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三集, 第一三四集)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三集)  1999/10/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133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三集)  1999/10/3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133

  诸位同学,大家好!许许多多宗教的教学都讲忏悔,忏悔就是改过自新。可以说「知过」、「改过」是世出世间一切圣贤教化众生的枢纽,通一切法,也贯通所有不同的宗教。佛法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无非是改过而已。佛家讲开悟,大彻大悟,悟的是什麽?知道自己的过失就是觉悟,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就是功夫,就是修行。所以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果位,只是改过自新而已。可是凡夫自己毛病很多不能觉察,这在我们讲席当中,给诸位同学提出报告过了。

  古代的教学,在世法、在佛法里面,我们都懂得伦理道德的教育。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德行摆在第一位。第二是言语,言语是祸福之门,不能不谨慎。第三是政事,政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职业教育,你在这个社会上学得一门技术,有一技之长可以谋生。第四才是文学,文学是提升你的精神生活。儒家教学首先重视物质生活,物质生活能解决了,才能够提升到精神生活。佛家教学也不例外,也是从伦理开始。

  诸位读过《观无量寿佛经》,佛在经中讲的「净业三福」,告诉我们这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学哪个宗派,哪个法门,这是基础。基础之基础是什麽?孝亲尊师。佛第一句话就是教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彻始彻终,从佛法初学,这是幼稚园,到佛法毕业你成佛了,还是这两句话。孝亲尊师做到究竟圆满,这个人就成佛了。所以人家要问佛法讲的是什麽?这两句话答覆他就圆圆满满。佛法所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千经万论,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就说这两桩事情。

  所以佛法是孝道,佛法是师道,佛法不是神道,跟宗教实在讲没有瓜葛,扯不上关系。但是今天佛法确实变成宗教了,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没有法子否定,它变了质。原本是一个社会教育,多元的社会教育,现在不幸而变成宗教,谁的罪过?我们佛门四众弟子的罪过。对於老师的教诲,没有认真去研究,没有认真去了解,不能够依教奉行,只着重仪式、形式,错了!连新加坡的纳丹总统他都明了,他告诉我:「佛教着重实质,不重形式。」这个话不是普通人能讲得出来的,内行人讲出来的。我对他非常尊敬,他对我也很尊敬。我们要着重实质,实质就是佛在经典里面的教诲,经典是佛的教科书,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要依教奉行。

  佛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全世界古今中外,学术界、科学界、哲学界里面,包括一些宗教,都在探讨。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这些人都在摸索,摸索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结论,所说的都不圆满,似是而非。真正的答案都在大乘经教里面,从前人知道,现在人不读书,不读佛书他怎麽会知道?佛给我们说了,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我们是一体,佛叫我们去证明。佛家讲证道,证的什麽道?就是把佛所讲的证明,它真的是事实。所以佛不是说了之後,「你听我的,跟着我走」,佛不如是。佛说出来叫你自己去求证,这个高明!

  怎麽求证?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禅定。所以他教给我们「依戒生定,依定开慧」,智慧开了,你就明白这个事实真相。你的定功愈深,你的智慧就愈大,你所见的就愈透彻、愈明了。佛只是提供他自己修学的经验、方法给我们,我们要去照做。我们不做,决定达不到这个境界,所以要认真努力去做,解行相应,相辅相成。

  我们总结佛陀一代的教诲,佛教我们用真诚心,真心,决定不用妄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唯一真诚。真诚心遍虚空法界,满虚空遍法界,一个真诚心;心就是法界,心所现出的相分,就是法界里面依正庄严,你就能证得。清净心满虚空法界,平等心满虚空遍法界,慈悲心满虚空遍法界,那就是佛,那就是法身大士。所以心量不拓开,怎麽行!

  怎样拓开心量?改正自己的过失。自己过失,过失的核心,过失的根源,就是自私自利。佛法讲的「我执」,起心动念为我的利益想,这是所有一切过失的根源、根本。佛菩萨跟我们不一样,佛菩萨起心动念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着想,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学佛就要学这个,要跟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同一个理念,同样的宇宙人生观,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这是真实的。不是说我们放弃我们的,我们采取他的想法看法,那就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了,不算好汉。

  佛在一切经里面所说的理论、境界是我们自性本来具足的,所以佛教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证实这桩事情;然後你才真的觉悟了,恍然大悟。悟个什麽?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很不容易体会,所以佛在经中用种种比喻说,用「梦幻泡影」这个比喻讲得最多。我们每一个凡夫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决定有自己,不可能作梦没自己。自己是什麽?我执。梦中也梦到许多人,也有山河大地,等到你梦醒之後,你好好想想,梦中一切人从哪来的?梦中的山河大地从哪来的?梦中的虚空从哪来的?都是自己意识变现出来的,离开自己意识哪里有这梦境!你想佛跟我们讲「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不二」,能现梦境的心是真的,所现的梦中境界是虚妄的,天天做的梦都不相同,但是能作梦的那个心相同。所以正在作梦的时候,我的心是什麽样子?梦中境界就是自己的心,心已经变成境界了,心境一如,理事不二。

  我们作梦是十法界依正庄严一个缩影,短暂的缩影,展开我们现实的环境,宇宙人生是我们心现的大的境界,比梦中境界大,比梦中境界广,但是要知道跟梦中境界无二无别。这个境界,今天科学家逐渐逐渐明白了,像爱因斯坦他所观察到的,这个世间有没有物质?没有,他不承认有物质的存在。他说这个世间是怎麽回事情?世间只有场。场是什麽?能量。他的说法跟佛家法相唯识宗里面所讲的「识」非常接近。法相学家不承认所有一切形相的存在,他不承认。他说这些现相是什麽?这些现相是识,唯识,识是能变,这些幻相是所变。《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现相是梦幻泡影。梦中你知道是梦幻泡影,清醒过来眼前的境界还是梦幻泡影,这是事实真相。

  梦幻泡影从哪里来的?自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的心有觉迷,心要觉悟,变的境界非常美,非常殊胜。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毘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那是什麽?「真诚、清净、平等」心变现出来的。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球,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因为我们心不清净、不平等、不诚实,所以变现染污的世界。佛给我们说了一个总结,「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才教给我们改过修善。你有过失,变现十法界里面讲的饿鬼、地狱、畜生;你觉悟了,变现的法界是佛、菩萨、声闻、缘觉。一念觉迷。这些大道理,我们要细心去参,把它参透。参透之後,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无论我们过的是什麽日子,无论从事什麽样的行业,都是佛华严,都是大方广,自在安乐。换句话说,那个念头转过来之後,过佛菩萨的日子,佛家所讲的「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们证实了,我们证明了。

  许多同学们学佛很多年了,不能说不用功,可是你始终入不了境界,原因在哪里?你没有落实,你没有去做。至於怎样落实?怎麽个作法?下一个星期六我讲《无量寿经》,刚刚好讲到这一段,你们细心听。四十八愿第十九愿里面「发菩提心」,接着教给我们「修行六波罗蜜」,六波罗蜜就是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落实在我们工作当中。

  过去我在美国,举了个例子,怎样落实在家庭主妇的工作里,家庭主妇每天做家事是行菩萨道,家庭就是道场,家里面所有的人是她度众生的对象。上一个星期我在吉隆坡,你们有许多人听到过,我跟李居士说明菩萨道的落实,酒店是道场,老板员工都是菩萨,每天住酒店的人,那就是有缘的众生,就是你度化的对象。道场不一定要建寺庙的形式,任何形式都是菩萨道场,你要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不同的身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活方式,理要是得到了、落实了,都是道场,都是菩萨。这才是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才是《无量寿经》佛所说的「一切皆成佛」。

  佛是什麽?佛是一个充满究竟智慧之人,这个人就叫做佛。智慧达到究竟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这个人叫佛。成佛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成就究竟圆满的生活。功夫都在改过自新,天天要发现自己的过失,天天要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真修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四集)  1999/1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134


太上感应篇  (第一三四集)  1999/1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12-134


  诸位同学,大家好!上一次讲到:

  【知过不改。知善不为。】

  这两句话,实实在在是世出世间修行的关键,问题就是「知」。知,在佛法里面讲就是觉悟,佛法讲开悟、觉悟。什麽是开悟?什麽是觉悟?知过、知善都是觉悟,改过、行善是修行。如果不觉悟,修行就难了,不知道从哪里学起,所以「知」很不容易。世尊为我们说法四十九年,其目的就是教我们知,能够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真妄、邪正、是非、善恶、利害,无非是帮助我们知。见性,那就全知了,就不必人教。没有见性的凡夫,诸位在经上看到凡夫有内凡、有外凡,都称作凡夫。内凡是六道以内的,六道凡夫称内凡;外凡是称四圣法界;换句话说,你没有超越十法界都是凡夫。一真法界里面才叫圣人,那是见性。没有明心见性都是凡夫,凡夫对於事实真相认识不清楚,所以佛菩萨慈悲教诲,帮助我们认识。

  实在说,这几句话在层次上讲有浅深不同,最深的是辨别真妄;再下面一等,这是邪正、是非、善恶;最粗浅的是利害,这最浅近的。什麽对我们有利,什麽对我们有害,能辨别的人也不多。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言谈举止,犯的一些过失对自己有害。什麽样的言谈举止对我们有利,什麽样对我们有害,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利是什麽?利是别人欢喜赞叹,用现在的话说,对我们有个好印象。别人对我们有好印象,我们做事就方便了,就会得到很多人帮助。害是什麽?人家对我们坏印象,给人坏印象,将来就是做好事也得不到人帮助,也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障碍,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在什麽地方教?诸位细细看看,现在「耕心园」教的《弟子规》。

  最近「耕心园」要给小朋友做衣服,要找我写几个字,他们把《弟子规》拿来,我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我们连这种常识都没有。这是教什麽?这是教利害。教你懂得什麽是善?什麽是恶?什麽是利?什麽是害?《弟子规》上只教四个字:善、恶、利、害,我们真的要从头学起。那个《弟子规》叫忍师多拿几本来,我们每个人发一本,天天好好的念念。小朋友学了,还要教他,他会念,他会背,他会唱歌,什麽意思他不懂,这个不行,要教。用最简单的言词,让小朋友能听得懂,学了之後他能做到,这个教育才算是成功的。只教他会念、会背,他做不到,这个教育是失败的,等於没有教。

  所以「知过」、「知善」这个事情我们不能看轻,这是大事一桩。等觉菩萨还有过,还要知过,还要知善。他有什麽过?我们在经上读到,他那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有过,他还要去求学求知,如何把最後一品生相无明断掉。到如来果地上才没有过,过尽了,善圆满了。所以等觉菩萨善还没有圆满,还有过没有除掉。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虚心求学。《华严经》上,诸位看到文殊、普贤还是虚心在那里求学,我们怎麽可以自以为学得不错了,自以为到家了,表现在外面的态度,贡高我慢,这个错了。

  所以古圣先贤、儒家、佛家教小朋友,启蒙教谦让,《三字经》里面讲的「融四岁,能让梨」,那是教育。四岁小朋友就懂得谦让,哥哥大,吃大梨;弟弟小,吃小梨。现在教育不懂了,我们在美国看到的,儿子跟父亲争电视,都要看电视,儿子要看大电视,问他:「小电视在,你为什麽不看?」「我要看大电视,你们大人看小电视」,你看看有什麽法子!没有教养,不懂这个道理。这个社会竞争,这一竞争就糟了,社会永远动荡不安,彼此互相竞争,彼此不肯忍让,一点谦虚的心都没有,自以为是,别人都不如我。

  我们今天是干什麽的?我们学佛。学佛为的是什麽?为的是救苦救难。苦难从哪里来?苦难从思想上来,从见解上来,今天想法看法错了,我们要想帮助他,自己先要做示范。释迦牟尼佛要帮助娑婆世界苦难众生,不能不示现苦行。学佛一定要过这麽苦的日子吗?不需要。《华严经》上「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哪里一定要过这个苦日子!他为什麽一定要过这个苦日子?把自己物质生活降到最低的水平,给别人看;把精神生活提升到最高的标准。处处谦卑礼让,一切好事先让别人,自己退居在最下位。他要用世间人的话来说,他有没有得到报偿?这个报偿我们人人都看到,几千年之後,提到释迦牟尼佛,哪个不尊敬!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哪一个善知识不肯依教奉行!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苦行得来的报偿,恩泽永留世间。

  天人师范,天人导师,他是做给我们看的。最重要的是做给学生看的,我们这些作学生的人,都能以他做榜样,都能认真向他学习,我们再做给社会大众看。要真有这个心肯改过,真有心肯修善,这个人就是佛经上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真正有心改过修善。要想改过修善,就要求学。记住!没有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都有过失,都有修善的必要。

  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到,即使证得圆满的佛果,断恶修善还是继续在干,没有停止下来,这是为什麽?这是为教化众生。佛的恶断尽了,善圆满了,为什麽还要示现断恶修善?那是教学。确确实实自己没有恶了,示现断恶;善圆满了,示现修善,慈悲到极处。从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佛的恩德超过父母,没有能够相比的。佛恩之大,我们如何报佛恩?用什麽方法报佛恩?报恩,你要知恩;不知恩,就谈不上报恩了。首先你要知恩。没有人教诲,我们怎麽会知道佛恩?佛对我们有什麽恩?报佛恩,只有一个方法,依教奉行,这是真正报佛恩。

  这两句八个字是总纲领,在佛法里面讲是大总持法门。佛法里面讲的看破、放下,看破就是知,知过知善是看破;放下是改过修善,是功夫。所以这两句话我们要牢牢的记在心上,「知过能改,知善能为」,这个人就是圣贤。从哪里下手?佛教导我们从十善业道下手,这是教一般大众,教化一切众生。知过,什麽是过?十恶是过。什麽是善?十善是善。皈依佛门,发心做佛的弟子,佛对我们的教诫是三皈、五戒,这是根本。三皈是教我们回头,这里面也有过、也有善。什麽是过?「迷邪染」是过。什麽是善?「觉正净」是善,这个意思深,太深太深了!「迷邪染」的习气,无量劫就养成了。这一生可以说从父母生下来一直到现在,我们都是随顺「迷邪染」生活,错了!要知道要循「觉正净」。我们不知道什麽是「觉正净」?佛在经典里面一切教诲就是「觉正净」。

  所以我常常勉励同学们,经典是我们性德的流露,我们决定不能把释迦牟尼佛看成普通的人,那你完全看错了。释迦牟尼佛是性德圆满的流露,谁的性德?自己的性德。我们睁开眼睛也看到芸芸众生在那里造作一些罪业,这芸芸众生也是我们自性流露出来,是自性「迷邪染」流露出来。「迷邪染」变成六道,「觉正净」变一真法界,变四圣法界,所以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性,这个道理深,懂得的人不多了。可是修学大乘,必须建立在这个理念的基础上,在大乘修学里才少障碍,才容易提升,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性。唯识学家,尽虚空遍法界唯识,识是能变,境界是所变。性宗比相宗讲得更究竟,更圆满,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性。诸佛、法身大士是性德圆满流露,十法界、六道是性德里面迷邪染的流露。

  我们如何把「迷邪染」改正过来,皈依「觉正净」,这是你真正皈依了,依自性三宝,我们才能真正得度,究竟得度。所以「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