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出局是因为国籍问题,这些知情人不地道

来源: 外乡人 2011-12-13 17:14:5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354 bytes)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落选院士是因国籍问题 精选
已有 2256 次阅读 2011-12-14 08: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class face 中科院院士 black color
【《财经》记者 孙滔】继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副主任、医学组组长曾益新院士对北京大学教授饶毅与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落选院士发表评论后,一位不愿具名的中科院院士亦作出回应:饶施二人落选并非其学术水平问题,其中施一公落选主要是国籍问题,“当初申报院士的时侯,还没有证明己从美国获得取消美国国籍的证明”。
  该院士系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具投票资格的中科院某研究所研究员,他说,施一公的国籍问题到院士增选后期才得到证明,而具美国国籍者本不能申报院士。
  上述院士认为绝大多数院士是从全局和院士标准和条件考虑,才没有投票给施一公,“这实际上是维护了增选院士的条件”。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被推荐人需要提交当前有效的中国国籍证明,即中国国籍身份证件的复印件。
  饶毅为施一公抱不平。他在12月9日发表的博客文章中说,在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已依据官方证明正式确认候选资格的情况下,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却仍争议施一公国籍问题,而施此时已获得中国国籍、放弃美国国籍。
  院士增选程序相对严谨。饶毅也承认,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增选制度设计和程序无可厚非。
  增选初始,各学部常委会将本学部院士按专业划分为若干评审组(每个评审组应不少于15人),同时将本学部的有效候选人亦相应分组。首先通信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之后是会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这个阶段需要各学部召开评审会议,对初步候选人逐一进行评审,主审小组介绍初步候选人情况和主审小组意见。
  在院士选举最后阶段,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选举,根据票数多少依次入选。
  今年选举中,与施一公在第二轮小组审议遭遇国籍问题不同,饶毅在第一轮即没有经过小组讨论而出局,即未能没有进入初步候选人名单。
  对于饶毅出局的原因,上述院士也坦承自己的看法:饶毅可能因为回国时间太短。不过该院士认为,“每个院士都有独立的思考和个人见解来投票,我想无人能作出一个绝对肯定的回答。”
  该院士称,饶毅和施一公的情况有所不同,前者是经院士背靠背凭个人判断投票选举的结果,而后者则是在院士大会上经推荐介绍并讨论,再经投票的结果。
  谈及饶施二人落选对海归可能带来的影响,施一公告诉《财经》记者,“我非常希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回归不受影响。我相信,对绝大多数海归而言,他们回国服务的目的中没有拿到院士称号这一点。中国没有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我们的科技水平相对于美国落后很多,令人忧虑;我们的创新能力有限,今后的经济转型困难重重;国家在当今还比较困难的时候为海归搭建了优秀的创新创业平台。这些都是海外有识之士回报祖国的原动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