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忘记 潘钟祥教授-->"陆相生油"的首创者

1 中国石油地质理论陆相生油观点的提出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已知的油田都是海相生成的,海相地层才能生油的观点占据了统治地位。所以,石油地质理论,认为主要是海相才能生油、陆相不能生油。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教授E.Blackwelder在《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中认为:中国将永远不能产出大量的石油。其依据是:(1)中、新生界没有海相沉积物;(2)古生代大部分地层不能生成石油;(3)除西部和西北某些地区外,几乎所有地质时代的岩石,都是遭受强烈的褶皱、断裂,并受到火成岩不同程度的侵入。1941年,潘钟祥根据他在陕北和四川进行石油地质调查的结果,在美国发表了著名的论文《中国陕北和四川白垩纪的非海相成因问题》,认为,石油也可能生成于淡水沉积物,并且可能具有工业价值。

  黄汲清、翁文灏等1943年初编写的《新疆油田地质调查报告》中也提出陆相生油的观点,指出新疆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及下第三系均为可能生油层。文中说:“至少可以说某些新疆石油,显然来源于纯粹的陆相侏罗纪沉积”。陈贲、高振西等先后提出过中国陆相沉积的生油问题。陆相生油观点的提出,在中国石油地质理论的发展历史上有着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