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宇晖 name analysis

来源: 走马读人 2011-12-23 05:25:0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570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走马读人 ] 在 2011-12-23 05:26:07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陈宇晖之死是今年第二起华裔美军士兵因受虐待而死亡的事件。

今年4月,驻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下士廖梓源因为站岗时瞌睡遭多名士兵长时间辱骂和体罚,举枪自杀,时年21岁。

陈宇晖

天无二日

廖梓源

水 木

ZT

错卦,综卦,互卦,内卦,外卦,天,地,人,三才解说灵活运用。也在讲五行的生克对待关系。

 

一,大象:

言整个卦的卦意,以地泽临卦而言,临卦为丑月卦,为十二消长卦的过程之一,十二辟卦由纯阴坤卦(亥月),向前浸长为地雷复卦(子月)→地泽临卦(丑月)以二阳居于卑位往上浸长,象征阳已莅临之意,阳气来临。

 

二,彖曰:

1,比对天地之现象,用在人道来应对自然;告诉我们,此卦怎么处理例如雷水解卦,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告诉我们:若身处于险境之中,必须要积极的去设法解脱之道震卦属木,其性主动,坎为险,为加忧,为幽险之地,故若见木居于水上之时,则需动乎险中,凡见木困于水时,若挣扎而出,则可免乎险。西南为高温之地,凡木之质皆藉由火而生,故木若往南行者则能见其同类,故易云:“齐乎巽,相见乎离”复卦有七日来复,利有攸往之用,子至午其数为七,子午乃水火之体,解卦上震下坎,二三四爻互离火,此意震木得到中间所互之离火,才能得解而动乎险中,若要动乎险中,必需要日夜不懈,很积极的心态才能达到。当春临之时,便会雷雨交作,百草花木得以绽放重生,这是多么伟大灿烂的事呀!

2,观天象来做为人的参考指标。

3,言天地人的象,三才,是摹拟天地自然的现象,来比喻在人事上做应用,查天知人,用在地理环境的动静取舍亦是如此例如:火雷噬嗑卦,彖曰:“颐中有物...........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上离下震,离火,电也,中女;震木,长男,雷也男女情志相投相互交感一般,木性向阳,下震遇上离,必定往上而动,以阳刚躁动之行,刚动行为必定有失,故需利用刑罚来加以修正。

4彖曰的最后一句是敎我们怎么用例如:。火山旅卦,彖曰的最后一句"..........,旅之时义大矣哉“是告诉我们,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如健行者方知山川之险恶,在旅之时所获得的知识有多少,具有多么大的意义啊!

 

三,象曰:

解决此卦的枢纽;观自然的现象,把现象拿来人道应用例如,风水涣卦,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巽为风坎为水,巽木在坎水之上行进,木被风吹荡则会四处涣散。

人民为了生活,会往各地寻求发展。先王体悟此象,建立宗庙,来祭祀祖先,使其后裔子孙之心有所依归,可止涣散之心,并可作为心灵之感召。又如,雷水解卦,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解卦之象为木居于水​​上,水为履霜坚冰至,严寒的冬水亥子丑之界而来,亦为黑暗之时序,凡行此境者,行为举止难免会有过错。君子若能体悟此象,雷雨交作之时(溶雪之时才知错),万物则能重获生机,这么伟大之象,则应效法天道的精神,给予犯错之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四,辞曰:

言现象,情性例如,雷水解卦,辞曰:“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解卦之前是水山蹇,八卦中艮卦位在东北,故有险在前之难,西南为坤方平地,山上之水若流往西南高温之地,万物草木易生,水若往西南则可育木有功。又如噬嗑卦,辞曰:“... ...噬嗑亨利用狱”噬嗑之象,为用上下门牙咬烂梗塞之物象征治理国家政事或处理任何事情,都会遇到一些阻碍和困难,要克服这些障碍,必须要借用一些手段与刑罚来达到效果。

 

五,序卦:

言天地的现象例如,序卦传言风水涣卦,"........兑者说(悦)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卦由兑卦而来,兑卦为喜悦,如悦之极,必生涣散之心。凡物不能终聚,蓄聚过久必散,故于兑卦后配序于涣卦。

 

六,错卦:

阴爻阳爻交换,例如雷水解卦错风火家人卦。

 

七,综卦:

上卦下卦整个颠倒过来排,例如雷水解卦综水山蹇卦。

 

八,互卦:

六爻中,初爻上爻不变,五四三爻排列成上卦,四三二爻成下卦,例如雷水解卦互成水火济济卦,互卦是过程,告诉我们这整个卦的组合进行有什么现象上卦看人的外表;内卦推测人的心性每一卦爻的位置,代表一个过程的现象。

易经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用之大矣哉!

文章来自起名算命网,转载请注明出处(编辑:www.ankangwang.c

ZT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生我”和“我生”,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如以火为例,由于木生火,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故“我生”者为土。这样木为火之“母”,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我克”者是“所胜”。再以火为例,由于火克金,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本克火,故“克我”者为水。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只有依次相生,依次相克,如环无端,才能生化不息,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2)相乘与相侮。五行的相乘、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相乘:乘,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在五行中还有“相乘”和“相侮”乘是趁虚而入,侮是欺侮.相乘就是过度克制,相侮(反克)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克制太过,促使被克的“一行”虚弱,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例如:木过于强盛,则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即称为“木乘土”。另一方面,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而其本身就更衰弱。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即称为“土虚木乘”。

  相侮:侮,在这里是指“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所以反侮亦称反克。例如:木本受金克,但在木特别强盛时,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称作“木侮金”,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侮,称作“金虚木侮”。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五行 -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火有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脾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金有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五行与其他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行与方位、天干、颜色、神兽等都有密切关系。

  东方:甲、乙:木:绿色:青龙

  南方:丙、丁:火:红色:朱雀

  西方:庚、辛:金:白色:白虎

  北方:壬、癸:水:黑色:玄武

  中央:戊、己:土:黄色:黄麟

  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又属筋骨和四肢.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肝,胆,头,颈,四肢,关节,筋脉,眼,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小肠,心脏,肩,血液,经血,脸部,牙齿,腹部,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脾,胃,肋,背,胸,肺,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大肠,肺,脐,咳痰,肝,皮肤,痔疮,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又属脑与泌尿系统.过旺或过衰,较宜患肾,膀胱,胫,足,头,肝,泌尿,阴部,腰部,耳,子宫,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武术中,古代武术家用金、木、水、火、土(五行)表示形意拳中的劈、崩、钻、炮、横五种基本拳法,或表示太极拳中的进、退、顾、盼、定五种步法。

  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发生纵的联系: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黄色多属脾湿,白色多属肺寒,黑色多属肾虚;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壬水压丙火,戊土克水,乙木克土,庚金泄水。

  而五行之中,火的攻击最强悍,水的缓和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

  五行之于季节

  以上讲了五行在各个方面的理论及其应用,但鄙人认为缺少了一样:五行与四季.下面是在下收看<百家讲坛>之后的拙见.

  五行是指气体的五种运动方式.

  春天属木,代表气体向四周扩散的运动方式.春天,树木花草生长茂盛,树木的枝条向四周伸展,养料往枝头运输,所以春属木.

  夏天属火,代表气体向上的运动方式.火的特点就是向上,夏天各种植物向上生长,长势迅猛,所以夏属火.

  秋天属金,代表气体向内收缩的运动方式.金的特点是稳固,秋天收获,人们储蓄粮食为过冬作准备,树叶凋落,所以秋属金.

  冬天属水,代表气体向下的运动方式.水往低处流,冬天万物休眠,为春天蓄积养料,所以冬属水.

  因有四季而有四行,但夏天和秋天之间要有过渡段,因此便有了土.土代表气的平稳运动.

  五行与五音

  宋朝沈括说:“一律含五音,十二律纳六十音也、尾气始于东方而左行。音起于西方而右行,阴阳根错而生变化、所谓气始于东方者。四时始于木,右行传于火,火传于土,土传于金,金传于水、所谓音始于西方者,五音始于金,在旋传于火,火传于木,木传于水。水传于土、”实际上。五行是顺四季之气而生。五音刚逆五行之序而传。相反相成,错综变化。《蠡海集》说“万物之所为以生者,必由气。气者何?金也。金受光顺行则为五行立体,逆行则为五行之用。顺行为五行之体者,金生火,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冬至起历元,自冬而春。春而夏,夏而长夏,长夏而归于秋。返本归原而收敛也。逆行为五行之用者。金出矿而从革。于火以成材,成材则为有生之用。然火非木不生,必循木以继之,木必依水以滋荣,水必托上以止畜。故木而水,水而土,是则五行之类,土以定位。”这是从取类比象的角度来说明五音逆行之因。

  其实,五音逆行之理,是祖还易象之意,亦即先后天八卦之理、下面,可以从先天图及后天图中予以说明。

  先天八卦图中,乾兑居首属金,次以离属火。又次震巽属木,又次之以坎属水。终于艮坤属土。为什么开始于金结束于土,是取乾始坤成之意。金取天之刚,土取地之柔,火附于天,水附于地,而未以生气居中、所以五音逆五行本于先天八卦之序。

  后天八卦图中,也是乾居首而逆转,自韩兑之金旺于西方,次转为离火旺于南方,又次转为震巽之木旺于东方,再次转为坎水旺于北方,而土旺于四季,所以退艮坤以后终、因此五音逆五行亦合于后天八卦之序

  中医五行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类物质的运动。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的实际意义。

五行致癌学说

  有著名中医张宗甫提出,是中医汲取《丹溪心法》、《类经》、《景岳全书》、《证治准绳》、《医宗金鉴》、《疡科心得集》、《血证论》等古典,结合中医学科的最新发展和古人的五行辩证精髓,对多种癌肿进行了九卷八脉辩证、肺腑五行推演和临床追踪调研后,发现肿瘤的产生,均是由“三外因、三内因交互作用,引起人体七内伤、五行乱相互交织,累积渐行为癌”,从而揭开了肿瘤的基础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

  “五行致癌学说”不但揭示了“癌症的形成机理及演变机制”,也为癌症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来讲,肿瘤的 “三外因、三内因”为致瘤因素、“七内伤”为“致瘤病机”、而“五行乱”才是“致瘤要害”,肿瘤其实只是“五行乱”的最终结果和外在表现;

  肿瘤病是涉及整体的全身性疾病,肿瘤只有在“三外因”日积月累、“三内因” 长期存在,“七内伤”持续发展、“五行乱”日益加剧且人体自身机体防御机能不足以消除和平衡这些伤害和紊乱时才能发生。也是致瘤因素、“致瘤病机”和“致瘤要害”长期相互交织、相互推动、相互演变、相互助长的最终结果;

五行 - 五行属性及归类

  (1)五行属性

  [第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

  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第二种观点]

  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

  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

  (2)五行属性归类

  历代医家为了说明人体内外的整体性和复杂性,亦把人体的脏腑组织、生理活动、病理反应,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界事物作了广泛地联系。

  (1)以五行之特性,说明五脏之功能。如木性生发条达,肝性喜条达而主疏泄;水性滋润下行,肾藏精而主水。因此,肝属木、肾主水,其它脏腑亦是如此。

  (2)形成了以五脏为主体,外应五方、五季、五气等,内联五脏、五官、形体、情志等的五个功能活动系统。

  (3)此五个功能活动系统,说明了人体的内环境与外在自然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联系,如春属木,肝气旺于春,春天多风等。在内则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等。

  应当指出上述是该表横的联系,若从纵的方面来看,则表示此五类事物或现象之间具有相生相克和制化胜复的关系。

  (3)五行归类的意义

  五行属性归类,主要用于概括人体及其与自然界多种事物或现象在属性上的某些内在联系。例如以五行特点来比象说明五脏之某些生理功能特点:如木性条达曲直,有生发之特点,而肝性柔和舒畅且主疏泄,又主升发之气,故肝属木;火为阳热之象,有上炎之性,而心为阳脏主动,心阳有温煦作用,故心属火;土为万物之母,有生化、长养万物之特性,而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脾属土;金有清肃,收敛特性,而肺主呼吸,主肃降,故肺属金;水有湿润下行之特性,而肾能藏精,主人体水液代谢之调节并能使废水下行排出体外,故肾主水。

  中医学把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称之为"天人相应",五行学说则把人体脏腑形体和自然界相类似的有关事物,分别归属于五行系统,从而说明人体五脏系统和自然界同类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通应、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且系统与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说明脏腑间客观存在的某些生理联系,用以解释某些病理现象,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例如,脾属土,故与五官之"口"、情志之"思"以及季节之"长夏"、气候之"湿",不仅存在着某些生理上的内在联系,而且在病理上也能得到某些反映和验证。如口甜,可反映脾湿蕴盛等。

五行 - 发展历史

中国西周末年,已经有了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五材说"。从《国语・郑语》"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万物"和《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到《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的记载,开始把五行属性抽象出来,推演到其他事物,构成一个固定的组合形式。

在战国晚期邹衍提出了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用来说明王朝统治的趋势),且已把胜(克)、生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相互关联的模式,自发地体现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把握的思想。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