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碰撞主要是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吗?

来源: pandal 2009-11-17 16:13: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905 bytes)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认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很多美高官(包括美总统奥巴马)也曾有过类似表态。然而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中美关系,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杂的双边关系。非敌非友,既有合作也充满竞争与对抗。很明显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中,中方出于弱势地位,面对老美的处处遏制和打压很被动。美当局常常以人权、民主制度挑起事端,让很多人误以为中美之间的碰撞是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中美在意识形态上确实有区别,如果我从两国关系上分析还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那好,就让我从美国对几个国家不同策略上来谈,中美之间的碰撞是不是主要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

 

    直接例证:新加坡表面西化实为世袭,却是美国“宠儿”。

 

    理论上,新加坡的政治体制追随英国威斯敏斯特体系。总统是国家元首,却只拥有象征性权力。1991年以前的总统实际一直由议会任命。1991年宪法修改,总统开始由民选产生,任期六年。新加坡实际的政治模式仍然是:精英治国、唯才是用(meritocracy)、廉洁政治、多元种族主义、一党主导(one party dominant)、负责任的报章(包括其他媒体)、法治、法律许可的自由,还有集选区制度、非选区议员、官委议员等等,基本都由资政李光耀一手打造。李光耀设计政治制度的理念可作如下概括:运用执政党历史上形成的权威资源,通过对政治资源、经济财政资源与社会资源近乎垄断的控制,通过对程序立法的精心设计,以及经过对选战策略的一系列精巧的技术性安排与处理,而把反对党的活动有效地限制在对执政党不可能造成任何实质性的政治挑战的范围内。

 

    如此一来,新加坡既可以实行国际上通行的多元民主,成为世界潮流即多元民主国家中的一员,又能保持执政党的长期执政“一党独大”,保持着持续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的历史纪录。这种做法借用民主之形,施行威权之实,可谓一举两得。李光耀自称新加坡已经发展出廉洁和有效率的独特政体,可这种凭借个人威权建立的体制很有可能人亡政息。亨廷顿已经去世,第三波的民主化浪潮肯定已经过去。李光耀在形式上放弃权力,但他儿子掌控的威权政治没有半点疲态,反倒可能在克服金融危机之后更趋稳固。李光耀说过:“在新加坡,无人有权来推翻我!”目前确实如此,不过历史总要后人来写。李光耀、吴作栋以及李显龙都有强烈的家长作风,李光耀隔代传位于长子李显龙也绝非偶然。吴作栋交班时曾表示:“不是他的父亲选择他,更不是我,他必须经由他的同事和国会来选择。”然而对比他前面的“信托”说,不难理解“由他的同事和国会来选择”背后的真正含义。

 

    李光耀退任资政之前,故意避嫌,国会议员李显龙总被安排在一些不敏感的部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李显龙为当时的国家经济委员会起草一份报告,名为《二十一世纪新加坡》,实质是新加坡未来发展的蓝图,轰动狮城,成为李显龙重要的政治资本。1990年,李光耀交班于吴作栋,而吴作栋也任命李显龙为副总理。吴作栋执政期间,李显龙也经历了十四年副总理的锻炼。吴作栋请辞总理之际,顺理成章地交班于李显龙。李显龙现任妻子何晶,长期担任新加坡财政部控股的淡马锡投资公司执行董事长兼总裁,今年初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请辞,但仍未找到接班人。李显龙的弟弟李显扬曾任新加坡最大国有企业新加坡电信的总裁,他的妹妹李玮玲医生则是新加坡国立脑神经医学院院长,全都位居要职。民间不乏关于李氏家族“裙带关系”的质疑,但在缺乏“切实证据”的情况下,任何公开质疑都可能会遭到控告,走上徐顺全式的不归路。李氏家族打着西方民主的旗帜,玩的却是“封建世袭制度”。

 

    对于新加坡这种“封建世袭制度”,号称民主自由典范的美国为什么无动于衷?我们该如何应对?

 

    1.新加坡只是个弹丸之地,无论他怎样发展都不具备挑战美霸主地位的先天条件。就算新加坡得人均GDP能发展到美得几倍以上,也不具备全球影响力,更谈不上威胁美国在全球的地位。2.美当局及历届政府从未在公众场合批评过新加坡的民主制度,其在意识形态上的双重标准毋庸置疑。3.新加坡对美国来说是个可以利用的棋子,对一个顺从他的小国其意识形态并不在意。美国与新加坡发展关系看重的是他的战略位置,至于其他因素并在考虑范围内。4.新加坡在中美之间周旋、骑墙是小国的生存之道。就算新加坡明显偏向美方,也是中美两国现在实力差距的侧面体现。一旦中美实力逆转,新加坡自然明白该如何倒向。对于我们发展与小国的关系,要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如在经济影响力的长处。对其施加影响,要尽量避免其彻底倒向美方。

 

    反面教材:俄罗斯实实在在的西式民主,美却视其为眼中钉。

 

    在俄罗斯,国家权力在立法权、执行权和司法权相分立的基础上行使。立法、执行和司法权力机关相互独立。国家权力由联邦总统、联邦会议(联邦委员会和国家杜马组成)、联邦政府、联邦法院行使。联邦主体国家权力由它们组建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地方自治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是独立的。地方自治机关独立地管理地方财产,编制、批准和执行地方预算等。地方自治机关可以享有法律赋予的部分国家权力,这部分权力的行使受国家监督。地方自治机关不进入国家权力机关体系。在俄罗斯,承认意识形态的多样性,任何意识形态均不得被规定为国家的或必须遵守的意识形态;实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所有按法律程序登记的政党、运动和其他社会组织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都有权通过竞选进入国家立法权力机关,有权参加俄罗斯总统选举。俄罗斯实行的是三权分立典型的西式民主,只不过在三权中总统的权威要略微大些。

 

    俄罗斯实行的是实实在在的西式民主,但美国并不买账。回想前苏联解体时,俄罗斯人民还幻想着实行西式民主后将融于以美欧为主的西方世界,然而冷酷的现实跟他们开了玩笑。北约的东扩、中东欧及独联体国家的“颜色革命”、美国在中亚建立军事基地、在东欧建立的反导计划压得俄罗斯人喘不过气来。就连格鲁吉亚这种弹丸小国在美国的煽动下跳出来闹事,搞得俄罗斯狼狈不堪。苏联解体而俄罗斯继承了主体,虽实力大减但手中攥有能与美抗衡的核武,美国岂能放松对其的打压和遏制呢?从美国对前苏联及俄罗斯的策略来看,无论你的意识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只要对其地位构成现实或未来的威胁,都会毫不留情地打击与遏制!

 

    暴力事件:“黑吃黑”,日美关系与“广场协议”。

 

    日美关系是围绕1960年签订《新安保条约》而展开的。条约中规定遇有武力攻击日本以及日本国内的美军基地时,日美双方应共同对付并采取行动等。《新安保条约》既确认日本从属地位,也肯定日美是军事同盟的关系。这些年来美国的对外军事活动都少不了日本的鼎力支持,两国在经济、科技、政治方面的合作也很密切。有人拿美与英的关系来相比日美关系,并形象地比喻:如果说欧洲的英国是美国的左膀的话,那么亚洲的日本就是美国的右臂。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意识形态相同的盟友也难逃美国的毒手!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1981年—1985年期间,日本经常收支项目的顺差约为1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贸易顺差来自美国。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而有些日本人甚至幻想不久将取代美国,登上世界经济霸主的宝座。如能如愿,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美国许多制造业大企业、国会议员开始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游说美国政府,强烈要求当时的里根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更有许多经济学家也加入了游说政府改变强势美元立场的队伍。但同时,日本企业在这期间已将这些钱绝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的国债。到1985年,日本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在美国拥有巨额资产,这些资产主要是以美元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已用于购买美国国债,日本是美国的最大债主。 但好景不长,1985年美、英、法、西德、日五国在美国纽约广场饭店签署协议,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的表面经济背景是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但从日本投资者拥有庞大数量的美元资产来看,“广场协议”是为了打击美国的最大债权国 ——日本。 在经历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日本于80年代末期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日本又逐次经历了痛苦的经济泡沫爆发、崩溃、通货紧缩乃至一蹶不振的长期停滞。撇开经济从高潮到衰退背后的制度性因素,无可否认,广场协议带动的日元大幅升值是日本经济发生转折最直接的祸首。

 

    事实已经证明美国对自己的盟友都下狠手,何况是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意识形态的区别不是对其打击的主要原因,最重要的是看你对其地位威胁有多大?美国如同黑社会大佬,如果下属有能力威胁其大佬地位时,就算是左膀右臂也会不择手段地将其剪除。如今世界经济陷入金融危机之中,中日欧这三个最大美国债权国(把欧盟暂且当一个国家)不知谁又会成为美国的打劫目标?美国对人民币升值念念不忘,日欧则在旁鼓噪,但愿政府能顶住压力。

 

    特殊样板:印度的西式民主学得有模有样,但威胁程度尚小。

 

    1947年印度独立后,便将英国殖民主义时期确立的议会制度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它在形式上是与西方、特别是与英国的民主政治体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套制度的雏形早在19世纪中叶英王接管东印度公司以后就已经开始实行,印度的政治精英和官僚阶层对这套政治制度既熟悉又欣赏。因此,在英国殖民主义者向印度和平移交政权的同时,印度的统治阶级也自然而然地承袭了它所建立的议会民主制度。

 

    印度的西式民主学得有模有样,美国“厚待”印度,限制中国是源于意识形态的不同吗?非也,中印两国虽都具备挑战美霸权的先天条件,但印度在“软件”上缺失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1.谈到软件印度的软件转包很牛啊,但这里说的“软件”是指国家发展的非物质条件,印度想比中国在学习能力方面差得太远。有人说创造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最为重要。可我要提出的是对于相对落后的国家比如中印来说,学习能力才是至关重要的。创造不是凭空幻想出来的,个人创造力是建立在雄厚的理论基础知识之上的,加上刻苦实践与灵光闪现,人类历史上的大都重大发明与发现都是如此。从美日韩的“发家史”不难看出,他们都曾经落后,都经历一个漫长的学习模仿阶段。在学习阶段渐渐积累基础,在基础知识达到一个高度后才进入以核心创造力为国家主要发展动力的阶段。

     当然这在我们学好的方面学得快,这坏的方面也不赖啊!比如说这西方泛滥的性自由风潮,在现今的中国大行其道。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我们要运用自己的眼光去拿来。”我们要学其精髓去其糟粕,我们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坚决抵制西方"烂的”。估计中国至少还得苦学二十年,才可能达到以创造力为主要发展动力的阶段。印度就差得更远,最少还得学50年。当然这种学习能力是可以慢慢培养出来的。但当印度学到一定程度后,肯定也会受到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制约和防范,就像中国现在遇到的情况。就是因为印度现在的“学习能力”太差,西方才给他如此优厚的“学习条件”。当印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这扇学习之门势必会有所限制!从印度的“阿琼”主战坦克发展历程就可以窥知印度的学习能力。1974年3月,印度政府就正式批准了“阿琼”坦克的研制计划,但直到10年后,首批2辆样车才问世。1988年,在对“阿琼”进行技术测试后,研究人员发现了许多严重技术问题,使得研制计划再次拖延。1991年,印度陆军实在不满意“阿琼”的性能,曾要求放弃这个项目,但未获政府批准。由于贪大求全,加上自身技术力量薄弱,印度只好借助国外专家,结果造成各子系统之间难以匹配。此后多次试验,“阿琼”仍无法满足军方提出的各项技术指标。军方在1995年的试验报告中,曾列举了“阿琼”坦克的十大问题,印度陆军更是直接称“阿琼”为“不适宜上战场”。国际上众多的坦克配件厂商可供印度选择,但他就无法将其合理捏合到一起。引进的最主要目的是吸收消化其技术,积累基础知识,慢慢向自主型自创型过渡 。缺乏学习能力对于印度的发展将是致命的,中印两国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将决定两国的发展高度。 

    2.另外美国表面上的对印友好,实为利用印度对中国实施围堵和遏制。中印两国发展关系最大障碍在藏南问题上。两国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认定藏南是本国领土,这块曾经爆发过战争的土地成为两国关系的死结,这就给了美国可乘之机。一方面通过对印的军事援助给中国施压,从而将日本到中亚的防线串联起来;另一方面挑起中印军备竞赛将不利于两国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印度极为不利。因为印度的工业基础和军备自给太差,为应对藏南问题,不得不将本可以投入到科研教育方面的经费挪用购买军备。从这方面来讲,印度只可能是美国的一个战略平衡点,而绝对不可能成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如果美国是真心与印度交朋友,那么他应该尽全力提高印度的工业基础和军工生产能力,而不是或借或卖军火给印度。随着中国实力的不断增强,这个平衡点对于美国也会越发的重要。为达到利用印度的目的,美国给印度开出的条件也会越来越“优厚”,别说f-16就连f-18甚至小鹰号航母都舍得卖给印度。当然啦,至于核心技术印度就甭想触及了!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虽然中美意识形态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中美之间的碰撞并不是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美当局在面对对其霸主地位威胁程度不同的国家,采用了利用、诱骗、打击、遏制、瓦解等不同的策略。国际上所谓的意识形态差异论只是美国及西方大国利用的说辞、借口而已。在面对中国时本身意识形态上就存在差异,毫无疑问攻击中国的人权、民主制度就成了美当局遏制中国策略的首选手段。美对中处处强调其在人权、民主制度上的优越性,意在蛊惑人心、搞垮政府,最终达到消除中国对其地位的战略威胁潜力;也是想以此借口蛊惑西方盟友协助他围堵、遏制中国。对于如今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加以审视,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以自身制国方略和法律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来解决,而不是全盘否定党和政府、全盘西化!我们也想同这个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搞好关系,但即便是全盘西化也难逃美国的全力打压。我们只有坚定不移的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警惕和预防前苏联的悲剧重演;在坚持改革开放和党的正确领导、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基础之上,有所作为!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中国的稳定发展是离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 中印边界冲突深度分析
  • 中国军方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了悍然大波
  • 防止“和平演变”: 毛泽东晚年一大战略思考
  • 国企改革与奶农、奶牛、牛奶
  • 所有跟帖: 

    广场协议不可能在中国重演 回复:中美之间的碰撞主要是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吗? -Chiyankun- 给 Chiyankun 发送悄悄话 Chiyankun 的博客首页 (466 bytes) () 11/17/2009 postreply 16:48:34

    纽约时报说“伊朗和汇率都碰上铜墙铁壁”,中国现在有了保护自己的铜墙铁壁 回复:广场协议不可能在中国重演 回复:中美之间的碰撞主要 -Chiyankun- 给 Chiyankun 发送悄悄话 Chiyankun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1/18/2009 postreply 05:58:09

    不知你说的意识形态是否指的是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思想? -走石飞沙- 给 走石飞沙 发送悄悄话 走石飞沙 的博客首页 (548 bytes) () 11/18/2009 postreply 00:52:11

    回复:中美之间的碰撞主要是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吗? -少校营长- 给 少校营长 发送悄悄话 (385 bytes) () 11/18/2009 postreply 11:59: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