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传来的警钟---俄院士突变“卖国贼”:无奈的“中国航天间谍”zt

来源: 我was一个兵 2008-01-01 00:11:0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127 bytes)
俄院士突变“卖国贼”:无奈的“中国航天间谍”

2008年01月01日 人民网-环球人物


12月,从俄罗斯传出一则惊人的消息:俄航天科学院院士、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出口公司总经理伊戈尔·列舍京,因“向中国转移航天技术”,被判11年零5个月的监禁。

消息刚刚传出,就有俄罗斯媒体认为,列舍京是一些人包装出来的“中国间谍”。

惊人的判决

莫斯科的冬天,寒气逼人。列舍京虽然身上穿着皮夹克,但仍然感受到了夺命般的寒冷。

他习惯性地揉了揉被手铐压得有些生疼的手腕,接着无奈地冲着法官、记者和身边的法警点了点头。他准备接受莫斯科列弗尔托沃区法院对他做出的任何判决——在经过两年多马拉松式的听证与审判后,法院终于要宣判他及三名同伴的罪行了。

法官轻咳两声,开始宣读判决书:“列舍京等四人‘泄露国家机密’,私自转移给中国的情报,可用于制造核导弹及用于航天领域。他们触犯了俄罗斯联邦刑法第三章第189条,即‘有组织地非法出口或转移科技情报’;刑法第四章第188条即‘有组织走私情报’;刑法第三部分第160款,即‘有组织地进行不当行为’。列舍京被判处11年零5个月的监禁……”旁听席上一片哗然。列舍京和他的同伴们,则只能苦涩地笑了笑,随即任由法警带离法院。

列舍京已经53岁,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他的余生可能都得在监狱里耗完。

总经理突然被捕

1991年,俄罗斯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组建了一个下属出口公司——中央机械制造研究所出口公司,主要负责在海外寻找商业订单。此外,该公司也负责管理母公司以及该行业其他企业的国际合作与规划,参与地球遥感系统科学实验的准备工作,及生产小型卫星的组织工作等。

当研究所领导找到列舍京,希望他出任公司总经理时,不少亲友都劝他推辞不干。当时,年仅37岁的列舍京,在俄罗斯的学术界正如日中天,“前途可谓一片光明”。而新成立的出口公司千头万绪,加上当时俄罗斯局势异常混乱,很多人都认为这个位子就是一个“火坑”。然而,生性倔强的列舍京,决定接受挑战。他踌躇满志地赶赴公司总部——莫斯科北郊的航天城科罗廖夫市,开始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

在列舍京的努力下,公司很快就有了效益,先后同美国、中国、欧洲国家等的航空航天组织、企业,签署了150多项航天领域的合同,给俄罗斯带来了巨额收入。

然而,就在列舍京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麻烦来了——2003年12月,俄罗斯司法机关怀疑他“泄露国家机密”,开始对他展开刑事调查。随后,司法机关把他的三位同事也列入了调查范围。当时,由于司法机关并没有限制列舍京的人身自由,甚至还允许他继续出国谈判,因此,坚信“清者自清”的列舍京,也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

2005年10月25日上午8时,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特工和调查官,突然搜查了列舍京在莫斯科的寓所,并将他带上一辆没有牌照的黑色轿车。在列舍京的家里,特工和调查官整整搜查了5个多小时,带走了家用电脑及满满3大箱资料,并查封了书房。两天后,列舍京的律师,突然接到莫斯科列弗尔托沃区法院开出的拘留列舍京两个月的拘捕证。律师当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列弗尔托沃看守所,是间谍嫌疑人和涉及国家安全的嫌犯关押地。

俄联邦安全局给列舍京开出的具体“罪行”是:1996年,为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准备了13份关于“非对称模型在超音速条件下空气动力绕流数学模型”的说明。作为回报,中国公司向列舍京等人,支付了3000万卢布(约合123万美元)的巨款。俄联邦安全局怀疑,该技术可用于“制造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火箭”,也可“利用它们研制载人航天飞船”。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列舍京不断地接受审判,直至今年12月4日被判处11年零5个月的监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