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是怎么发现的?真是李四光?(zt)

来源: kx888 2008-12-03 20:35:28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0 次 (12307 bytes)
大庆油田是怎么发现的?真是李四光?
http://www.mirrorbooks.com/?p=9733
《我们那个年代》:那是个已逝去久远的年代,但让我们再回味一下那年代活过的
人们,发生过的事情。它所叙述的人和事,从建国初到文革,几乎涵盖了整个毛泽
东时代。

一个身高只一米五上下,体重只九十磅左右的男子,该算是其貌不扬吧?但他有经
天纬地之才,相貌虽不起眼,却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来。他出身于浙江宁
波富商家庭,13岁中秀才,19岁出国留学,23岁留学归来,是那时中国第一个洋博
士(比利时鲁文大学地质学博士,1912年)。他创造了13个中国第一,如第一本中
国地质学讲义,第一部中国矿产志略,第一部中国地震分布图,第一本中国地图,
第一部中国山脉志,第一部中国地理通论等等。他为中国地质、地理、地震和矿产
勘测开创了划时代的工作。这个人就是翁文灏。

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多半自命不凡桀骜不驯,可是他的许多朋友都十分敬爱他。地
质学家丁文江在《我所认识的翁文灏》中写道;“……我常对他说笑话道:我根本
不相信世上有圣人。若是有,你总要算一个。”丁文江认为:“他是个性极强的人
而主张温和;他是极明察的人而待人很厚道;他是极清廉的人而处世很平易。”胡
适在《独立评论》中引用一位朋友的话说:“如此天才,如此修养,岂但是一国之
瑰宝,真是人间所稀有。”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已看出中日之战不可避免。1932年,他先后邀请了数十位知
名学者和实业家上庐山讲学谈话。翁文灏觉得,面对国家危机,已“不能再守住我
的本位继续做研究工作,不能眼看中国沦亡而不去救”。他竭力主张要加快开发中
国地下资源,加快工业化建设,以增强抵御外侮的能力。翁的这些意见甚合蒋介石
之意,蒋当即邀请翁参加国防设计委员会,并对翁说“这个主任我来做,秘书长你
来做”。该委员会隶属于国民政府的参谋本部,是个秘密机构。这个委员会的委员
都是有军衔的,翁文灏是“中将”。到了1935年4月,战争形势更加趋紧,国防设计
委员会更名为资源委员会,改隶属国民政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会的前期主要工作
是进行中国的资源调查。翁文灏聘请了一大批中国一流的知识份子学者,包括胡适、
丁文江、陶孟和等等,这个委员会的委员是翁来请,由蒋批准。这就引出了三十年
代一批学者从政的热潮。

对于三十年代一批知名学者从政,现代人书中常有些感叹,甚至不以为然。在当时
社会大背景下,国难当头,有的投笔从戎,有的投奔共产党,有的弃研从政,皆出
于一个目的:报效祖国。这是中国知识份子的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胡
适是一向反对做官的,他主张超然于政府之外,自由发表言论与批评。但那时他说:
“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做官本身并没
有什么不好,只要是为国为民,自己为官清廉,给人民办好事实事,在那个政权下
都是该肯定的。翁文灏恰恰是在抗日战争这段从政时期,对国家的贡献最大,因此
也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期。

由翁文灏主持的国家资源委员会的工作,可以说是民国以来中国政府对基本国情和
工业化基础的首次系统调查摸底,不仅为抗战,也为以后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基本
依据。1934年在他的率领下开发了陕北延长油田。1935年翁被任命为行政院秘书长,
整顿了河南焦作煤矿,并将湖南江西两省的锑矿和钨矿,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
控制由资源委员会管理。1936年由资源委员会主持的重工业五年建设计画开始实施。
这算得上是一个雄心勃勃得计画,按照翁文灏他们的计画,该会要“在湘,鄂,赣
区域内,建立特为重要之基本工矿事业”。他们之所以选择在内地建立发展新的工
业中心,就是预备中日一旦爆发战争,这里将成为后方工业基地。资源委员会计_划
建设包括钢铁,煤矿,电冶等12项,共三十余个大型厂矿。目标是五年以后,钢,
铁,铜等产品可以满足全国一半以上的需求,而铅,锌,铝,汽油,硫酸,碱,飞
机发动机,工具机,电工器材等产品可满足全部国内需求。到1937年年底至1938年
初,国民政府再度改组,翁文灏就任由国防工业部、资源委员会、工矿调整委员会等
合并成的经济部的部长。实际上,翁已经成了国民政府战时经济的最高负责人。翁
在部长任上时,一手抓石油煤炭的能源开发,一手抓钨锑锌等重要矿藏的生产。对
战时工业基地的建设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1936 年翁文灏已经知道玉门的石油很有希望了。1938年,他决定在玉门实施开发。
但是他们所要的德国钻机,却陷在陕北,在共产党军队的手中。因为资源委员会此
前曾经在陕北打过油井,红军一到,这些人和物当然也就被俘获了。当时翁文灏去
武汉找周恩来,说既然国共合作,就请求把那两台钻机还回,周恩来同意了。后来,
钻机就运到了玉门。虽然打出了石油,但是要大规模工业开发,还有很多困难,如
资金,采炼设备,运输等。翁文灏等的开采计画,因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孔祥
熙等人的反对而被否决。翁文灏只得采取迂回战术,会上解决不了,会下想办法。
他让甘肃油矿局总经理孙越崎做了充分准备后,带著他直接到孔祥熙的家中去谈。
孙越崎当面汇报了玉门油矿办理情形,又详细介绍计画的可行性,并表示:“这是
功在千秋的事情,院长批准了,历史会记下您一笔的。”孙越崎甚至当面立下军令
状:我们决不浪费一分钱,此事可由翁部长监督。也不知到底是哪句话打动了孔,
总之孔祥熙最后竟然画了圈,完全批准了拨款计画。不过孙越崎并不领他的情,他
说,我们为了国家,为了抗日,开发油矿,发展工业,不仅得不到积极支援,竟然
还得低三下四地去求这种贪官污吏。翁文灏大概是经历多了,对孙越崎说:“我们
求他是为公又不是为私,又何必难为情。只要事能办成,又何必难受呢?”就这样,
在翁文灏等人力争之下,1941年2月4日的行政院第502次会议决定:甘肃油矿由政府
拨款开发。3月,油矿筹备处正式改为甘肃油矿局,孙越崎任总经理。随后,翁文灏
又以资源委员会名义与西北公路局签订了《为运输机件及供应油料互利合约》;与
军政部何应钦签订了从1941年4月起,玉门附近的玉门、酒泉、金塔、安西四县应征
壮丁拨给该矿充当工人的协议。同时,资源委员会派出专人赴美国洽谈进口钻井、采
油及炼油设备。但是香港缅甸相继沦于日寇手中,大批采油设备未能到达。

尽管创业之始困难重重,但甘肃油矿局还是提出了1941年产量比上一年提高9倍,生
产汽油180万加仑的宏大目标。翁文灏亲到玉门视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孙越崎率
领科技人员、工人全力奋战,11月提前完成当年目标。1942年8月,蒋介石到玉门视
察,对他们在戈壁荒滩深处所取得的成就,深表嘉许。整个抗战期间,玉门油矿从
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日机轰炸,1941年井喷大火和1943年的特大洪水等重重艰
难险阻,1939年到1945年间,共实现钻井61口,产原油7866万加仑,炼产汽油1303万
加仑,煤油511万加仑,柴油近72万加仑,此外还有石蜡等副产品。今天看来微不足
道,可在当时却给抗战增加了巨大的物质力量。抗战时期川、甘、陕、新及宁夏、
青海部分区域,凡所用油皆赖其供应。更具重要意义的是,玉门油矿培养了中国自
己的石油工业队伍(例如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就是那时玉门油矿的工人),为
以后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总经理孙越崎也因开发和组织管理玉门油
矿的成功,被授予1942年度中国工程师学会金质奖章。仅仅就开发玉门油矿一项而
言,翁文灏的功劳就不能抹杀。

翁文灏对政治是什么态度呢?在他管理的部门里,几乎看不见有什么国民党的党务
活动,就是翁本人,也是在1938年被任命经济部长时,才由蒋介石亲自介绍加入国
民党。翁奉行的是专家治国,工作人员也多是埋头技术潜心学术的知识分子。翁领
导的经济部机关直到1945年才正式成立国民党区党部。开成立会那天,翁说:“我
这个党员是蒋总裁硬派给我当的,所以很不够格,也没什么话可讲。不过我今天只
讲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这句口头禅已念了多少年了,要念到哪一年才算完?同
志仍须努力,你到底努力了些什么?望望总理这两句遗言,心里不感到惭愧吗?”
说罢,他点头退席。

抗战胜利后,翁文灏接连五次向蒋介石申请辞去各种职务。他说:“原为对日抗战
而参加政府工作,自当为抗战胜利而告退。”1946年获准。但1948年蒋介石召开国
民大会时,蒋原意提名张群做行政院长,C。C派系却提名何应钦与之对抗,蒋不得
已,只好将为政清廉的学者翁文灏推出做行政院长,翁当然不愿意,但又不敢违背
蒋的意旨。翁又何以如此呢?翁是为报蒋知遇与救命之恩。1934年翁在浙江遇车祸,
蒋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从北京上海调著名医生给以治疗,请浙江省主席代为看
望,翁自然铭记在心。1948年6月翁正式担任行政院长,为摆脱通货膨胀,发行金圆
券失败,翁内阁集体辞职。12月新华社发言人通电全国,在43名头等战犯中,翁文
灏名列第十二位。1949年1月蒋介石宣布“引退”,代总统李宗仁又面请翁出任代总
统府秘书长,翁真诚期望国共和谈成功,于是再次出山,哪知和平协议最后期限已
到时,李宗仁拒绝签字。5月底翁辞去秘书长一职,到了香港。从此与国民党政府一
刀两断。

“战犯”能返回大陆吗?翁文灏思来想去,稳妥的办法是先让家眷回大陆,他把老
父、妻子长子送回北京,也托朋友将自己的“自白书”转呈中共领导,自己去了法
国。美国住法使馆邀请他去美国定居,美国雷诺公司愿以优厚待遇聘请他任公司顾
问,美国地质调查所、矿冶工程学会、机械工程学会也向他发出邀请。但翁文灏坚
持要回国。他在自白书中写道,愿以自己的地质地理及其他方面知识报效国家,做
一新时代的良民。

经种种曲折,1951年3月,62岁的翁文灏终于回到祖国。他儿子一家前来接站,满心
欢喜地以为一家就此可以团聚了,不料统战干部却让翁住进了王府井饭店的招待所。
整整五个月的时间,翁不停地写悔过认罪书,要翁“必须划清界限,谴责蒋介石反
动集团”。但翁文灏觉得,谴责自己可以,不可以谴责别人,这是他做人的道德底
线,因此认罪书一直未通过,最后还是在周恩来的过问下才准予回家。

翁文灏在家赋闲三年,生活拮据,他又不愿儿女接济,原来有望在石油管理局找个
工作,或者到北京地质学院或石油学院教书,不知什么原因未能如愿,最后只好通
过地质出版社翻译些地质书籍谋生。对于回来的翁文灏,新政权从来就没有信任过。
1953年底到1954初,北京选人民代表时,翁文灏又被取消了资格,收回了他的选民
证。翁文灏还天真地去找一些机关说理,但当时北京选举委员会的主任刘仁给他的
解释是:“翁文灏1948年曾被列为战犯之一,后来从欧洲回国,与傅作义、程潜等
人起义有所不同,如何处理不在选举委员会职权范围,但该会在目前情况下,不能
给予翁文灏选举权。”(见李学通《书生从政翁文灏》第300
页)钱昌照晚年回忆:“此事总理知道以后,让统战部第三局局长沙里来同我说,
并让我向翁转达总理的话,取消他的选举资格,不是中央的意思;人民的行动,不
好直接打击,将来有机会时给一名义,就可以改变人民的看法。”(《钱昌照回忆
录》154
页,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翁文灏后来虽然做过几届政协委员,但始终没发挥其
作用。

文化革命中,翁文灏没有受到冲击,但其长子翁心源代父受过,造反派要他交代
“蒋介石安排他们父子潜伏的计画”,“关于勾结伪国防部第二厅的问题,”“美帝
陆军情报局的问题”等等。1970年12月被连续批斗三天之后,在湖北不幸落水而死。
这个中国第一个油管专家,翁文灏原来对他寄予很大期望,想不到如此遭遇,这是
他第二次遭受丧子之痛的打击。抗战时期,他的次子在与日机空战时牺牲。在长子
噩耗传来的一个月后,翁文灏病逝,终年82岁。翁文灏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从海
外归来的国民党高官,他完全是自觉自愿的抱著满腔热忱回归祖国,但他没有像日
后归来的李宗仁那样风光;他原本只希望做一个新时代的良民,把自己的专业知识
奉献给祖国,但是回国后的20年中,在他的人生档案里却是一片空白。

解放后的翁文灏默默无闻,人们已经不知道中国还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地质学家翁文
灏,但是另一个地质明星冉冉升起,他就是李四光。说来也巧,两个人是生死同年,
都生于1889年死于1971年;李四光早年留学日本,后去英国,1919年伯明罕大学硕
士,1927年伯明罕大学矿冶学博士。政治立场决定了两人的不同命运。李四光是反
蒋的,1949年李还在海外时就受到周恩来的邀请,回国担任科学院副院长,以后又
任地质部长。李四光口才很好,又善用辩证法,深得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喜欢,
1958年入党,1959年出版“地质力学”。1961年大庆油田被发现,地质部党组向中
央汇报,说大庆油田的发现是由于运用了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和地质力学理论。1964年
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庆油田是根据我国地质
专家独创的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周恩来评价说:“李四光是一面旗
帜,对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毛泽东在会议期间单独接见李四光,对他
运用新华夏构造体系理论指导找油,更是给予了高度评价,李四光欣然受之。至于
大庆油田是怎么发现的,是谁的功劳,科学院院士黄汲清于1978年写信给邓小平要
求讨个说法,并于1978年12月的全国科协大会上斩钉截铁地说道:“可以得出结论
说,大庆、大港、胜利油田的发现与地质力学完全无关!这恐怕是铁的事实!……
我在这儿提出我的希望,也就是两个意见吧。第一,今后是不是不要在报纸或杂志
上面吹嘘地质力学的理论发现了中国东部的大油田,不要再这样吹嘘了。第二,今
后,地质力学这是一个学派了,应该让它发展,这是不成问题的。但是其他的学派、
理论是要和地质力学一样,同样有机会发展。”黄汲清是怎样的人呢?黄早年毕业
于北大地质系,后分配到翁文灏的地质调查所工作,翁慧眼识珠,派黄去瑞士留学,
翁黄都早已在开发陕北油田和玉门油田的实践中,否定了陆相贫油的理论,解放后
黄根据石油普查结果,找出了陆相生油必须具备的条件。大庆油田真正发现者,应
该归功于黄汲清和谢家荣。



这里还应提及的是翁文灏对地震的研究。1920年甘肃发生特大地震,震级8。5级,
死亡20余万。翁文灏抱病赶赴现场,进行实地调查,除写出详细调查报告外,还总
结出我国16条地震带及其大致频发次数,于1921年发表《中国震中地域及其地质》、
《中国某些地质构造对地震之影响》等重要论文。他还首次绘制出《中国地震分布
图》。翁在北京郊区建立了地震研究室,装备了能记录世界大地震的仪器。但是,
到1966年邢台发生大地震时,周恩来专门找到李四光,询问地震是否可以预测,李
只原则性的回答:应该是可以预测的。做事一向缜密的周恩来把了解地震的翁文灏
也给忘了,但是李四光该不会忘吧?(摘自王可著《我们那个年代》)

所有跟帖: 

在哪个年代一定是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发现的. -皆兄弟也- 给 皆兄弟也 发送悄悄话 皆兄弟也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3/2008 postreply 21:35:19

不可忘记 潘钟祥教授-->"陆相生油"的首创者 -130131- 给 130131 发送悄悄话 (1006 bytes) () 12/04/2008 postreply 08:51:24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