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 第一神童 如今 出家为僧(图)

来源: GT3 2008-12-28 07:25:2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169 bytes)
中国科技大学一九七八级少年班最耀眼的“神童”宁铂的命运令人深思
昔日 第一神童 如今 出家为僧(图)
2005-07-22 00:00:00 组文图据《南方周末》

背景资料为少年班入学资料,中为宁铂,右为谢彦波
向春/制图
  核心提示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了江西赣州八中高二年级的少年天才宁铂,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1978年3月,宁铂等“神童”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当年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宁铂被公众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而其后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最后他选择了出家为僧。与宁铂同时代的“神童”也说,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们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因为缺少特定的人文关怀,那些“神童”心中留下难以治愈的“硬伤”。“悲剧神童”是现代版“伤仲永”!应试教育内容的片面性、行为的短期性、目标的功利性,最终只能制造出畸形的人才,是一株株“病梅”,初看起来姿态万千,但却缺少生命力……
  7月1日上午,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的部分成员,回到位于安徽合肥的母校,举行他们分别20多年之后的首次班级聚会。昔日“神童”如今已人到中年,他们中有一半以上来自国外,他们对这所学校颇感自豪。但在他们中国科技大学校史馆里,关于这个班级的陈列却没有这么一视同仁。作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亚勤的名字在陈列柜中非常醒目。与此不同的是,在几张有宁铂、谢彦波和干政出现的图片下面,他们仅仅被写作了“少年班同学”。当年那些家喻户晓的“神童”,如今风光不再,他们的命运发人深思。
  成名
  高校教师写信举荐“神童”
  1977年,宁铂父亲的好友、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致信当时兼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举荐江西赣州八中高二年级的少年天才宁铂。从举荐信发出的那一刻起,宁铂命运因此而改变。其时,中国百废待兴,举贤正是要务。当年11月3日,方毅副总理批示中国科技大学:“如属实,应破格收入大学学习。”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派人到赣州考察宁铂,决定破格录取,又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1978年3月,宁铂、谢彦波和干政等“神童”来到了中国科技大学。那时谢彦波11岁,干政12岁。
  “神童”成为“时代人物”
  “那是宁铂和谢彦波的时代。”中科大校友、盛元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张树新回忆说,“那时他们在整个国家都是绝对的明星。”
  1978年,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据当时的报道,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几乎一夜之间,这个戴眼镜的神奇少年为整个国家所熟知,被称为“神童中的神童”。
  这一年最吸引读者的新闻是,13岁的宁铂与方毅副总理下了两盘围棋并获全胜。报刊上发表了宁铂在中科大校园葡萄架下读书的照片,这个葡萄架很快就成了新生和外来客必须参观的地方。宁铂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如此之高,以致20多年后,有人把他与朱伯儒并列为当年的“时代人物”。
  手抄本传播“神童”故事
  人们对宁铂的兴趣之浓厚,已使报纸的传播能力不能胜任,他的故事甚至成了手抄本的题材。受宁铂影响最深的是当时的孩子们。这个超乎寻常的“第一神童”刺激了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促使他们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一些受到激励的孩子效仿宁铂,开始超前学习并跳级,另一些孩子则备感压力。“当时父亲拿着报纸,对我说,‘看看人家宁铂,再看看你!’我立刻觉得,如果宁铂愿意做他的儿子的话,父亲一定会把我像垃圾一样丢掉。”多年以后,毕业于北大物理系的习路平回忆说,“那种痛苦、伤心的感觉我至今不能忘记。”
  197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后来成为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的张亚勤在一篇报告文学中第一次知道“神童”宁铂的事迹。6个月后,他也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这一年,安徽省庐江中学的干政看到了这些手抄本中的一份。在考入少年班之后,干政告诉老师,他记得那份手抄本被太多的人传阅,纸张又破又旧。
  “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
  很快,谢彦波天真的微笑、算术板书的背影,也出现在了媒体刊登的照片上。“宣传宁铂是因为他最有名,”一位当年的少年班校友说,“宣传谢彦波则是因为他年龄最小。”尽管他还系着红领巾,又是一个畏惧与人交往的孩子,还是被安排经常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
  许久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宁铂曾经说,自己是时代需要的产物。如今,谢彦波也持相似的观点。他们都曾表示,如果青春可以重来,他们决不会再读少年班。
  个中原因,正是多年以来甚少公开过的事实:在那宁铂与谢彦波的时代,两个主人公自己却忍受着苦闷的煎熬。
  逃避
  少年遭遇早恋苦恼
  直到毕业之后很久,宁铂还在不断地回忆自己赴中科大报到前一天的那个上午。那天他被倪霖叫到了家里。倪霖说,自己对他有两点担心:一是宁铂被捧得太高,如在天上,希望他自己能够清醒认识;二是跟别的孩子不同,宁铂早熟,早恋倾向严重。
  比当时大多数孩子早得多,宁铂11岁就进入了青春期。这使得他相对成熟,在学习时拥有比同龄人更强的自控能力。不过发育与年龄之间的落差,似乎又让他饱尝苦闷的滋味。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不仅擅长围棋、中医,还是张树新组织的“星期天”诗社的成员。尽管如此,以当时中科大11∶1的男女生比例,以及他的比别人更小的年纪,实现浪漫憧憬的机会还是相当渺茫。真正的苦恼大约出现在16岁左右。宁铂的校友张树新回忆说:“当时明显看得出来,他对女孩子感兴趣,”她对宁铂的印象是,极端自尊,又极端自卑。但她相当欣赏宁铂的一点:尽管看上去似乎不通人情,实际上他却相当绅士。
  打算学天文学校不批
  即便是在“神童云集”的少年班里,宁铂的聪明程度也让大家钦佩不已。不过,他在课业方面的表现并不出色,不及格的科目甚至多过了一般同学。“其实当时宁铂就不行了。”27年后,当年的同学彭兴说,“他的成绩很一般。”
  尽管如此,一条通往圣殿的道路一直铺到了宁铂和谢彦波的面前。这座圣殿就是在当时中国科学界红极一时的理论物理。但在赣州八中时,宁铂的物理成绩就在各科目中较弱,他对它缺乏兴趣。入学一年后,少年班学生开始选系。宁铂告诉汪惠迪老师,“科大的系没有我喜欢的。”汪惠迪帮宁铂打了一份报告,请求调到南京大学去学天文。这是他第一次试图离开科大,也是失败得最干脆的一次。“因为科大不愿意放走这个名人。”如今汪惠迪说。对天文学的爱好受阻之后,宁铂把它转向了对神秘主义“星象学”的研究。
  “剥夺了我享有的生活的权利”
  离开少年班16年后,宁铂曾私下回忆说,自己当时的痛苦主要还是来自于舆论的过分渲染。
  “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他说,“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本科毕业之后,他留校任教,并在19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讲师。不过,这已经是他能创造的最后一个纪录了。
  无人倾听“第一神童”倾诉
  他曾三次报考研究生,但都是连考场都没去。在第3次退缩时,学校的一位老师抓住了他,逼他去考,他声称,再逼的话他就逃跑。宁铂一直想逃跑。他很少做物理学科的研究,却把大量时间用于围棋、哲学和宗教。1988年结婚之后,他练习气功,吃素,与常见的生活习惯渐行渐远。1993年,因为与妻子的一次小口角,他跑出家门,四处游荡了半个多月。这之后两年间,他一度下海,最远跑到了海南,最终却不得不回到科大。
  1998年,宁铂参与了一次央视“实话实说”节目,探讨“神童教育”。当年的一则报道说:“节目录制期间,宁铂频繁抢过话筒发言,语速很快,情绪激动,猛烈抨击‘神童教育’。周围观众不时发出笑声,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第一神童”的倾诉已经无人倾听,属于他的时代彻底烟消云散了。
  传言如今“已经是高僧”
  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2002年宁铂前往五台山出家,很快就被校方找了回去。再一年后,他成功了。他在近代物理系的一位前同事告诉记者说,宁铂出家去了云南。另一位老师则说,他去的是峨嵋山。事后记者向宁铂的父亲宁恩渐求证,两种说法都被否定。宁恩渐在电话中对记者说,在6月,宁铂受邀到湖南一带的几个寺院里讲授佛学。在父亲和姐姐的帮助下,宁铂购买了电脑,随身携带。他可以上网,偶尔通过网络与父亲联络。
  在昔日的同学中,有传言说宁铂在佛学方面颇有造诣,如今“已经是高僧”。在一家网站上,记者找到了宁铂建立的一处同学录,成员只有孤零零的一个,就是他自己。网站记录的建立时间表明当时他已出家为僧,那是2004年元旦的晚上。
  新闻背后
  父亲: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
  5月19日,记者找到了宁铂出家前位于中科大北区的住所,不过很快就被邻居告知,宁铂的前妻程陆华早已搬走。次日,记者见到了程陆华,同来的还有她与宁铂的儿子。她说:“我只想过平静的生活,已经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她透露,一年前她拒绝了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的约请。她表示,自己对宁铂的现状一无所知。“很久没有联系了。”她说。
  出家之后,宁铂确实切断了与俗世的联系,除了他的父亲宁恩渐。他的父亲宁恩渐与儿子一样,也在躲避着原本熟悉的世界。宁恩渐承认,自己不得不追随着儿子,在逃避中度日。“离开赣州就是为了离开老环境。”宁恩渐提到了自己作为父亲的羞耻感,“现在不是我自己抬不起头来,是我们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啊。”
  同学:神话破灭不再神奇
  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
  据他们的老师汪惠迪说:“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得以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但又因和导师关系紧张而中途回国。随后,谢彦波接受了物理系教师的工作。很快他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总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
  干政与谢彦波的轨迹惊人的相似:都是在普林斯顿,都是学理论物理,都是与导师关系紧张。回国后,中科院的一位主管老师找到了干政,希望他回物理系,干政拒绝了。此后,他被发现有精神疾病。在合肥一处离中科大东区不远的居民小区,他多年来与母亲相依为命,几乎与世隔绝。外部世界没有关于干政的消息,干政也没有外部世界的消息。当记者告诉他宁铂已经出家了时,他说:“是吗?我不知道。”语气平淡,似乎在意料之中。
  老师:眼看着一切却无能为力
对于宁铂、谢彦波、干政这3位“神童”的人生路,当年的班主任汪惠迪感到难过,但是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各个方面的因素,宣传、压力、体制、教育方式,都对这几个特殊的孩子不利。”她说,“可是,我们眼看着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当时她不希望这几个最有名的孩子受到太多的报道,也一再告诫他们一定要把自己当作普通人,但均收效甚微。



视频: 实话实说 话说神童(1998)

http://v.yo/v_show/id_XMTIzODM0MzY=.html

所有跟帖: 

普通就好 -外乡人- 给 外乡人 发送悄悄话 外乡人 的博客首页 (52 bytes) () 12/28/2008 postreply 07:32:41

其实少年班出来的多数还是不错的。 -千里一盏灯- 给 千里一盏灯 发送悄悄话 千里一盏灯 的博客首页 (78 bytes) () 12/28/2008 postreply 08:55:39

人各有志. 做个和尚和做个学者相类吧. 和尚不能象学者一样喳呼倒是真的 -worriedmom1- 给 worriedmom1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8/2008 postreply 14:37:48

赞。他在寻找最真实的东西 -changjia- 给 changjia 发送悄悄话 (20 bytes) () 12/28/2008 postreply 16:10:10

回复:出家总比出事好,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dahaiyang- 给 dahaiyang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29/2008 postreply 10:31:31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