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喜!外国媒体惊曝中国10月份秘密试射最新洲际导弹

来源: pandal 2009-11-25 12:31: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8386 bytes)

惊喜!外国媒体惊曝中国10月份秘密试射最新洲际导弹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二炮部队东风31A核导弹方队-新华社记者-李欣

 

    

 

    东风-31A核导弹方队通过长安街

 

    东方网11月25日消息:亚洲防务新闻网22日报道称,中国于今年10月中旬秘密试射了一枚由特殊设计过的卡车装载的东风-31A远程洲际弹道导弹。文章称,传统上中国仅会利用卡车运输发射射程较小的导弹,此次试射意味着解放军将拥有更为强大的远程移动杀伤能力

 

    文章称,中国试射了经过特殊设计的卡车装载并发射的远程可移动核导弹,这使不断壮大的中国军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该导弹具备横跨大陆攻击目标的能力。用军事术语来讲,中国试射的这枚导弹为可移动洲际弹道导弹。

 

    文章称,这枚导弹能够射击11000公里以外的目标,射程覆盖美国西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此外,东欧等地区也将在其射程内。迄今为止,只有美俄两国拥有这样的武器系统,这两个国家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冷战巅峰期开始研发这种武器系统的。

 

    印度情报机构向新德里政府报告称,中国于10月中旬在五寨(音译)导弹及航天实验中心试射了可移动洲际弹道导弹。这枚代号为“东风31-A”的远程导弹是由一辆特殊设计的卡车运载发射的。目前关于这次秘密试射的细节尚未完全曝光。

 

    文章称,中国境内报纸和电台并未报导此次导弹试射情况。有关“东风31-A”的远程导弹试射试验信息是由一家情报机构传播的。据印度一位高级官员称,到目前为止,中国主要利用卡车运输发射射程较小的导弹,这次的可移动洲际导弹无疑属于危险级别的武器。消息称,该枚中国导弹代号为“东风-31”,而“A”正是表明了其可移动能力。

 

    文章称,如此一来,中国不仅能够将弹头运送至任何需要的地方,还能更轻易地从远处袭击敌人。一位消息灵通的中国观察者称其曾发现中国在洲际弹道导弹方面存在着问题,即固体燃料室和助推器壳体之间的密封质量不高,但这一问题目前似乎已经解决。

 

    文章介绍说,目前中国拥有携带核弹头的弹道导弹,而其从卡车上发射核导弹的能力被视为战略层次的极大进步。这种运载平台被称为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该型发射架(TEL)不仅可运输导弹,也能安装并发射导弹。

 

    文章最后称,竖立式运输发射架机动性很高。从战略上讲,这意味着在危机发生时,中国可以将弹道导弹疏散到全国各地,确保在遭到敌人先发制人的攻击时,可以保留部分导弹。(编译:春风)

  美称中国东风31A等4款洲际导弹射程可达美国


资料图:中国二炮部队东风-31A战略导弹发射


资料图:二炮东风5弹道导弹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王启超报道: 6月9日美国军事专家汉斯-M-克里斯藤森(Hans M。 Kristensen)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NASIC)公最新公布的一份题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威胁》(BALLISTIC AND CRUISE MISSILE THREAT)的报告发表分析文章,这份最新的报告描述了许多世界主要国家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最新发展动态,并对其做出了很多重要评估。

  汉斯-M-克里斯藤森在自己的文章中,将报告中关于中国核力量和巡航导弹的部分重点列出,他对这份报告的评价是:有利于消除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有关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基斯坦和力量的诸多谣言和传闻。

  文章称,随着东风-3A洲际弹道导弹的继续退役(如今只剩下5-10套发射装置,在上世纪80年代则接近有100套),这种液体燃料推进的导弹正在被固体燃料的东风-21系列导弹家族替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认定,东风-21弹道导弹目前由四个版本,分别是两种核版本(改型1和改型2,即Mod 1 and Mod 2)、一种常规版本和一种反舰版本,最后一种东风-21系列的反舰版本,与前三种版本不同的是,它还尚未部署。

  克里斯藤森的文章提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报告也澄清了这样一个事实:中国“东风-25”实际上就是东风-21系列导弹的一种。此前,在互联网上开始流传一些被认为是“东风-25”已经部署的图片,一些网站网、新闻媒体甚至是简氏都对其展开了广泛地猜测,更有一些人说这种“东风-25”弹道导弹还配备了3个核弹头。

  文章还说,报告还确认东风-31和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已经部署到二炮部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估计是部署数量“不多于15枚”,2009年3月份美国五角大楼的报告(意即中国军力报告2009,文章认为那次引用的是2008年的数据)中估计“不多于10枚”,显然,这次对部署数量的评估有所提高。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指出,中国的两种型号的潜射弹道导弹都没有实战部署。这意味着虽然巨浪-1(配备到“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历经多年的大检修工作在去年结束,但它并未取得成功。 巨浪-1的继承者巨浪-2为“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研发,它也没有达到部署状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赋予巨浪-2的美国名字叫做“CSS-NX-14”,并不是此前CSS-NX-3(巨浪-1的美国代号)的数字承接。文章还说,巨浪-2的弹体尺寸看起来与俄罗斯的SS-N-32潜射弹道导弹大体相同。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列出的所有中国导弹都是单弹头,而并非很多人推测的多弹头。报告指出,中国能为一些洲际弹道导弹研制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MIRV),未来,中国的一些洲际弹道导弹很可能采用多弹头独立重返大气层载具模式。这种预测能否成为现实仍然值得关注(这似乎暗示中国还有更多种类的洲际弹道导弹在研),而多年来美国情报部门已经指出,引发中国(新型洲际导弹)研发的因素很可能就是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中,对 “能够抵达美国”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数量的预测,与美国其他情报部门的推断相呼应。这份报告推测的数量是“未来15年(从2009年算起)能够抵达美国的中国核弹头将超过100枚”。文章评论说,很不幸,这个“超过100枚”的说法可以有多种解读,因此,很难与此前美国中情局的预测进行类比;据中情局的预测,从2001年算起,截至2015年,中国“主要瞄向美国”的核弹头有75-100枚,搭载核弹头并能覆盖美国全境的弹种是东风-5A和东风-31A。这两种推测,年代期限有所不同,后者从此前的2015年推后到2024年。

  文章分析说,当前,“能够抵达美国”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包括60枚东风-4、东风-5A、东风-31和东风-31A,与此相比,“主要瞄向美国”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就要稍微少一些。根据这份报告中“能够抵达美国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数量在未来15年将超过100枚”的说法,可以这样推测,在2024年之前,中国将部署至少60-70枚东风-31、东风-31A和巨浪-2弹道导弹(到那时,东风-4很可能已经退役)。

  文章还说,DH-10陆攻巡航导弹在报告中被列为“常规武器或者核武器”,与俄罗斯的AS-4导弹类似。与美国国防部2009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已部署有150-350枚DH-10不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情报中心的报告对DH-10部署状态的表述是“不确定”。

  俄称中国装备24枚巨浪II 建假东风5导弹发射井


西方绘制的中国两型潜射战略导弹

  


  前不久,俄罗斯记者维亚切斯拉夫·巴斯卡科夫在俄罗斯mail ru网站发表题为“中国导弹核武器库”的文章。下面是一位热心的网友萧河翻译的全部内容。我们刊登此文并不代表我们同意或证实其内容和观点。

  21世纪初,中国有望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之列,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同时,中国将加快实施导弹核武器计划的步伐。据国际组织统计的数字表明,中国曾经在1964年至1996年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其核试验的次数与英国相比。中国军事建设总的特点是:均衡发展导弹核武器与常规武器。但是,发展导弹核武器将占优先的地位。中国经济学家认为,采取优先发展导弹核武器的途径,要比依靠不属于自己的昂贵高新工艺,对现役常规武器实施大规模进行改造要划算的多。

  “三位一体”梦想

  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军事分析家在对中国核武器库进行评价时,通常将其分为三大部分:战略核武器、战役战术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据美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媒体报道:1980年代末最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改进第一代核武器和运载火箭的计划,积极筹建第二代核武器和运载火箭。根据该计划,中国导弹核武器力量应装备最完善最可靠的高命中精度的导弹核武器。此外,中国导弹核武器应装备机动性能好和防护性能强的导弹核武器。中国开始由生产装有液体燃料的各类型号弹道导弹,向生产装有固体燃料的各类型号弹道导弹转移,其中,包括生产装有固体燃料的洲际弹道导弹。

  此时,中国采取了研制新型导弹核武器和改进现役导弹核武器并举的策略。中国高度重视将科研的最新成果运用于增强系统工艺的可靠性、制导系统的准确性、作战的机动性、自我防护性和生存性、作战指挥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以及简化对系统技术维护程序,降低其研制和保存成本。完善导弹核武器,可以确保优化中国导弹核武器力量的战斗编成和战斗-能力。比如,中国将导弹棱武器爆炸威力由100万吨TNT当量向1~10万吨TNT当量转移,并以此提升导弹核部队和导弹核武器的作战效率,提高在战略和战术不同条件下的作战使用灵活性。可以断定,目前,中国装备的洲际弹道导弹由40~100万吨TNT当量下降到25~65万吨TNT当量,装备的战役战术核武器为9~10万吨TNT当量。装备的战术核武器为2。5万吨TNT当量。

  据悉,中国列显偏重于发展战役战术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这是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其潜在的敌人来自于亚洲战区,战役战术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将具有战略意义,可以确保中国完成军事战略任务。在发展战略核力量过程中,中国凸显积极建立“三位一体”的方针;陆基机动和固定弹道导弹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空中战略核力量。该“一位一体”与正在发展的战役战术和战术核力量相配合,可以确保中国在任何政治军事情况下,实施灵活多样的核战略政策,确保国家的防御和国家的安全,在未来的军事冲突和现代战争中捍卫自己的全球和地区市场和利益。

  自相矛盾的评估

  近年来,对于中国战略核武器、战役战术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的编成和数量存在着许多各种各样自相矛盾的说法。根据最权威和最可靠的研究结果,对中国现代导弹核力量做如下客观的描述。

  截止2000年,中国装备了600~700枚核弹头。应该指出的是,国外专家对于中国战略、战役战术和战术核弹头的型号缺少统一的说法。因此。在对于其核弹头数量的评估时各持己见。对资料分析的结果证明,同样的核弹头有时出现在不同的型号中。这种情况导致了对中国核武器型号的不同说法。比如,在对中国与印度或者日本进行战争的假设作战预案进行仔细研究时可以发现,射程为2000~2500千米的弹道导弹可以完成战略任务,但是,它并不属于战略范畴的核武器。

  战略核武器

  迄今为止,在中国导弹核力量的编成中,主要装备了“第一代”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这些弹道导弹具备了可以完成地区战略任务的作战能力。其中,中国利用先进的工艺对部分弹道导弹的制导技术和作战使用等进行了技术改进和认真研究。

  目前,中国主要装备了下列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

  一是,“东风3A”(北约编号为CSS一2)弹道导弹。该弹道导弹部署在中国境内的8个导弹基地中,其发射架为60~80部,射程为2800千米,为140万吨TNT当量。

  二是,“东风4”(北约编号为CSS一3)弹道导弹。该弹道导弹为多弹头,射程为4750千米,部署在中国境内山区的4个导弹基地中,其发射架为10~25部,为140万吨TNT当量。

  三是,“东风5”(北约编号为CSS一4)N际弹道导弹。该洲际弹道导弹射程为13000千米,在中国境内2个导弹基地部署了6~10枚,为300~400万吨TNT当量。据美国公开资料透露,中国大约生产了20~50枚“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在研制“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中国研制出了一系列“长征”运载火箭。此外,中国还建造了“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假发射井。目前,中国究竟装备了多少枚“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仍然是个迷。

  四是,“巨浪1”(北约编号为儿一1/CSS—N一3)是唯一装备中国海军北海舰队夏级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潜射弹道导弹。该型潜射弹道导弹为分导式多弹头,射程为2150千米,为25万吨TNT当量。据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中国装备了3~10枚“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美国中央情报局认为,由于装备技术陈旧和没有对其进行完善,该型潜射弹道导弹有可能已经退役。

  自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研制“巨浪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以便装备新型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

  五是,“东风21A”(北约编号为CSS-5)弹道导弹。该弹道导弹为公路机动型,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射程为2500千米,在中国境内部署了35~50枚,为25万吨TNT当量。中国曾经对“东风21A”弹道导弹实施技术改进,以便提高杀伤精度和缩短展开时间。1995年,台海局势紧张时,中国曾经向台湾岛屿方向发射了两枚“东风21A”弹道导弹,以从政治和军事上对其施加压力。据美国专家分析,中国战略弹道导弹的数量为300枚,包括10枚“巨浪1”潜射弹道导弹和在“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50枚“长征”运载火箭。除“东风21A”机动型弹道导弹外,中国陆基弹道导弹部署在14个导弹基地,其储备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部署在这些导弹基地的附近。

  战术和战役战术核武器

  一是,“东风15”(北约编号CSS一6)近程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该弹道导弹为公路机动型,采用分导式弹头,射程为600千米,TNT当量为9万吨,除可以携带核弹头外,还可以携带化学弹头和常规弹头。中国共计装备了400枚“东风15”近程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据美国专家分析,中国装备了大约40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15”近程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约占中国战术核武器总数的10%。

  二是,“东风11”(北约编号为CSS一7)近程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为公路机动型,采用分导式多弹头,射程为280~290千米,为9万吨TNT当量,除可以携带核弹头外,还可以携带化学弹头和常规弹头。中国共计装备了400枚“东风15”近程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导弹。据美国专家分析,中国装备了大约20枚带有核弹头的“东风11”近程弹道导弹。

  三是,“东风7”(M一7)第一代近程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射程为150千米。尽管性能已经陈旧,但是,该型弹道导弹仍然在服役。

  四是,“东风18”(M一8)中近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于1990年代初开始服役,为公路机动型,采用分导式弹头,射程大约为1000千米,可以携带核弹头。预计,中国对“东风18”中近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的制导系统进行了改进,以期提高命中精度和使用可靠性。

  五是,“东风25”中近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为公路机动型,采用分导式弹头,射程大约为1000千米,可以携带核弹头。1996年,中国完成了使用该型弹道导弹取代“东风2lA”机动型弹道导弹计划。但是,据美国专家提供的可靠消息,“东风25”中近程战役战术弹道导弹取代“东风21A”机动型弹道导弹的计划可能被推迟,其原因是动力装置的技术工艺出现了问题。


中国井射型东风5战略导弹


东风-21改进型弹道导弹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鉴于中国实施研制巡航导弹计划,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生产X-55(北约编号为AS一15“肯特”)和X-65CE或X-15(北约编号为AS一16“反冲”)空射巡航导弹的许可证。此外,中国还从俄罗斯购买了X-31(北约编号为AS-17“氪”)空射超音速巡航导弹。中国还与俄罗斯就购买生产射程为400千米空射巡航导弹许可证进行谈判。中国打算对该空射超音速巡航导弹进行改进,以期增加射程和为其安装核弹头。此外,据美国分析家透露,在中国实施对第一代弹道导弹实施技术改进计划的同时,中国还研制出第二代弹道导弹,完善指挥和控制系统,使其核弹头小型化,研制集束弹头,其中,研制中子弹和热核子武器是该项计划的重中之重。1999年6月13日,中国正式宣布掌握了生产中子弹的工艺。美国专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就研制中子弹,并进行了一系列核试验。据悉,中国将研制成功的中子弹头安装在“东风15”近程战术和战役战术弹道导弹上,并将其瞄准台湾目标。1995~1996年,中国曾经向台湾海峡地区实施展示性发射。

  中国战术和战役战术核力量装备了部分导弹核武器运载轰炸机。这些导弹核武器运载轰炸机机型为中国生产的轰一6(前苏联的图一16)、轰一5(前苏联的伊尔一28)和强一5,其中,大部分冈陈旧老化退出现役。预计,中国将使用苏一27歼击机取代上述核武器运载轰炸机。据国外专家分析,中国十1960~1970年代开始研制航空核炸弹、核地雷、核鱼雷等其它战术和战役核武器。目前,这些战术和战役核武器已经到了最高服役期。

  第二代弹道导弹

  据美国专家分析,中国早在1990年代就开始实施研制第二代弹道导弹计划,其中,包括研制“东风31”和“东风41”弹道导弹、“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战术和战役弹道导弹、空射巡航导弹和海基巡航导弹。这些弹道导弹均增加了射程。据悉,中国研制的新型机动式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将安装集束式分导式弹头和新型制导系统。2000~2001年,中国在“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基础上研制的“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顺利通过了靶场飞行试验。“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既可以携带核弹头,也可以携带常规弹头。同时,中国还加快了载人航天器的发展步伐。

  中国最新研制的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包括:

  一是,“东风31”(北约编号为CSS—X一9)洲际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为公路机动型,采用分导式弹头,射程大约为8000千米。据悉,该型弹道导弹由3个集束分导式弹头组成,每颗集束分导式核弹头均为9万吨TNT当量。美国专家认为,中国还研制出25万吨或65万吨TNT当量的分导式核弹头。中国已经于1995年、1999年和2001年完成“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靶场飞行试验。中国已经于2002~2003年装备“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在MA3—547B底盘的发射装置上进行发射,与俄罗斯SS-20“佩刀”中程弹道导弹发射方式完全相似。据悉,“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将取代陈旧的“东风4”弹道导弹。中国装备了大约10~20枚“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

  二是,“东风41”(北约编号为CSS—X一10)洲际弹道导弹。该型弹道导弹既可以采用公路机动式发射,也可以采用井式固定发射。据悉,“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分为单枚弹头和数颗集束分导式弹头两种,射程为12000千米。因此,“东风41”被认为是中国最先进的洲际弹道导弹。该型洲际弹道导弹单枚弹头为25万吨或65万吨TNT当量,而3个集束分导式弹头为9万吨TNT当量。“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与“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一样,采用复合制导方式。中国于2002年开始对“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进行靶场飞行试验,以取代“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预计,中国将于2010~2012年装备10枚“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美国专家预测,2010~2012年前,中国“东风31”和“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将达到30枚。如果对“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改进顺利的话,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将达到40~50枚。该数量不包括“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这实际上提高了中国机动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压制美国现代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能力,并可以确保对美国本土的任何战略目标实施核打击。

  三是,“巨浪2”(北约编号为CSS—Nx一4)潜射弹道导弹。该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为8000千米,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单枚弹头为25~65万吨TNT当量,3个分导式弹头均为9万吨TNT当量,主要用于装备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目前,中国装备了两艘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共计装备了24枚(72个弹头)“巨浪2”新一代潜射弹道导弹。

  美国军事分析家将中国装备“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与中国推行“中国海上长城”新的海洋军事战略联系在一起。据中国军事专家分析,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将提升中国海军全球战略核遏制能力。此外,在爆发核战争的条件下,中国海军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将发挥核战略预备队的作用,并保持对侵略者第二次核打击的能力。在近25~50年的时间里,中国将分二个阶段组建远洋海军。

  应当指出的是,早在1997年西方媒体就透露中国将在2010~2015年期间,建造7艘战略导弹核潜艇。预计,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中国将继续建造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如果再建造5艘的话,其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将会增加到180枚。如果加上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话,可以断定:其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将会增加到192枚。据悉,中国已经开始研制更新型弹道导弹核潜艇。中国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可以装载24枚潜射弹道导弹的新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画面。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将会增加。总之,中国正在实施建立“三位一体”的长远规划,以期增加新型战略核力量的实力和满足中国在21世纪地缘政治的军事需求。

  美称中国目前拥有包括东风31在内46枚洲际导弹


资料图:我军二炮东风-5弹道导弹发射试验


资料图:中国二炮列装的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

  东方网2月6日消息:美国知名智库克莱蒙研究所1月30日发表名为《导弹防御、太空关系和21世纪》的年度军事报告。报告其中提到中国是“有着全球最积极弹道导弹项目的国家,并且还通过更新弹道导弹武器库,进一步增强针对美国的战略威慑能力”。报告建议美国政府继续加强海陆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

  该报告于2007年首次出台,2009年的报告对之前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并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美国的战略竞争者。在谈及中国时,报告称“中国是有着全球最积极弹道导弹项目的国家,并正在发展并测试攻击性导弹,组建另外的导弹部队,进一步升级其导弹系统,并探索其他方式,谋求突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报告指出,中国导弹的现代化工作建立于其当前的弹道导弹能力的基础上——中国的弹道导弹能够瞄准美国、日本以及其他的美国同盟国。例如,中国拥有超过46枚东风-4、东风-5、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大约35枚中程(东风-3与东风-21)导弹。而且,目前中国还部署有上百枚短程火箭弹,并针对台湾部署有990至1070枚近程弹道导弹(SRBM)。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正以每年100多枚导弹的速度,增加其弹道导弹的数量。与此同时,中国还正在进行一个大规模、长达数年的战略军事现代化项目,该项目围绕空中、海上以及陆地力量,以及防空、电子、信息与太空战技术展开。

  报告称,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中国正在升级其现有弹道导弹武器库,其中包括部署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应用了多目标再入大气层载具弹头技术,可以击败初级的反导系统。北京还优先研制弹道导弹的固体燃料推进剂,以获得“命令即发射”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将其战略防御力量向更多样化的公路和铁路机动导弹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6月,中国成功地对其东风-31新型潜射型导弹(即巨浪2潜射导弹)进行了飞行测试。据美国空军国家空情局透露,该导弹的射程高达9600公里,这“使中国导弹潜艇首次具备了在中国沿海附近地区瞄准美国部分领土的能力”。报告指出,朱成虎将军曾表示,如果美国干涉台海冲突,中国会使用核武器。他的这一发言使中国的这些能力变得更加令人不安。

  除此之外,中国也已经开始挑战美国的太空优势。报告称,中国目前正在发展不对称作战力量,探究美国在太空中所存在的弱点。这些包括各种“拒外空”(spacedenial)能力,以及太空资产和发射系统,后者将会大规模增加中国的太空行动。例如,继2003年10月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飞船后,中国目前正在发展先进的军事力量,并将其作为外大气层“威慑”力量的一部分。

  报告称,2007年1月,中国利用直升式反卫星武器,成功摧毁了本国的一颗气象卫星,这说明其已具备了攻击那些在近地轨道运行的卫星的能力。报告还指出,除在此次发射中得到证明的碰撞杀伤(Hit-to-Kill)技术外,中国当前还正在发展那些“干扰、致盲以及其他使卫星瘫痪”的技术。而且,中国已经发明了一系列用于太空战的“纳卫星”技术,很显然,其目的在于瘫痪美国的太空资产。

  报告指出,中国其他太空优势包括其资源1号和资源2号遥感卫星,以及由中国清华大学和英国萨里大学的合资公司建造的“清华”系统,这是一个由七颗重量处于101-500公斤之间的微型卫星组成的网络,其装配有分辨率为50米的遥感设备。此外,报告称,目前,中国还对发展EMP能力变得越来越有兴趣,其不但是一种能够在潜在台海冲突中使用的武器,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对抗美国的战略资产。

  报告称,除此之外,中国的太空成就还包括其“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中国人在2008年9月进行了中国首次太空行走。此外,中国目前正在进行有关在轨交会对接的研究(其也直接应用在反卫星武器及拒外空任务),并且也在探索太空站的前景。“神舟”七号的发射及太空行走将为中国提供建造太空站所需的对接技术。

  此外,中国已经精心制作了一个月球探测项目,该项目包括无人登月车、月球取样返回以及最终的载人登月。为完成这些任务,北京政府正在发展新的“长征五号”助推器。据信,中国无人登月、取样返回及载人登月的时间分别为2012年、2015年以及2017年。中国载人登月的时间要比美国预定的重返月球日期早大约三年的时间。

  最后,报告还指出了中国对网络战——特别是作为一种攻击美国基础设施、计算机以及相关网络的手段——愈来愈重视。中国对这种不对称力量的重视,说明北京政府非常清楚,对美国的军事行动而言,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以及侦察(C4ISR)系统所起到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目标是:在任何冲突想定中,及早确定电子优势,以便瓦解或降低此类资产的效力;同时,设法确保敌人不能破坏中国的信息系统。

  报告由此得出结论称,中国战略力量现代化、拒外空与反接近能力以及网络战行动,很清楚的表明了中国的战略目标——削弱美国力量投射以及向其位于亚洲地区的盟国提供支持的能力,并以此削弱美国威慑力量的可靠性。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必须确保其空间力量的领先地位。

  报告对布什政府退出美苏于1972年签署的《反弹道导弹条约》、并开始适当部署弹道导弹表示赞扬,但却对布什政府未能部署更强大的、足以为美国本土、军队以及盟国提供保护的反导弹系统提出批评。报告建议美国新政府,要全面发展海基、空基和海基三位一体的导弹防御体系,以应对可能面临的导弹威胁。(春风)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惊喜!外国媒体惊曝中国10月份秘密试射最新洲际导弹
  • 一篇彻底从佛教教理上批判达赖的文章(强文转帖)
  • 罗援少将:马英九三不就是和平分裂
  • 四代机真相---关于四代机的一些理性分析!
  • 雷锋叔叔回来了~~~~~~~~~~
  • 所有跟帖: 

    要是有抗议就更好了 -狼主- 给 狼主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1/25/2009 postreply 14:07:37

    有潜射型就好了 -newhnad- 给 newhnad 发送悄悄话 (83 bytes) () 11/25/2009 postreply 17:36:1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