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多 来源:北京青年报

来源: 莫明其妙 2008-08-05 19:18: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912 bytes)
为何单亲家庭的孩子问题多
http://fashion.people.com.cn/GB/6346823.html
2007年10月08日09:47 来源:北京青年报

  38岁的米兰去年离婚了!今年米兰却后悔了!不到一年时间,她痛苦地发现,女儿米小兰变了:性格沉默了、成绩下降了……上周竟然有一天晚上没回家。米兰困惑了:怎样才能不让孩子因单亲而成为折翅的飞鸟呢?记者调查获悉,随着离婚率越来越高,单亲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家长和教师都很头疼的事情。

  两个关于单亲孩子的故事

  老师布置用全家几口人编题,单亲孩子无法完成

  与妻子离婚两年了,张品正含辛茹苦地一个人带着儿子过。周一上午,张品正突然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你家孩子的作文怎么还没有交?”张品正赶紧问:“什么作文啊?”老师回答:“妈妈让我感动的故事。”张品正听了哑口无言。

  这样的例子并非个别。在西城区举行的中小学心理教育成果展示会现场,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林崇德就给记者又讲了一个故事:某小学一年级的一名离婚子女,听完数学教师布置的“回家数数家里有几口人,明天来学校做编题的练习”作业后回家后抱头痛哭,后来一提起这类编应用题的练习就心生恐惧。

  释放后的中学生六次盗窃,第二次被送进了高墙之内

  17岁的小扬日前再次被送进了看守所,他是在第一次释放后连续犯了六次盗窃。提起自己目前如此堕落的原因,小扬泪流满面地说痛恨自己的父母:“他们两人在我上小学时就离婚了,可谁也不愿意带我到新家庭一起生活。”

  小扬告诉记者,自从父母离婚后,他就只能自己靠自己生活。“有时我饿啊!谁给我吃的我就听谁的。”小扬哭着说,“于是我就和一帮社会不良青年混在了一起,前年因盗窃被判刑10个月。总以为父母会因此怜悯我,可是我绝望了,他们对我仍然不理不睬,我恨他们:为啥只生我而不养我?!”两组关于离异家庭的数据

  草率结婚又轻率离婚的人数持续走高

  2006年北京共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五分之一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在这些离婚夫妻中,“80后”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调查涉及的“80后”离婚案件中,有90%的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

  父母离婚损伤孩子智力,对男孩影响更大

  北京师范大学对来自全国27个省市900多个离婚家庭子女和800多个完好家庭子女的调查结果有个惊人发现:离婚家庭子女的智力因其父母的离异而受损伤。林崇德教授指出,通过深入的个案调查发现,多数离婚家庭子女经常无故旷课,扰乱课堂秩序,作业马马虎虎,抄袭别人,甚至不完成作业。所以,他们中间有不少人成了班集体中的“差生”或“个别生”。林崇德教授说,研究者将7岁到13岁离婚家庭子女和完好家庭子女在推理、认知与学习成绩临界比率作比较发现,在各个年龄阶段,父母离婚对子女来说,学习成绩受到影响最大。

  这份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问题行为和亲子关系上,离婚对男孩的影响更大。林崇德指出,尽管原因很复杂,但主要的因素还是子女的归属问题。据调查,父母离婚,80%以上的子女归母亲抚养,这就会带来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母亲抚养的家庭中,男孩失去了父亲角色的仿效榜样,也失去了父亲特殊的爱以及权威者、决策者角色的熏陶,造成了男孩榜样的缺失和社会期望的矛盾,只是男孩产生比女孩更多的焦虑、依赖和反社会倾向。”林崇德教授说,

  “离婚后的单亲家庭,母女在一起比母子在一起更能获得社会支持,母女的情感纽带比母子的情感纽带一般地要更紧,所以,离婚家庭的女孩在情感上比男孩恢复得快些。”

  两个关于单亲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

  将孩子作为砝码,把孩子拖入到自己和对方的“离婚大战”中

  调查显示走入这种误区的单亲家长占总数的40%左右。“实际上这是最要不得的做法。”留美高级心理医生王瑞文说,“因为这样做会使孩子心理上受到很大很大的伤害。当时孩子真的会站在你这边,去维护你的利益,去和你一起和自己的另外一个亲人去吵、去闹、去斗争,但是等到斗争结束后,孩子就会突然发现自己空落落的,什么都失去了。”王瑞文建议,如果父母有矛盾了,那么就把这个矛盾限制在你们的关系中间,不要把孩子拉进来,你们能够和孩子说的仅仅是:“爸爸妈妈都爱你!现在爸爸妈妈有矛盾了是爸爸妈妈的事,跟你没有关系。”

  以孩子之名讨要生活费等,在孩子心中培养对对方的怨恨

  调查显示:走入这种误区的单亲家长占总数的36%左右。王瑞文举例说,那个妈妈老是对儿子说:“去!你去!找你父亲要钱去,他这个月生活费还没给呢!” 这样孩子会听妈妈的话去要钱。但是孩子在父亲的面前乞讨的感觉很不好,他会因此非常恨他的爸爸。而父亲呢,感觉自己的儿子被他妈妈当枪使了,所以对他儿子常常也没好脸色看。王瑞文建议,夫妻离婚了,包括抚养费等在内,都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正常获得,千万不要把孩子当作“枪手”或者“讨债人”。两种主要解决孩子健康成长的方法

  由于父(母)亲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或者疏于教育,单亲孩子往往会成为问题少年。离婚是否就意味着孩子也将失去幸福的未来?答案是否定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法官妈妈尚秀云、著名教育家孙云晓等指出,要想让单亲孩子成为不折翅的飞鸟,家长必须要解决好两个问题。

  离婚的时候首先要解决好孩子的教育问题

  年轻的父母们不要轻言离婚,作为父母,自然要为自己的未来幸福着想,但也应该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我们不要只生孩子不养孩子,在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同时却忘记了要为孩子的幸福生活作些规划。不管父母因为什么原因而分手,一定要在离婚前解决好孩子的教育问题。法官妈妈尚秀云指出,对于一桩失败的婚姻,离婚可能是男女双方的一种解脱,可是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因此她提醒为人父母者,离了婚千万别忘记对子女应当履行的法定责任,包括教育的责任。

  关系离了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仍要“结合”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研究员首先指出,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是正常的孩子,没有必要给孩子营造一种“缺爹少娘”的残缺感,关键在于离了婚的父母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仍要“结合”。“离婚并不丢人,父母离婚了,对于孩子来说,父亲还是父亲、母亲还是母亲,父爱母爱依然存在。”孙云晓说,“因此,原来该怎样教育孩子,现在仍然要怎样教育孩子,并且还要生活得越来越好!”

  孙云晓认为,离婚是夫妻之间的事情,跟孩子没有关系。作为抚养方的父亲或母亲,要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最高原则,搁置或化解个人的恩怨,与对方达成合理友善的教子协议:允许孩子和对方有一定的相聚时间,最好能具体协定,比如要求对方每周陪孩子半天以上,带孩子看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等,让孩子享受完整的长辈之爱;同时要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不要让孩子因看到双方痛苦的表情而感到压抑,请记住父母积极的精神面貌会给孩子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孙云晓、尚秀云、周弘等教育专家都指出,离婚的父母只有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没有“离婚”,那么孩子就还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家庭教育的功能就不存在缺失问题。(邓兴军)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