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来自黄土高原的生命之歌

来源: 云易 2012-09-26 07:53:0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20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云易 ] 在 2012-09-26 08:00:5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来自黄土高原的生命之歌 

一年一度,秋天又悄然来临。耳边又不觉想起了一首钢琴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其高昂明朗的旋律把我带到一个阳光浸染的陕北高原 ---

在“不读中国书”一文中,我提到的第一条就是“在绝大多数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当代文化中,我几乎看不到对生命的正面歌颂。”我很高兴自己用了一个“几乎”二字,因为,对生命的正面歌颂,在中国的民间艺术中仍然能依稀见到。

很久以前去贵州云南收集民间艺术,大量的木刻版画和剪纸艺术都体现了一种在中国主流文化中看不到的自然情趣。第一次看“黄土地”,虽然对整部电影不以为然,但却从此爱上了信天游。电影“人生”中的几段插曲也更加令人难忘 - 独唱和合唱的优美结合,把歌曲中的情感内涵宣泄的淋漓尽致。后来去敦煌写生,回来时沿黄河流域而行,听到秦腔和山西民谣,其风格和信天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的文艺主流被士大夫艺术所占据,大都清淡而情调低沉。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中国文化缺乏生命力的主要原因。不过,在中国的“下里巴人”的民间艺术中,却可以看到一种非常不同于士大夫艺术的风格 - 一种生活在远古时代的华夏民族曾经禀赋的一种天然野性。虽然中国南方的民间音乐大多都属阴柔美,但沿黄河一代的民乐,似乎有着非常不同气质 - 高昂而充满原始激情。这也许说明了华夏文明源于中原一带的原因 极其强健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至今仍渗透在民间艺术之中。

信天游大概应该是黄河一带的民谣之最,也是风格最奔放,最野性的民歌。印象深刻的信天游,除了很多有名的如“南泥湾”,“走西口”等等以外,还有“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 似乎其高昂而又大起大落的旋律本身,就是一片无垠的令人荡气回肠黄土高原。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是根据信天游改编的革命歌曲。民歌代代相传,虽然歌词经常都在民间更换着,但曲调不变,渲染的情绪也不变(如同苏珊·朗格在“艺术问题”中说的,歌曲中音乐和歌词的结合不是平等的婚姻,而是不平等的“强奸” - 音乐部分对词汇部分的“强奸”),所以,虽然这首歌的歌词充满政治意义,但其曲调仍然是取材于风格最原始的信天游本身。“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除了流行的歌曲以外,还有1972年由刘烽根据陕北民歌“信天游”和陇东民歌“十八姐担水”改编的钢琴曲。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钢琴曲,尤其是开始的序曲部分,非常流畅(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刘烽的音乐天赋)。如果说在很多其他信天游中,我还能听到一些忧伤,在这首曲子中,则没有半点无病呻吟,全是明朗的阳光浸染的色调。

眼下时值初秋,合着窗外渐染的秋色,此曲又把我带到了一个虽是伤痕累累,但却仍然对生命充满热爱的那一片陕北高原。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殷承宗钢琴独奏·陕北民歌

所有跟帖: 

专家解读果然不同。专门去体会了一下那种“全是明朗的阳光浸染的色调”,很欢畅。 -水宁- 给 水宁 发送悄悄话 水宁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6/2012 postreply 12:17:29

多谢。专家谈不上,热爱音乐是真。 -云易- 给 云易 发送悄悄话 云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6/2012 postreply 14:11:59

毛的《六盘山》的陕北民歌的调子我非常喜欢,原生态的歌我都喜欢。 -加州花坊- 给 加州花坊 发送悄悄话 加州花坊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6/2012 postreply 13:23:20

对了,忘了题,排开政治,毛诗词其实是中国诗词中少有的大气磅礴的作品。 -云易- 给 云易 发送悄悄话 云易 的博客首页 (37 bytes) () 09/26/2012 postreply 14:11:26

我想如果他没有经历过长征,能否出这么磅礴的作品呢? -茅斌骚客- 给 茅斌骚客 发送悄悄话 茅斌骚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26/2012 postreply 16:18:5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