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妈战歌”可以写的更虎

来源: Windy2009 2011-05-19 22:16: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00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Windy2009 ] 在 2011-05-19 23:15:45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虎妈战歌”可以写的更虎

“虎妈战歌”这本书我看完了,有一些看法随便聊聊。看了书又看了许多正面负面的评论,我的感觉还是读者应该通过客观分析去判断它的价值,相信自己常理性的对它内容本身的判断,而不是着眼本书外表的一些包装的东西或者唬到。我对这书总体感觉是觉得看了之后明显感觉并不需要炒作与夸张,内容本身就是它的说服力,人们对它的CRITICISM不会停留在表面。

这本书,在我看来,主要是她自己通过回忆自己童年成长,一些社会问题,对教育子女的的一点反思。从自述集来说,有些看头。毕竟很多在美国长大的中国孩子有相似经历。但是可以写的深刻一些。这本书和作者优点存在,褒扬的话听了很多,不需要去重复了,我只谈谈我觉得这本书写的欠缺的地方:

例如,有些她对自己的自我解剖,和从亚裔对自己和美国社会的解剖分析,似乎有点想说却说的不彻底的感觉,整体上注重现象与例子,缺乏分析与结论。

她总是想分析亚裔话题,她总是写上几段表面现象又止住了,她也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她推她女儿音乐,她也没有说到底为什么有益处,或者讲出个道理,只是蜻蜓点水地说上几句自己的兴趣。她没有说弄这些音乐好在何处,也没有说自己希望孩子吸取古典音乐里的什么精髓。有一章里面提到,她婆婆很前卫喜欢原生态音乐,然后她就说德彪西德的音乐比那个要精深更值得学校,却没有更深一步去做对比。同样的,她也没有写她女儿真正如何从音乐教育里受益,没有从教育的教育谈谈对她们的心智和成长具体有什么帮助,从美育的角度有什么对幼小的孩子的感知的影响,对修养上有什么潜移默化?

例如她想向西方读者宣扬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夸大其词的例子举了不少,但是也没有点出什么核心的东西,甚至有时会误导不了解中国传统的人。但是她看西方文化精神也看不到本质,比如说她在最后面提到

FOUNDING FATHER如何如何有奋斗精神,但是并没有提及他们的当时的历史因素造成的精神和动机,她说当今的美国人颓废,但是也没有仔细分析原因。她的限制在于她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时候带着西方近代的有色眼镜,所以看东方文化有些悲观。但是她看西方文化,又时常看不到很本质的东西,包括一些问题,过于依赖。美国文化本身也有一些将事情肤浅化,注重功效而忽略本质的现象,这也是社会现象。

我绝对不相信一个华人,特别是一个法制教育者会真的对自己前辈的文化会真正无知或者自贬。她提到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内容似乎都是蜻蜓点水,很符合部分西方人将中国文化当作玩物的藐视的态度。给人一种故意在西方读者跟前通过自贬的姿态去吸引注意力,但是内容又是很空洞的,缺乏根据。当然这个现象也是可以理解的,有很多

ABC作家有这个问题,她是一个,著名的AMY TAN也有这个问题,这源于她们在西方社会长大中的一种自信心的缺乏。他们这样讨好地去写书,西方人眼里的华裔就是一付萎缩的形像,留下一种努力依附所谓主流而可以令人被摆布的印象,这样西方人当然会拿她当弱势,因为她骨子里是弱者的依赖姿态。她经常提起他的父亲,以至她的祖先的社会地位,并且依附与自己这个背景想说明自己有上层的家世背景,却很少提到她父母的言传身教对自己由内到外的深层影响。其实她应该具备这个知识去对比和分析儒家社会结构与西方体系对教育的正副影响,但是她没有这么做。 

其实美国文化中多年以前就淡漠了这种家世背景对个人塑造的实际性质,个人主义仿佛的是似最大的一种价值观,这些在现实中是可以从层层面面体验到的。内在的动机他才能从内到外成为一个强者。若说虎妈不懂中国,但是这方面她好像又和美国有些隔阂?我认为她并不是很将自己投入美国的精神中,因为看了她很多的文字,很多的思想意识,观念,仍然是与美国社会有些隔阂,当然这不是她的错。从这个方面来看,她似乎还是没有从她童年的某些阴影走出来,这样子的后果是来自于所谓的传统教育的弊端。如果还没有从这里走出来,也很难以一个中立的角度去判断出方式的利弊。

这种书,只怕还是那些有过一些真正的双重文化经历的人写的更好,因为多重文化可以在他们渗透,深层矛盾体验能够产生内在的思考。真正在美国长大的许多人自己有过这种思想矛盾成长经历,他们看她的书不会盲从,会比较客观的根据自身体验来分析和判断。其实每个受过教育的人,特别是有一定阅历的,都应该很思想才对,都应该知道一个“人生没有一个捷径”的人生道理,人的发展很多东西是根据自己个人先天,后天和环境,成长过程等综合决定和发展,自然少不了探索和磕碰,也更不会盲从这个模式。

什么是中国妈妈?这其实不应当作一个题材,这个笼统的主题本身就容易将相关内容局限于一个很有狭窄的范围内。美国本身是一个多元社会,而中国在近代的发展过程中同样也是一个多元社会,在而在这些多元社会当中,或许有些人在价值观念的混乱和迷失当中,往往却又服从这样的一种单一定义的现象。美国长大的华人

/或者久居海外的华人有寻根欲,但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因海外作为一个华人现实中有局限的狭窄而的空间中,将自己限制住。没有在中国经历或者经历少的人,因为由于不在那个环境,少了很多现实的接触,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文化思想的渗透,也就难以很全面的看很多事。再加上美国近来社会环境的肤浅性,也就容易让一个人被动地看事情表面而偏执,这不是他们的错,但是他们如果尝试着站在一个旁观者中立的角度去冷静思考,也就可以突破压制自己认识现实的局限。

而海外华人,特别是在这边长大或者没有深入社会的人,对中国所存在的距离感也使得他们有着一种本土以外对认识这个文化的独特之处--一种脱离中国本位文化定义的较为新鲜的视野。我认为中国的文化种子如果要真正在在新的大陆上扎根,结果,必须依靠这样一个本身已经在这些土地上的一些中介,通过他们的认识,思考,和文化的嫁接,移植产生移民文化的更新,发展,在移民的土地上产生影响。如果读读美国早期各个族裔的文学,也不难发现,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这种深层的ASSIMILATION是需要很长时间的错综复杂的文化过渡,沉淀,更新,才能够真正形成自己的一个基点, 绝非一朝一夕能够产生根本影响。华人的文化从根源上就难以与西方人的发展殊路同归,所以自然难以效仿,必须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美国的空间足够容得这种探寻和尝试。

作者有意识地将“虎妈”这个STEREOTYPE当作一个文化符号,通过反讽,反思,重新定义等等过程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其实我认为这个意图还是可取的。作为著书者,自己也意识到这个符号非常有主观性,也强调了它的性质,符号固然有它对概念内容传递的作用,但是也会有一些它本体所附带的影响。于是她这样做,在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她的用意之前,容易在现在这个社会里误导并且使很多PEERS受到侧面的伤害,加之美国主体对中国文化的成见已深,更容易产生一个IMAGE上面不可估测的潜在的负面影响,我认为从这个角度来看她确实是欠缺考虑的。我觉得如果她真的想帮助亚裔树立形像,可以不用这样微观的视角的方式,她可以通过描述自身的成长和对孩子们的教育来反应出几代华裔的心理/精神现象来解剖现实,反应社会与文化之间的碰撞。 

所有跟帖: 

这本书的英文名叫什么? -宝贝的妈- 给 宝贝的妈 发送悄悄话 宝贝的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9/2011 postreply 22:39:16

never mind 找到了. -宝贝的妈- 给 宝贝的妈 发送悄悄话 宝贝的妈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19/2011 postreply 22:42:16

写得真不错,是我看到所有评虎妈的文章最好的。 -crab_tree- 给 crab_tree 发送悄悄话 (115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07:20:18

谢谢。其实我的意思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来比较自由的谈一些自己读后的感想。 -Windy2009- 给 Windy2009 发送悄悄话 Windy2009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10:07:11

嗯,评得很好 -听听意见- 给 听听意见 发送悄悄话 听听意见 的博客首页 (432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08:17:51

很久不见,问好。 -Windy2009- 给 Windy2009 发送悄悄话 Windy2009 的博客首页 (177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10:07:40

如果你愿意 -听听意见- 给 听听意见 发送悄悄话 听听意见 的博客首页 (72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10:29:44

本来我说不写了,现在我改变主意了 -Windy2009- 给 Windy2009 发送悄悄话 Windy2009 的博客首页 (1138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16:01:22

好,快写,我等你。 -听听意见- 给 听听意见 发送悄悄话 听听意见 的博客首页 (477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17:23:35

读完了这书,和你有同样的感觉。 可能她想写中国,毕竟了解不深,她已经不简单了 -carsmom- 给 carsmom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11:08:06

Wendy对纽约杂志上的那篇Paper Tiger有什么评论? -tiantianlu00- 给 tiantianlu00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5/20/2011 postreply 12:00:3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