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打败猛禽战机根本出路:提高体系战斗力 zt

来源: 我was一个兵 2008-05-12 05:26:05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224 bytes)
解放军打败猛禽战机根本出路:提高体系战斗力

2008年05月12日 兵器知识 作者:王旭东


许多国家相当长的时间里,将面临着以三代机来抗衡美国四代机的问题。


中国国产最新型歼10战机与猛禽相比还存在整整一代的差距

  作为世界上性能最优异的战斗机,“猛禽”鹤立鸡群,自工业革命以来,恐怕还没有哪种常规武器获得过如此巨大的技术优势。环顾五洲,除美国之外,无论是空军大国还是空军强国,目前均是“三代机”当家,至多弄出个“三代半”,“猛禽”的优势凸显无疑。“猛禽”盘空,风起樯动。在未来的八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大多数的空军将领们都会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怎样打“猛禽”?

  在“猛禽”面前,三代机将如何作为?

  一个大课题

  用三代机抗击四代机,是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


  目前,世界各空军大国或空军强国的主力是第三代或三代半战斗机,像美国的F—15、F一16、F/A—18,俄罗斯的苏一27、米格一29、米格一31,法国的“幻影”2000和“阵风”,欧洲多国的“台风”,瑞典的JAS一39“鹰狮”,中国的歼一10等(“阵风”、“台风”属于三代半)。唯有美国的F一22A“猛禽”成为世界上唯一投入现役的第四代战斗机,F一35目前还处在试飞阶段,俄罗斯的第五代战机尚在研制过程中(S一37“金雕”和米格1.44均为俄五代机的技术验证机),其它国家的四代机大部分在方案论证阶段。除F一22和F一35之外,俄罗斯的PAK.FA(俄五代机,苏霍伊公司的工程代号为T一50)可能将率先装备部队,现在看来,PAK.FA在五年之内难以形成规模战斗力。可以肯定,在十年之内,除美国之外,各空军大国和空军强国的主力仍将是第三代或者三代半战斗机。许多国家相当长的时间里,将面临着以三代机来抗衡美国四代机的问题。

  诚然,战争是一个极其宏大的舞台,“单一武器制胜论”早已过时,对一种武器的抗衡和制约,有多种多样的手段可供选择。怎样打“猛禽”?怎样抗击四代机?不仅仅是制空战斗机的事情。但是作为以敌方战机为作战对象的制空战斗机,抗击四代机是其本份所在。

  以F一22A“猛禽”为代表的四代机,相对于三代战机具备了相当大的技术优势,典型的技术特征概括起来有六点:一是隐身,二是超音速巡航,三是超机动性,四是短距起降,五是高度综合和智能化的航电系统,六是良好的保障性能。在如此多的技术优势面前,三代机的确十分被动。但是,战争的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先进的武器都有它致命的弱点,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不胜枚举。在越南战争中,米格一17不是也常常击落当时最先进的二代战机吗?更何况,“猛禽”们还没有经受过实战的考验,眼下的战术性能还是基于试验场的数据。总之,研究怎么用三代机来抗击四代机,不仅是必要而迫切的,而且是可行的,这个命题绝对不是一个伪命题。

  那么,如何来破解这个大课题呢?无非是两条途径,一个是技术途径,一个是战术途径。不断改进现有的三代机,使之缩小与四代机之间的技术差距;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战术创新,削弱对方的优势,弥补己方的不足。

  技术途径:改进三代机

  对三代机进行技术改造,不断升级,已经成为世界军机领域的趋势。一方面是军事力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猛禽”带来了“鲇鱼效应”:另一方面,三代机在设计之初就留下了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目前对三代机改进的重点集中在几个方面。其一,改进综合航电系统。着重提高远距离探测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换装相控阵雷达、调整数据总线、升级软件系统等。其二,彻底改进三代机的信息交联能力,提高网络中心战能力。最基本的要求是,其它空中平台探测到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递到本机,这样可在相当程度上削弱隐身飞机的隐身作用。这类改进的难点还不在于信息的收集和传输,而是大量信息的鉴定和分发。其三,大幅度提高电子对抗能力。电子对抗是三代机保存自己、缩小差距的重要措施,改进的重点在电子警戒和电子干扰两个方面。其四,配装更先进的机载武器系统。着重改善作战效能,提高中距、远距空战能力。其五,尽可能改善隐身性能。通过使用反雷达涂料或涂层,适度改变飞机外形等措施,降低飞机的RCS,使之达到“准隐身”的程度。

  美国在三代机改进方面颇费工夫。美国空军对F一15C/D和F一16C/D的不断改进,将一直持续到其后继机F一22和F一35完全替代为止,美国海军则在不断改进F/A一18。美国人对三代机的改进往往将换装先进的机载雷达放在首位。特别强调提高网络中心战能力和对先进武器系统的支持。俄罗斯坚持自己的空军作战思想。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弱势和不足,在其五代机迟迟难以出台的背景下,不断推出米格一29和苏一27的新改型,他们为了强调改进优势。甚至连名称都改变了。在2007年8月的莫斯科航展上,展示了米格一29的最新改型米格一35D和苏一27的最新改型苏一35—1。俄罗斯的三代机改进特别注重动力装置、空战机动性、智能化座舱,以及光学探测设备等。

  经过改进的三代机能达到“猛禽”的水平吗?我们分析一下。先看隐身。由于四代机的隐身至少70%是靠外形设计达到的,三代机单靠涂料或部分外形改动。不可能达到四代机的水平。再看超音速巡航。三代机采用大推重比发动机有可能实现超音速巡航,但原型机的阻力特性没有大的改变,实现这样的超音速巡航将付出非常大的代价,基本不可行。三看超机动性。三代机也被称为“高机动性战斗机”,机动性曾是它们最大的亮点,如果采用推力矢量技术,应该能够达到四代机的机动能力。四看短距起降。如果采用大推重比的推力矢量发动机和先进的刹车技术,可以达到四代水平。五看航电系统。三代机完全有条件配装四代机水平的航电系统,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只需要考虑在经济上是否划算。最后看保障性。笔者认为,除JAS一39“鹰狮”之外,改进后的三代机难以达到四代机的保障水平,因为这个差距是在顶层设计时埋下的,后天很难有大的改进余地。总之,经过改进的三代机在六个特征指标中,有三个可以达到四代水平。另外三个则达不到,其中在隐身方面的差距难以弥和。

  那么,三代机的改进型能抗击“猛禽”吗?最大的疑问还是在隐身方面。如何发现“猛禽”而不被“猛禽”发现是问题的关键。敌人知道你的所在,你却不知道敌人在哪里。交战的主动权就会掌握在敌人手中,你无法实施先敌攻击,你也很难实施超视距打击。甚至你无法实施针对性的电子对抗。当然,三代机也有自己的优势区,比如,近距范围就是三代机的优势区,外挂式武器在发射方式上也算优势。强大的电子对抗能力也有可能成为优势,等等(当然,反过来说,“猛禽”也会调整战术,尽量避免和三代机进行近距格斗)。可以说,用改进后的三代机打“猛禽”依然“不好打”。然而,现代战争是体系之间的对抗,未来的战场环境极其复杂。智慧与勇气等人的主观因素永远是左右战争的基本要素。从这些方面出发,如果我们充分发挥体系战斗力、巧妙利用战场环境、大胆进行战术战法的创新、开发针对性的技术手段(比如针对相控阵雷达的手段)。用三代机来抗击四代机也是完全可能的。“不好打”并不等于“不能打”,这两类飞机之间的对抗还没有到“不能打”的地步。


俄罗斯推出最新型苏-35-1多用途战机

  战术途径:被动之中求主动


  技术能力的不足必须通过战术途径来弥补。历史一再证明,正确的战术思想、巧妙的战术运用、创新的战术动作,以及合理的力量编成,是以弱胜强的重要手段。战术同技术一样,都是高度智慧的结果,其影响因素甚至比技术还复杂,鉴于此,笔者在这里只谈战术原则、战术要素和力量编成等问题。

  用三代机抗击四代机。必须明确的战术原则就是:在被动之中求主动。技术决定战术,三代机相对于四代机的技术劣势。仅通过技术改进是难以找平的,加上战术途径也不可能全面地“化劣为优”。被动是一个总体趋势,主动只能是局部的主动、某些环节上的主动。

  好,下面我们分析具体问题。

  首先看战斗队形。现代空战以双机为基本战术单位,过去的双机队形强调目视联系和火力支持,长机在前、僚机在后,最大的间隔、距离(飞机的横向距离叫“间隔”,纵向间隔叫“距离”)只是几百米的量级。若打四代机,必须采用更大的疏散编队,间隔、距离应在10干米以上,同时采用相当大的正高度差或负高度差,两机之间通过数据链路形成信息联系。这样,将大大扩展搜索、探测范围,前面的飞机担负诱饵、佯动、支援任务,应该作为僚机,后面的飞机作为长机负责主攻。这样做,可以削弱“猛禽”们的隐身优势,便于发挥中距弹的作用。依此思路,中队队形也应该编成诱饵,佯动、攻击两个分队,以扩展搜索、探测范围为至要。

  再看空战五环节。传统的空战包括了五个阶段,或者五个环节:搜索、接敌、攻击、格斗和退出战斗。搜索:面对“猛禽”,单靠三代机本身的能力要做到“先敌发现”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便是配装了同样的雷达也做不到,因为你的RCS比人家大几十倍甚至上千倍,必须依靠其它飞机(预警机等)、卫星,还有陆基、海基平台探测到的信息及时发现目标,当“猛禽”打开弹舱或雷达开机的时候,则有可能利用机载雷达锁定目标。接敌:过去的接敌方式主要是高速接敌和利用云层接敌、超低空隐蔽接敌等三种,这些方式对付“猛禽”没有意义,必须在接敌过程中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即电子隐蔽接敌。一方面,电子干扰对付“猛禽”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可逃避“猛禽”先敌攻击的中距弹打击。攻击:在发现目标后,迅即发射中距导弹,边攻击边接敌,或者边接敌边攻击,攻击和接敌这两个环节可能将会融为一体。过去强调“首发命中”的重要,但对付“猛禽”,“首发命中”是很难达到的,此时发射中距弹主要为达成近距格斗创造条件。格斗:打“猛禽”近距格斗是不能忽视的,因为这正是三代机的相对优势区,达成近距格斗就意味着“猛禽”的优势荡然无存。归结起来,用三代机打“猛禽”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体系能力实施探测、搜索。采用边攻击、边接敌的电子隐蔽突防。力争达成近距格斗的局面。

  三看协同动作。尽管“猛禽”也只是作战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但它确实是一个高技术的玩意儿。它实际上代表了一个作战体系的水平,因此,力量协同之重要不言而喻。这种作战协同不仅是战斗机之间的协同,还有攻击分队、佯动分队、掩护分队、甚至诱饵分队之间的协同,还有战斗机与保障飞机之间的协同。空中力量与航天力量的协同,空中与地面的协同等等。协同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间上的一致性,作战信息要实时传递,协同动作要同时进行。

  最后看作战指挥。越南人用米格一17打F一4、F一104,取得了连美国人都倍感震惊的战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依靠地面指挥所的准确引导,“依靠地面引导”曾一度发展为苏式防空作战的典型模式。用这种模式来打“猛禽”肯定是不行的,一是地面指挥所的覆盖面积有限,二是地面指挥所对空情掌握滞后,三是地面指挥所容易招致敌人的先期打击。打“猛禽”的前线指挥机构(战术级)必须由空中预警指挥机来承担。

  根本出路:提高体系战斗力

  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的对抗必然从作战平台与作战平台、作战单元与作战单元之间的较量。转变为依托信息系统,将情报侦察、指挥控制、火力打击、综合保障等无缝链接所形成的作战体系之间的对抗。因此,研究如何打“猛禽”的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提高整个体系的战斗力。

  迄今为止,军事上的以劣胜优,基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整体劣势的情况下,通过营造和形成局部优势取得局部胜利,通过累计局部胜利完成整体优劣转换:二是以综合优势来对抗比较突出的单项优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三代机打“猛禽”。应该属于第一种情况。

  在整体劣势的情况下。用三代机打“猛禽”,除了前面谈到的技术途径和战术途径之外,同样需要站在体系对抗的高度进行一番宏观思考。首先。军队的整体形态与对手不应该存在“形态差”。差距只能表现在“年代差”上,否则取胜的机会不大;其次。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创新性的思维、创新性的手段来弥补现实的差距;第三,用智谋、勇气,以及高昂的士气抵消对手在物质层面的优势;第四,要抓住“猛禽”的弱点,哪怕是一个微小的瑕疵、一个不起眼的环节都不能放过,弱点抓多了。才能达到聚优克敌的效果;第五,要特别注重信息作战能力建设,在信息时代。信息优势对其它作战优势的决定性作用已经凸显无疑,局部作战优势依赖局部信息优势。越南人之所以用米格一17打下美国的二代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掌握了作战区域里的信息优势。第六,必须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有效的作战指挥控制系统,这个指挥系统必须具备“网络体指挥”、

  “球心指挥”和“实时指挥”的特征。

  需要再一次指出,在未来战争中。用三代机打“猛禽”不是唯一的选择,也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有专家提出用弹道导弹突击“猛禽”的基地机场,这是打鸟窝的办法,杜黑先生在几十年前就认定这是夺取制空权最有效的办法;有专家认为既然“猛禽”不好打,那就打它的预警机、打它的卫星、打它的航母,用肢解作战体系的办法达到遏制“猛禽”的目的:有人提出用几架三代机率领一群无人攻击机对“猛禽”实施“狼群”攻击……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想法。战争这个巨大的舞台,给我们每个人都留下了很大的想像和发挥的空间,但这些想法都需要在技术层面和战术层面上进一步地细化。本文权且作为一块砖头,抛出去,以引出读者诸君更多的真知灼见。

  前方有“猛禽”——但我们绝不畏惧,更没有恐慌,因为我军从成立之日起,就在用劣势装备同装备优良的敌人斗争,并且一次次从胜利走向胜利。世界上恐怕没有哪支军队在优势装备的敌人面前。像我们一样镇定和从容,这是我们的心理优势。毛泽东早就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面对“用三代机抗击四代机”这样的世界性课题,真的需要一次广泛的“军事民主”,读者朋友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兵器知识第4期


F-22A猛禽战机对三代战机的整体优势是不容质疑的


俄米格公司推出的最新型米格-35战机


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的台风战机只能算四半代


法国阵风战机除发动机稍弱于台风其他性能均相当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