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美军方学者谈“中国为什么重要”的十大理由 zt

来源: 我was一个兵 2008-04-29 04:53: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237 bytes)
美刊:美军方学者谈“中国为什么重要”的十大理由

2008年04月29日 新华网


新华网专稿:美国《好》杂志网站4月2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为什么重要?”作者是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政策和外交问题专家、畅销书《五角大楼的新地图》作者托马斯·P·M·巴尼特。文章摘要如下。

1.9·11事件后,美国大力打击激进分子在全球的叛乱活动和所谓的“邪恶轴心”,中国虽然是一个潜在的重要角色,却选择了事不关己的做法。

目前,在这一关系中,最令人恐慌的一点是,美中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大大超过了两国在政治和军事———这方面更为重要———上的联系。美国和中国联合起来,全球化的步伐就无法阻挡。但如果两国一再发生争吵,就会导致令人无法接受的危险出现。


美国海军军事学院教授、政策和外交问题专家、畅销书《五角大楼的新地图》作者托马斯·P·M·巴尼特

2.因为在将来中国不会成为我们最大的敌人,而是我们最重要的盟友。

在我国的国家安全部门中,很多人迫切希望将中国描绘成一个不可避免的长期威胁。为什么?部分原因在于习惯使然,因为大多数持这种观点的人都在冷战中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职业生涯,他们无法想像一个没有超级大国对抗的世界。对那些需要填补这个空位的人来说,中国是最佳目标,因为中国的军力增长促使这些鹰派得以声称,美国必须维持一支规模庞大的高科技军事力量,以防与中国发生大规模战争。

笔者的反驳如下:中国的军力增长从历史角度看并不奇怪,美国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成为全球经济大国的过程中同样如此。

但事态发展不会令中国和美国发生冲突———例如,在维持波斯湾地区的稳定等战略问题上?几乎不会。目前,在波斯湾的石油出口中,美国只进口大约1/10,大部分都向东运到了亚洲。

坦率地说,“美国人的鲜血为(确保)亚洲石油(进口)而流”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更让笔者担心的是,继续将中国视为威胁会让我们无法利用中国规模庞大的军队。欧洲和日本都在迅速进入老龄社会,中国在一些不稳定地区的战略利益在不断增多,因此,我们这样做是没有意义的。

与中国的战略联盟会是什么样的?不是仅靠一次峰会就能达成的某种“大协议”,而是通过联合行动逐渐建立互信。

很明显,亚洲是此类合作的一个焦点,但亚洲局势复杂。短期而言,五角大楼新成立的非洲司令部与中国军方,就在非洲合作维和和开展人道主义行动,进行战略对话的效果要好得多。通过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个相对简单的领域,美国和中国能够共同探讨我们这个军事联盟最终可能需要什么条件。

3.因为中国是全球化的总承包商:总是乐于“干活”,拿走你的“钱”,但一旦发现问题,却很难打通“电话”。

全球化冲击了世界上最传统、最落后的那些社会。成群结伙的中国人在全球化的前沿地带自动出现。目前,仅非洲就有100多万中国人,从事着笔者称之为“先发制人的国家建设”的工作。中国在非洲很多地区引发了大宗商品热潮。这是一件好事。

但中国也需要我们的帮助。由于中国人对来自不稳定地区的资源依赖越来越深———到2020年,中国大约70%的石油进口将来自中东,中国必须继续仰仗美国的军事力量。如果美国无法凭借自身力量维护全球安全。中国也无法凭借自身力量取代我们的努力,那么,战略联盟就有了显著意义。

4.中国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它会给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树立或好或坏的榜样。

美国商界面临着关键抉择:投入中国充满活力的市场,或者甘冒错失新一波创新浪潮的风险。

联合国估计,20年后,中国道路上行驶的车辆将是现在的4倍,而且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将远高于现在,请将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然后告诉我这种情况能否持续。

中国人对这一问题并非一无所知。毕竟,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5.因为“拥抱熊猫派”与“敲打熊猫派”的辩论空话连篇。

我被视为“拥抱熊猫派”,声称虽然中国有种种“自私行为”,但美国应将中国视为潜在盟友而不是日后威胁的人。

作为经济决定论者,我认为,经济对政治的影响远甚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因此,我看到中国经济在进行市场化改革时往往很有耐心,尤其是在该国经济向全球化敞开怀抱之际。

“敲打熊猫派”是指那些持如下相反观点的政界人士、作家和活动分子:他们的观点与声称华盛顿必须改变不公平贸易现状并与中国对抗的贸易保护主义者,和对中国不断增加的军事支出持类似论调的鹰派,不谋而合。

最令笔者担忧的是,这场辩论有可能在危机来临时将舆论决定性地导向“敲打派”一边,让美国走上对中国进行经济报复或与之进行军事对抗的道路。

如果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是否会抛售美元(中国目前拥有1.4万亿美元储备),从而令美元急剧贬值?没有人知道确切答案,但明智的观察家们知道,就像前财长劳伦斯·萨默斯所说,从根本上说,中美之间存在一种金融上的“恐怖均势”,这意味着不论谁扣动经济“扳机”,两国最终都将受到致命伤害。

6.因为中国对资源的需求正在以既深刻又反常的方式改变全球市场。

爆炸式经济增长迫使中国从世界各地搜集资源。由于人口太多,中国几乎缺乏所有其它资源:耕地、水、能源和各种原材料。因此,中国要想充当全球化的“制造工厂”,惟一办法就是成为你想得到的几乎所有大宗商品的全球主要进口国,从水泥和铜,一直到石油和天然气。

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

从表面上看,中国似乎在试图阻挠国际社会打击不良行为。但不容忽视的事实是,中国对资源的争夺意味着它不得不与任何人做生意。

7.因为中国迅速而深入地融入制造业,意味着中国产品渗透了你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一定风险。

在听到美国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时,请记住我们与整个亚洲的贸易长期以来也一直存在巨额逆差。

还有一点:数字背后的情况非常复杂。外国企业控制了大部分(大约2/3)出口生产。美国公司在中国的对美出口产业中占据了支配性地位。这意味着,从根本上说,我们的公司雇佣中国劳动力,拿走了大部分利润。因此,如果你认为西方公司在剥削廉价中国劳动力的话,请记住,你是主要受益者。

8.因为转型中的中国与历史上的美国非常相似。

不要试图通过中国自身的历史———和平与战争、统一与分裂的无尽循环———理解今日的中国。请这样理解中国:目前的中国与历史上1880年左右“崛起中的美国”非常相似。

中国正在经历的建设和投资热潮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也很类似。中国的银行和金融业受到了监管,就像1929年前的美国金融业一样。但没有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增速即将放缓。上海已经有4000座———是纽约的两倍———摩天大楼,而且计划再建1000座。

在惩治腐败方面,中国还处于“进步时代”前的美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中国的法律系统需要改过自新,因为中国经济越开放,全球工商界对透明度和司法救济渠道的要求就越高。

9.因为中国虽然是一个文明古国,但它仍是一个成长非常迅速的年轻社会———而且不够平衡。

中国的现代化战略之一是:通过独生子女政策延缓人口增长。

男性比例上升让一些西方人口学家担心,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将不可避免变得侵略成性———不然,如何转移那些欲望得不到满足的年轻男性的注意力?但这有点杞人忧天了。亚洲其它地区的趋势可以作证:例如,欲望同样得不到满足的韩国男性选择了出国,在越南或泰国等国与外国女子结婚。

独生子女政策更深远的影响是,中国将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是在真正富裕起来之前。这种情况在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

历史告诉我们的是:人口老化的国家不是具有侵略性的国家。

10.中国融入世界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尼克松总统1972年恢复了与毛泽东领导下的共产党中国的联系,半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深刻的经济变革得以实现:中国再度作为全球性市场经济大国历史性地出现在世人面前。没有什么比中国崛起更为决定性地塑造了你们的世界,没有什么能比中国当前的发展轨迹更为决定性地塑造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无论好坏。

在数个世纪的相对孤立后,中国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使全球化突破了冷战时期的狭隘基础(西方),取得了目前这种“过半数”地位:全球2/3人口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其余1/3人口也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中国决定重新融入世界是全球化的决定性时刻,意味着除非发生全球性战争,否则已经没有回头路了,只能适应。 (编辑:刘瑞常)

所有跟帖: 

Please read this paper everyone! Great paper!!! -qiba- 给 qib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4/29/2008 postreply 07:51: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