宇宙的中心”,又“没有孕育出企业精神”,却还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产生出如此许多获得巨大成功的新兴企业。

比较之下,《华盛顿邮报》报道的态度尚相对客观,至少指出了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上,已经非常紧密地交织在了一起,很大程度上确实已经共荣共损,因此 中国本就不希望看到美国经济崩盘,担心中国会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实在没有多少必要。但该报之后还是忍不住贴金,自夸美军确保着全球贸易航线的开放,保护 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一旦去美国化,这些就会“烟消云散”。

不过看到那里,笔者还是忍不住想吐槽:翻看历史和现实,上世纪50年代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用海盗方式破坏中国对外航运的是美国;90年代打破公海自由航行权,强行拦截银河号的是美国;在中国周边和关键航运线路上,再三“提醒”沿线国家“中国人来了”的还是美国。没错,美国海军确实具有压制全球其他所有国家海军的实力,但其中有多少是真正用在了保护全球贸易航线保持开放上,而不是威胁封锁别国,确实需要好好分析。

中国已经在引领全球经济发展

尽管美媒们找尽理由,认为中国难以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自2008年以来,中国不仅相对发展速度在全球重要经济体中仍然保持着第一的位置,而且绝 对增长规模也超过了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经济最有力、最重要的火车头。2011年中国在最重要的现代工业指标发电量上,有史以来把美国第一次挤到 了第二位;2012年中国又超越美国,取走了全球最大贸易国的桂冠,这些都进一步预示着除非发生概率极小的不可测事件,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新的世 界经济格局变化只会进一步加强,而不会逆转。

2005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位记者萨拉•邦焦尔尼(Sara Bongiorni)作了一个后来传播很广的社会实践——试验全家一年不买中国制造的产品可不可行,结果发现普通家庭要购买非中国生产的产品,至少是一件 极为困难的事情。而2005年时中国出口额是7616亿美元,还排在世界第三位,占全球比例的7.3%,到2009年就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至 2012年,中国的年度出口额已经上升到18178亿美元,超过全球总额的11%,渗透与影响显然更加深入而广泛。而同期中国的进口也迅速增加到1.74 万亿美元,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全球将中国作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和地区,与将美国作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与地区,与五年前相比,数量几乎正好调了个儿。

自本世纪初以来,凡是正好应合了中国需求的经济体都迎来了一波增长高峰,在抵御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的表现也最为顽强,最为有力。无 论是已经作为高度发达国家的德国、澳大利亚,还是新兴经济体的俄罗斯、巴西,都赶上了这一班的特别繁荣。这种效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重现了上世纪50-70 年代,美国先后向西欧、日本和东亚四小龙开放市场造就的经济奇迹。相反,依旧主要依赖于美国的经济体往往表现欠佳。从这个意义上说,“去美国化”至少在经 济范畴内,不是要不要开始,而是已经开始了。

 

所有跟帖: 

正能量!不过,说得在理。另外,美军保护海上和谐的功劳还是应该承认的。 -pta- 给 pta 发送悄悄话 pta 的博客首页 (34 bytes) () 10/25/2013 postreply 08:57:45

“去帝国化”在历史上都是帝国自己推动的。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yfz9465- 给 yfz9465 发送悄悄话 yfz9465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0/25/2013 postreply 09:04:4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