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看小说和电影《西游记》,里边最喜欢的人物是猴哥悟空和懒猪八戒,当然最不喜欢的也就是人妖不分絮絮叨叨的老和尚唐僧。在小说西游记里首当其冲的是猴哥悟空机智勇敢,本领高强,五百年前曾经大闹天宫威风八面,取经路上一马当先一路上斩妖怪除恶魔,功不可没;其次是悟能八戒的幽默可爱,这个人虽然缺点不少,好吃懒做,胆小怕死甚至还有点好色,在高老庄里还演绎了一段风流韵事,但是在大事面前却丝毫也不含糊,比如花果山智激美猴王,请回猴哥救师傅,还多次冒险冲锋陷阵战妖魔;对沙僧印象不是很深刻,只知道是个黑脸大汉,平日里沉默寡言、老实本分且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作为这支取经小分队的运输大队长,负责挑担的后勤任务;唐僧这个人就更别提了,整个一个现代电影里的职业肉票——被绑架的对象。仗着自己长得身娇肉贵,每每高呼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口号,上演着遭绑票的戏码,累的三个徒弟整天东奔西跑,到各地请来众家神仙前来营救。综上所述《西游记》中塑造的唐僧是一个不善言辞、菩萨心肠的老实和尚,每天只会吃斋念佛、口诵阿弥陀佛;再看周兴驰版的《大话西游》,里边描写的唐僧是一个啰啰嗦嗦、整日嗡嗡翁叫的“苍蝇”,似乎每天都不干正事。可是这些其实都不是历史上真正的唐僧——玄奘法师。
自从拜读了(读了三遍、听了一遍百家讲坛)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先生的《玄奘西游记》后,让我彻底改变了对唐僧的看法,请让我们透过神话传说和文艺加工,在历史的长河中还原一个真实的唐僧——玄奘法师:其实历史还原的玄奘是一个生活在我国唐代的普通和尚,在公元627年,也就是唐太宗贞观元年,玄奘法师发现当时所使用的小乘佛教中有很多错误(小乘佛教认为释迦牟尼是觉悟的人,自己只要追随他的教导出家修行,最终达到涅磐成为罗汉,所以有人认为小乘佛教很自私;大乘佛教认为每个人通过心灵上的修行,只要心中有佛,都会成佛。我不是佛教徒,不是在宣扬佛教),(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佛教,有敦煌壁画为证,讲解员为我们讲解过)为了求解这些佛经中的疑难问题,获取大乘佛教的真谛,或者说求取真经,于是他就从长安出发,西出玉门关偷渡出境,只身前往印度取经求法。漫漫取经路远没有小说描写的那样浪漫神奇,路途中并没有悟空为他开路除妖,没有八戒为他牵马缀凳,没有沙僧为他挑担包裹,更加没有满天诸多神佛的庇佑,甚至连小说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通关文碟都没有,只有黄沙大漠天天伴随着他。尽管没有九九八十一难的磨难,但是真实的西行路玄奘所遭遇的同样是险阻重重,九死一生(几蜗招┟?ド衬??龅焦?芏辔O站筒辉倜枋隽耍??欢?獠⒉挥跋煨?实奈按蟆?br>到这里玄奘的神秘面纱终于被褪了下来,真实的玄奘是一个拥有着自己的理想追求、不畏千难万险、耗时三年跋山涉水只身到达印度求学,并在印度各大寺庙(包括释迦牟尼修行那滥陀寺及菩提树下,据说两尊佛像已经土被埋了半截,玄奘非常虔诚的同寺庙的和尚修整了那滥陀寺)苦读和交流10余载、名誉印度并最终梦想成真的、被封为最有学问的有血有肉的“史上最牛*留学生”。在西行的路上,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烈日炎炎,黄沙大漠,一个干渴瘦削的和尚在沙漠中步履蹒跚、独自西行,陪伴他的只有一匹同样干渴的瘦马,无数次磨难使他完全可以选择放弃西行,然而理想和信念支撑着他放弃一切私情杂念,坚持一路向西求取真经。就这样玄奘历时十多年,独行五万余华里,遍游西域、中亚和印度,终于完成了伟大的西游、一次华夏文明和中亚及南亚印度文明伟大的文化交流。玄奘归国后,他又用了十九年时间,夜以继日地翻译从印度带回的大量佛经,至他辞世,共翻译出佛经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主要是大乘佛教的经卷,其中心思想是:众生是佛(每个人都是佛)——心诚是佛(只要真诚每个人都是佛)——立地成佛(只要向善你在别人的心目中立刻就是佛,正所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顿悟成佛(改变自己的错误幡然悔悟你就是佛),佛即觉悟之意,告诉人们要积德行善、不要杀生做恶。正因为有了玄奘法师舍身求法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我们灿烂无比,影响深远的佛教文化。
我很佩服玄奘,原因有三:一是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并不像《西游记》所描写的与唐太宗结拜兄弟后风光而行,实际上当时他却是一个“偷渡客”,克服了重重困难、九死一生才完成自己的理想,他后来虽然成为了高昌国国王的御弟、但不是唐太宗的御弟(史料记载正是由于高昌国王的资助保护玄奘才能够顺利地出境,高昌国王甚至让出半壁江山送与玄奘,可见当时对佛教的虔诚);二是以玄奘法师的学识口才和文化知识征服了印度佛教界,在印度获得了不少辩论大赛的冠军(佛教的最高境界是辨经),在当时为祖国争了不少的光;三是玄奘法师西行路上并没有孙悟空的护驾,全凭自己的毅力,完成了这次伟大的创举。 (历史上在玄奘之后确实有一个名叫“悟空”的僧人曾到印度取经,但是远不如玄奘法师坚韧不拔的求学意志。) 到这里作者让我看到一个与儿时印象里完全不一样的唐僧,让我不自禁地折服于玄奘法师那舍身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弘扬佛法的伟大志愿、普度众生的慈悲之心,他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纵观全书,《玄奘西游记》从某种程度上讲的是一本励志的书籍;是在危难时刻能够唤起你的斗志、激活你生命的能量,从而迸发出积极进取、创造生命价值的书籍,是告诉我们要有敢于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激励我们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具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意志。想一想我们现在所遇到的困难相比较当年玄奘法师所遭遇的苦难,应该说都属于小儿科了。
玄奘西游不仅带回了博大精深的佛法真经,还由他口述,他的弟子辨机执笔完成了一部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大唐西域记》,更为后世留下了一段瑰丽奇幻的西游神话。让我们透过心灵看世界,细心品读《玄奘西游记》,它可以让我们重新了解千百年前毅然踏上西行之路、那个信仰执着的玄奘法师,可以让我们去重新解读西游,体会西游,品味西游。
钱文忠教授《玄奘西游记》的思考 (ZT)
所有跟帖:
•
passion:-)
-包子脸-
♀
(0 bytes)
()
09/09/2010 postreply
20: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