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代 上海、北平的新女性



一.“五四运动”与“爵士时代”



1910年代,林徽因,短裙打扮。
林徽因,1904年六月生于浙江杭州,随祖父母居住。5岁,由大姑母林泽民授课发蒙。8岁,移居上海,入虹口爱国小学学习。1916年,因父在北洋政府任职,举家迁往北京。她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



林徽因(右一)就读于英国教会办的北京培华女中的校服
1920年4月,林徽因随父游历欧洲,在伦敦受到房东女建筑师影响,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




1920年代穿短袄套裙的妇女


从1920年代开始,世界才真正意义上告别了19世纪,迈入了20世纪。

朝气蓬勃的“新中国”迎来了它的第一次破蛹,便是“五四运动”。它是20世纪头20年以来“诸子放恣,处士横议,百家之言盈天下”的一次行为释放。天下青年蠢蠢欲动,开始追求着“新生活”。甚至当时正值青春期的宣统皇帝溥仪也戴上西洋眼镜、读《新青年》、做新诗、学英文、梦想出国留学。

二十年代的女性,也呈现出一派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新气象。中国传统的“批风抹月,沾花弄草,能为伤春惜别之语,成诗词集数卷”(梁启超语)才女形象,遭到了“新思潮”冲击。“新女性”们喊出了“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口号。这些接受过“新思潮”洗礼的女性开始从精神到肉体地认识自我。她们解开束胸马甲,从传统家庭里出走,像男人一样去读大学,跻身于主流运动中去,追求自己的爱情,拥有自己的事业。


二.剪掉头发 穿上男装 戴上眼镜

1919年,北平的《晨报》刊登了一篇文章《论妇女们应该剪头发》,这位撰文的黄女士道:“女人比男人不自由的地方——因为女人受了头发的束缚……男女平权,剪发不应是男人特有的权柄,男人所作的事女人没有不能的。”

这篇文章只是当时众多提倡短发的报刊文章中的一篇。这些文章痛陈长发之弊,短发之利,女子剪短发成为了进步的象征。一时间,街上剪短发的女子,有如过江之鲫。


1920年代梳短发的名媛陆小曼


不过,女人毕竟爱俏,她们在短发上翻出很多花样来。是时,还没有电发机,爱时髦的女子,用铁质的手工烫发夹把短发烫出弯曲的波浪。没有此设备的女子,甚至把火钳、剪刀在火盆上烤热来制造弯曲卷发。

到20年代后期,还流行一种由好莱坞默片明星Louise Brookes兴起的“头盔式的短发”。Louise Brookes这种平齐刘海、脑海短如男发的假小子发型,即适合东方人的发质,又叛逆性感,还带着几分顽皮,即使现在看来也相当摩登富有个性。革命仅仅剪发还不够。新潮女子们还矫枉过正地穿起了男装,并视之为摩登。

张爱玲的《更衣记》中提到“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清朝,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

游行队伍里,有女子穿长衫的;参加集会,有见女子穿短衣戴礼帽的;还有梳着分头、一身西装出入的(如联华电影公司的女星袁美云);而很多名媛更爱以猎装示人,标榜摩登个性(如杨耐梅1927年主演的电影《湖边春梦》中扮相)……


袁美云《化身姑娘》定型照


1920年代女明星杨耐梅的《湖边春梦》(1927年)


不少有钱人家的小姐,干脆让下人呼她们“二爷”、“三爷”,孔祥熙家的二小姐孔令侃就是直叫人家唤他少爷,毕生长衫西装着身,让人莫辨雄雌;而张学良少帅的那位小情人天津赵家四小姐赵一荻,当年在上海读中西女塾时,初见她这位叔叔辈的恋人就是一身男装打扮。



宋美龄与垂垂老去的孔令侃
()、孔令伟(孔二小姐)1987年农历春节于士林官邸合影。



赵四小姐男装照


当时女子在配饰上有两件“法宝”:“白丝巾”与“眼镜”。白丝巾是时髦女性的标准配置:阴丹士蓝布衫,脖子上丝巾散散松松围上一圈。以至于现在我们回忆起“五四”,都说是围白丝巾的五四青年。而这眼镜则算是一件奢侈品了。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中,多次提到“眼镜”的装饰:《五四遗事》中的密斯周“戴的是圆形黑框平光眼镜”,《心经》中许小寒的同学邝彩珠“戴着金丝脚的眼镜”,《金锁记》中芝寿结婚时也要“戴着蓝眼镜”。可见眼镜有在当时真是极端时髦的配饰了。眼镜代表着学识、进步和西洋做派,而且价格不菲。因此,当时的摩登女性对之无不向往了。


三.天乳运动与性启蒙

1.天乳运动与新式内衣

“妇女解放运动,须要从自身的乳房解放做起。”

自古以来,女性的身体是最让人讳莫如深的地带。女性的胸部更是与私处一样,被传统文人以为淫秽之物,提它不得。因此,一种以平胸为美的价值观,令女子们都以帛束胸,泯灭性别的魅力。

民国前女子这样束胸



民国初年,一种由“捆身子”内衣演变而来俗称“小马甲”的内衣。

1910年代西方的胸罩式样


1927年7月27日,广东省革命政府颁布了《禁革妇女束胸》的决议案,“今后妇女解放运动,须要从自身的乳房解放做起。”并以三个月为限,全省女性禁止束胸,违者50银元以上处罚。法案一出,在全国范围内一场“天乳运动”。

此时,上海才创刊不久的时尚杂志《良友》刊出了一期文胸专题,介绍欧洲女性胸罩的式样与使用方法。对于当时,这就像一颗重磅时尚炸弹,在时髦女性中开了花。沪上百货公司纷纷引进这些“舶来品”,并将其摆放在橱窗最醒目位置。太太小姐、新女性、交际花,无不争相抢购至脱销。


1920年代上海橱窗里的西方文明,奥地利画家希夫作。


此时,胡适刚刚回国,在中西女塾毕业典礼上,做那个著名的“大奶奶主义”的演讲。他提出“中国现在的女学生如不解放胸部,将来就不配做母亲,是种族上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健康的大奶奶,就哺育不出健康的儿童!”


胡适与上海中西女塾学生

广告总是能第一时间反映时代的审美动向。此时的招贴画、月份牌,出现了半裸美人,以薄纱、布帛略盖胸部,呈现出丰腴性感的审美趣味。甚至很多广告商以西洋名画中的裸女为基础,换以中国美人的头部,以招揽生意。这在1925年之前是难以想象的,此前的美人图皆是平胸削肩、不露半寸肌肤的调调。


1930年代的烟画,广告上女子以公然袒露胸怀于众人面前以为美。
而就在20世纪之前,女子还会“因一只胳膊被陌生男子拉了一把,便将它砍掉”为美德。




乳罩广告广而告之




2.性博士与裸体模特的启蒙课

“性就像水,人要学会游泳”——张竞生

自1916年陈独秀主张“男女社交公开”,1918年周作人介绍谢野晶子《贞操论》到国内,新青年们基本上一致达成了贞操是以由“自由恋爱”产生的“灵肉一致”为前提。“性”这种传统中不堪言的“淫秽”事物也开始在媒体中被关注、被讨论。

1926年,北京上海发生了两个轰动性的桃色新闻:从巴黎回来的在北大开课的“性学博士”张竞生“公然”出版了《性史》一书来谈“性的美好”;“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怂恿”第17届西画系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裸体模特来进行写生,并举办画展公开这些“裸体淫画”。


裸画风波


两案一出,社会哗然,报刊学界纷纷撰文声讨。张竞生的《性史》被禁,刘海粟则差一点被当时占领上海的军阀孙传芳抓起来了。其实,他们只是比那个“谈性色变”的时代超前了几步而已。

不过,这对于民众,这不啻于一场性启蒙。据林语堂说,《性史》开卖之时,买书的卖书的忙成一团,警察要用水管子冲散人群。被禁后,地下作坊盗版翻印不计其数。《国民日报》的副版上也开始介绍起“曲线美”的概念了。

到20年代末,市面上的广告招贴、月份牌开始凸显女性的身体曲线,审美上开始与西方看齐。这些广告画面上呈现出立体的西洋技法绘画风格,女子各个凹凸有致,大胆地强调“性别魅力”。

  

 




张爱玲的《更衣记》中云:“现在要紧的是人,旗袍的作用不外乎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革命前的装束却反之,人属次要,单只注意诗意的线条,于是女人的体格公式化,不脱衣服,不知道她与她有什么不同。”


阮玲玉是最早戴“义乳”的中国妇女之一。
戴上义乳的阮玲玉旗袍合身,胸乳圆润,与旗袍的曲线结合的近似完美。



于此同时,女性们也开始露出自己的肌肤:高耸的领子开始变瘦、变低、最后变成“鸡心”、“烘月”,露出了脖子、胸部;半透明的“乔其纱”、“印度纱”大行其道,女人们用它做袖子、领襟、裙边,半虚半掩地露出胳膊、胸口和大腿。到了20年代末,“玻璃丝袜”更是代替了机织袜受到追捧。女人们开始热衷于炫耀性地打扮,统统“薄、露、透”起来。



四. “娜拉”出走了!

1918年,《新青年》的“易卜生号”发表了易卜生的三部剧作,其中《娜拉》的影响最大。新女性们都期望获得“亦夫妇,亦朋友,亦伴侣”的自由恋爱婚姻。

“离家出走”在当时的“反儒教道德”“反家长专制”呼声中,就被认定是一条摆脱“封建之家”,实现婚姻自由、自由恋爱以及“新家庭”的道路。于是,一大批女孩儿,拎着包,披着夜色,进城/出国上学了,去追求所谓的“男女社交公开”

1.黄素琼:张爱玲那位出走的小脚母亲

张爱玲的母亲黄素琼就是这样的一位新时代女性,黄素琼的婚姻生活一直不幸福,生活在一个衰败的大家族里,整天对着吸大烟的丈夫。她没有像一般的女性那样忍受自己心里的痛苦将就她的一生,她选择了出逃。

1924年,黄素琼借口小姑需要监护便一起出国了,成为中国第一代出走的“娜拉”。她在英国很快就从中国的小脚女子,进化成了西洋式的美妇人。

1930年,她携异国男友归国,向丈夫提出了一张离婚协议。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上世纪30年代中叶在法国


2.文绣:末代皇妃的革命

次年,已退位的宣统皇帝溥仪身边也爆发了一场“妃革命”,他小老婆文绣的向他提出了离婚。


溥仪、宛容、文绣(后排)


文绣与溥仪的“离婚证书”


她在给自己族兄文绮的信中说:“查民国宪法第六条,民国国民无男女、种族、宗教、阶级之区别,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妹因九年独居,未受过平等待遇,故委托律师商榷别居办法,此不过要求逊帝根据民国法律施以人道之待遇,不使父母遗体受法外凌辱致死而已。不料我族兄竟一再诬妹逃亡也、离异也、诈财也……理合函请我兄嗣后多读法律书,向谨言慎行上作工夫,以免触犯民国法律,是为至盼……”

不过,与黄素琼相比,文绣的生活就过于凄惨了。没有生存技能,文绣坐吃山空,最后死于贫病当中。

出走,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结婚,对于当时女性是一件时髦又扬眉吐气的事情,虽然她们并没有想好出走以后怎么办。


3.潘玉良:从歌妓到女画家

潘玉良也许称不上20年代最著名的女性,也算不上是20年代人们眼中的时尚偶像。但,她的复杂性足以让她来讲述这个时代:晚清青楼歌妓的秘史、纠缠于旧式丈夫与同班男画家之间的多角恋爱、裸体作画、出走海外……



潘玉良

她原名杨秀清,幼年被卖入青楼做歌妓,唤名张玉良。17岁被一个开明知识分子、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出纳为小妾,改姓潘。1919年考入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画,同学们都叫她Miss潘。当任的校长就是刘海粟。据说在Miss潘进校之前,还当过刘海粟的第一任“人体模特”。


潘玉良自画像

Miss潘在泸上读了两年书,考取了公费留学,远渡重洋到巴黎读油画,与未来的大师徐悲鸿同班。毕业后,她又去罗马进修,以一幅《镜中裸女》在那里拿了枚金奖。


1928年潘玉良(左四)和巴黎中法大学部分旅沪同学合影。


潘玉良(中)在巴黎画室



潘玉良女士毕业礼及展览作品受意大利政府奖状之摄影


归国后,潘玉良作为名震中国美术界的新派人物,在美专艺大做油画系主任,时年34岁。


30年代潘玉良(前排左一)与友人摄于上海


1937年,由于不堪忍受潘家大夫人的打压,选择了和“娜拉”一样地出走,此后一直旅居巴黎。

歌妓、洋学生、女画家,这个浪漫故事的主人却不是你想象中的美人。她不是巩俐也不是李嘉欣。潘玉良长得很不漂亮,“真的是很丑,丑到什么程度,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是有回头率的,不是因为漂亮,是因为长得实在不怎么样。长得怪,穿的也怪。”女画家周小燕这样回忆起1943年的潘玉良。

这样的一个长相不漂亮、出身微贱的女性,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如何来改变自身处境?

潘玉良这位“娜拉”用绘画来获得了她的新生。也许,潘玉良的画作在现在看来,她的油画基本功并不扎实,存在着透视不准、解剖混乱、色彩表现力不足、材质使用不当等问题,但她依靠这项技能,博得了社会的认可,即使后来流落法国,断了资金来源,也生存了下来。

在那个旧时代,潘玉良从一名以色事人的歌妓、依靠男人生活的小妾,到洋学生,到一代女艺术家、一个脱离封建家族的职业女性,她一步一步地完成了女性自我尊严的重树。


此文转摘自搜狐女人天下
部分照片及说明搜集自网络
背景音乐: Aquellos Ojos Verdes (Nat King Kole)


旧上海的月份牌女郎

谁才算旧上海的交际名媛?
徐志摩、陆小曼的家(上海)
徐志摩与林徽因:此情可待成追忆

八卦一下──奇人孔二小姐

胡适传(30岁之前)

徐悲鸿与蒋碧微所牵扯出滴8角恋情
张爱玲曾想移居新加坡?!

上海四十年代──周璇、袁美云、王丹凤版《红楼梦》
上海1920年代电影大明星──宣景琳



引以为戒:
躲在ID后面,照样吃官司!
谢来访慧慧的博客:分享上海历史、人文、建筑的空间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张爱玲曾想移居新加坡?!
  • *上海1920年代——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 张织云
  • *上海四十年代──周璇、袁美云、王丹凤版《红楼梦》
  • *上海“怀旧之旅”照片锦集2
  • *上海“怀旧之旅”照片锦集1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