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叶老师

来源: 乐维 2012-09-06 10:34: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322 bytes)

叶老师是我小时候的邻居朋友胡建的妈妈。

叶老师是湖南慈利人,全名叫叶竹芹,一个很美丽的名字。我想胡建的外公外婆一
定是文学底蕴很好的知识分子,不然取不出这么好听的名字来。叶老师生于上世纪
二十年代初,早年就读与桃源师范,后来到芷江做语文老师, 与同是语文老师的胡
绍显老师结婚。他们一共有四个儿女。胡建是家里兄妹中最小的,上面有两个哥哥,
一个姐姐。

那时是70年代初,我刚刚上初一。胡建大我一岁,上初二。我们都住在芷江中学,
他家就在我家边上的高坎上,大概就三四十米远。我有时去胡建家找他玩,常见到
叶老师与胡老师。胡老师个头不高,话语很少,人很和善。叶老师开朗大方,总是
和颜悦色,说话时偶尔夹杂一点常德口音。他们对我都很友好,让我们自己玩。我
从来没有见过他们训斥孩子,而孩子们也很尊重父母,一家人非常和睦。

我几次看见叶老师与胡建的大哥长时间地谈论诗词,文学。我那时小,加上学校也
不教这些,所以什么都不懂。只觉得那是很高雅很神秘的东西。大哥很聪明,成绩
非常好,知识面很丰富,叶老师对他充满了期望。可惜正当大哥,二哥要考大学的
时候,文化革命开始了,大学停止了招生,他们大学的梦与叶老师的期望一起破灭
了。

大哥后来进工厂当了工人,二哥则去了农村做知青。

虽然当年叶老师已经五十岁,但她注意仪表,保养得当,身材匀称,走路抬头挺胸,
很有精神。穿着端庄大方,说话柔声细语,浑身上下洋溢着知识女性的气质。她不
拒人千里之外,但也不与人长时间谈天说地。她出身不太好,在那个政治险恶的环
境里,言多必失。不论有意无意,叶老师这么做能够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虽然我早就认识叶老师,知道她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可她却没有担任过我的语
文老师。只有一次,她为我们生病的语文老师代过一堂课。

那天她一进教室,同学们都眼睛一亮。她穿得大方时尚,有点像电影“青春之歌”
里的知识女性,与其他老师非蓝即灰的中山装显得格外不同。当她面带笑容,精神
抖擞走上讲台,用一口悦耳动听的普通话开始讲课时,大家都被震住了。因为从来
没有老师能用如此标准的普通话讲课。接下来,她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充满激情
地开始朗读课文,我们屏住呼吸,静静地聍听,突然发现原来朗读还可以如此打动
人。

那时的语文老师,不是用有口音的普通话朗读,就是没有缺乏激情。她让我们感受
到了朗读的魅力。虽然她只给我们代过一次课,但却让我中学时代记忆最深的语文
课。

高中毕业后,我去水宽公社做知青。胡建早一年毕业,去了另外一个公社做知青,
从此我们的联系就少了。我做过民办教师,胡建也做过。只是我主要是在大队小学
做,他是在公社中学做,后来得到一个机会,准备转成国家正式教师。这在当时,
对于完全看不到希望的知青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当77年下半年,恢复高考有传说变成了现实的时候,他正在办理转正手续。对于是
不是参加高考,他非常犹豫。因为如果不出意外,他肯定可以当上国家正式教师。
他当时教语文,如果考他喜欢的理工科,他需要很多时间去复习。而做老师很忙,
他没有这些时间。如果辞职复习,就面临要是万一考不上,他会既丢了国家教师的
铁饭碗又上不成大学的绝境。他曾经准备放弃高考。但最后他决定考文科,这样不
需要太多复习时间,不用辞职。如果考不上,至少还有教师位置没有丢。

虽然他很晚才匆匆上阵,但因为基础好,他在大学文科考试中,考得很好,是全县
文科考生第一名,而且数学考了满分。出人意料的是,比他考得低的都被武汉大学,
湖南师范学院等大学录取,他却没有一个大学录取他。大家分析原因,认为当年对
于文科录取,还受文革的影响,非常看重家庭出身。胡建父母都是旧知识分子,家
庭出身按照当时的标准不是很好。胡建的姐姐考的理科,顺利地接到中南矿冶学院
(现中南工业大学)录取通知书。说明胡建使被家庭出身挡住了上大学的路。

当年像他那样考得不错,但没有被录取的人还有不少,原因各异,但大多数与家庭
出身和所谓的政治表现有关。后来怀化师专(现在的怀化学院)专门针对这样的考生
进行扩大招生,胡建被录取为数学科的学生,显然是因为他的数学考了满分。

对于一个文科考分过了重点大学录取线的人来说,进入怀化师专确实是很不公平。
当年政策多变,谁也不知道高考是不是以后还有,所以没有几个人敢因为屈才而不
去上学的。胡建就这样去了怀化师专,我们当时都为他感到可惜。

胡建的两个哥哥当年没有参加高考,原因可能是时间很仓促,加上认为自己年龄大
了,又有了一份工作,所以没有参加考试。老三届不少没有参加77级高考的都是类
似的原因。

像胡建这样怀才不遇,被迫去一个比自愿低很多的学校读书的人当年有不少。但他
无疑是属于最为不幸中的一位,因为以他的成绩,是可以进一流大学的。这样的遭
遇无疑是人生的重大挫折,很多这样的人进了学校都很消沉,觉得没有前途。少数
甚至破罐子破摔,游戏人生。但胡建却没有被这种消极情绪所影响,认真读书,努
力向上,积极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热心帮助同学,很快就赢得了老师与同学们的信
任,当上了学生干部。因为做得不错,后来成为校团委副书记。他的宽厚的心胸,
幽默的谈吐,得到了芷江老乡,在体育科学习的张惠春的好感,两人很快成为恋人,
后来结为夫妻。

胡建毕业后留校做团委书记,工作做得不错,现在是怀化学院(原怀化师专)党委书
记。胡建之所以能在那种不利的环境下没有自暴自弃,努力向上,最后有所成就,
与他妈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他身上可以看到他妈妈的那种毅力与勇气,而他
那种随和的性格更为他在逆境中创造出有利局面起来很重要的作用。

与胡建一起考上大学的是他的姐姐,在中南矿冶学院。但学了两年以后,因为感情
挫折,她精神失常而被迫休学回家。那年,我暑假回家,有一次去胡建家,看见叶
老师默默地坐在女儿前面,长时间一声不出。有时她陪着女儿出来散步,总是静静
的陪着慢慢走。经过一年的休养,胡建的姐姐终于完全康复,又回到大学完成学业,
顺利找到工作,而且还找到了一个很好丈夫,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相比之下,有些人出现这样的情况后,因为父母不懂,没有耐心,孩子没有得到足
够的关怀,引导,甚至还可能受到父母或亲戚的抱怨使病情加重,最后成了不能生
活自理的废人。是叶老师的爱和耐心,把女儿从病魔手里拉了回来。

胡建的大哥后来与同厂的一位女工谈恋爱,叶老师开始不同意,原因可能是考虑到
对方文化素养不高。但最后她还是同意他们结婚。

婚后他们生了一个儿子,被叶老师视为掌上明珠。天天教孙子认字,讲故事。小小
年纪就能会背诵很多诗词,会说故事,唱儿歌。这在当年是非常少见的。叶老师虽
然爱他,但从来不娇惯他。他每天都得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每天得认真写字,认
字。如果他生气把东西仍在地上,叶老师会要他捡起来,还得认错。孩子有时候任
性,不去捡。叶老师就告诉全家人,谁也不许帮他捡。他如果不捡就不能吃饭,直
到他捡起来,道歉以后才能吃饭。这孩子成为懂礼貌,聪明,活泼,人见人爱的小
天使。

当时我们家与胡建家住在相邻的两层小楼里,都住楼上。我们家的阳台与他家阳台
只有二十米左右,阳台上就可以聊天。有时候我去他家串门玩,看见叶老师与孙子
玩的高兴,一副慈祥奶奶的样子,满脸显露的都是爱。

天有不测风云。孩子六岁那年,他妈妈带他去怀化友人家玩。不知什么原因,孩子
离开了大人,掉进一个坑里淹死了。

那天傍晚时分,我在阳台上看见胡建与张惠春正往他家走。快到他家楼边时,停了
下来。两人窃窃私语,声色严峻,半天没有上楼。我见他们很反常,觉得出了什么
事,就在阳台上问他:“胡建,你们家出了事吗?”。胡建抬头看看我,半天没有
作声,只是点点头。我也不好在问什么,但我感到一定是不幸的大事。

当得知发生了什么事时,我心里极为沉重。心想这事对胡建哥嫂,将是多么大的打
击。更加担心天天与他朝夕相处的奶奶,怎么可能受的了。可是非常奇怪,他们家
几天听不见一声哭泣。后来听人说,那是因为叶老师要求大家坚强,不要哭出声来。
全家人做到了。这让我甚为震撼,印象极为深刻。

1991年出国后,我与胡建还写过几次信。但后来一忙,也就没有再怎么联系了。直
到2006年6月底我第一次回国,才与胡建再一次相会。他当时在怀化学院,听到我来
很高兴。我们约好在芷江七里桥日本受降纪念坊门口的“老干妈”饭店见面。

那天中午我带孩子坐出租车从芷江城过去,他开车带着夫人张惠春从怀化来见我。
张惠春与我曾经在高考后,上大学前一起在芷江篮球队集训,也算是老熟人了。我
们在投降纪念坊门口的餐馆吃芷江鸭。他还是老样子,一副笑眯眯的脸。他说我也
没有太变。都是走在大街上还可以一眼认出来的样子。而张惠春还是那么心直口快。
我们吃着芷江鸭,一起聊起这么多年的变化。儿时的调皮,高考之前的犹豫,上大
学之后的苦闷,以及后来的发展。我感慨地对他说,你从那种环境里做到今天这样,
非常不容易,你比我要成功得多。

席间与胡建夫妇聊得很愉快,饭后我与孩子乘胡建的车一同前往芷江城。他们住在
怀化,不常芷江。今天正好顺便去看看父母。叶老师,胡老师仍然与我父母仍然都
住芷江二中,楼房相邻。过去的小楼变成了大楼,不能再从阳台上对话了。我问胡
建:“你爸爸妈妈还好吗?”。他说他们都有病,尤其妈妈,已经卧床很久了。因
为两个哥哥都在芷江,所以他们就没有花很多时间去照顾父母。我说:“我想去看
看你妈妈”。他告诉我她妈妈这几天病得很厉害,等过几天好点再去看吧。我想反
正我会在芷江待一段时间的,那就等着吧。

我有19年没有回家了,所以很多同学们都来看我,安排了很多活动。自己还要去看
望过去的老师们,所以一直很忙。

和胡建吃饭几天以后,好像是星期四傍晚,我与同学玩了一天回家。在芷江二中校
门口,看见一张告示。近前一看,原来是叶老师去世的讣告,说叶老师于今天不幸
病故,追悼会定于星期六下午开。我大吃一惊,原来说好要去看她的,还没有来得
及去看,她就走了。回家见到父母,他们早知道了,也感到悲伤。我提议说,我们
买一个花圈送给叶老师。妈妈说好的,我明天就去买,代表我们全家送的。

正当我们准备送花圈的时候,第二天傍晚,校门口又贴出一张讣告。是胡绍显老师
的讣告和叶竹芹老师的追悼会改期的通知,说胡老师于今天上午不幸病故,决定将
叶竹芹老师的追悼会与胡绍显老师的追悼会合在一起开,时间定于星期日下午。

看了这个讣告的人,都非常成绩。叶老师刚走,胡老师也去了,让人感到惋惜的时
候觉得很奇怪。因为胡建几天前,还只说妈妈身体不好。怎么胡老师也这么快就走
了?

回家我要妈妈再买一个花圈上给胡老师的。

星期日那天我因为有事先安排的活动,没能参加两位老师的追悼会。晚上我特地去
设在二中操场上的灵堂向两位老师告别。

虽然追悼会早就散了,但操场上还有上百人。大多少两位老师的学生,还有胡建几
兄妹的朋友。大家都是怀着对两位老师的崇敬的心理来的。胡建的姐姐也从外地赶
来了。

见到了胡建的二哥,他告诉我,当他爸爸听到他妈妈去世的消息以后就拒绝进食进
水。大家劝他节哀,保重身体要紧,但他就是不听。不说话,只有眼泪在流。本来
就虚弱的身体,很快也就不行了。结果在妈妈去世24小时候不到,他也跟她去了。
两老口恩爱一辈子,一个走了,另一个也就不想活了。印证了那句千古绝句“不能
同日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叶老师走了多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仍然经常闪现在我脑海里。她经历了中国最为
动荡的时期,所受的磨难远比我作为一个外人观察到的一鳞半爪要多得多。但是即
使在我看到的这几件事件中,她表现出来的坚韧不拔的意志,无限的慈爱,循循善
诱的耐心,还有良好的业务素养,让人肃然起敬。她在那种动荡的年代里,将几个
孩都培养成了社会的有用人才。她活着在时候很低调,但她的人格力量却永远让人
仰慕。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沉重的金牌- 写在刘翔摔倒之后
  • 减肥心得:吃什么比吃多少更重要
  • 随你去远行 (上)
  • 随你去远行(下)
  • 谈谈培养孩子Leadership的问题
  • 所有跟帖: 

    老两口相濡以沫地走过来,那感情不是现代年轻人所能匹配的。 -洞庭秋- 给 洞庭秋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06/2012 postreply 10:55:32

    上班没时间细看.下班后再慢慢看. 最喜欢看这种朴实的,真实的人生经历回顾. -做梦想媳妇- 给 做梦想媳妇 发送悄悄话 做梦想媳妇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06/2012 postreply 11:25:49

    你的名字很有意思。 -乐维- 给 乐维 发送悄悄话 乐维 的博客首页 (35 bytes) () 09/06/2012 postreply 19:28: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