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21世纪教师的新素养 ● 黄龙翔

来源: 有言 2007-12-24 20:23: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708 bytes)
(2007-12-25)


牛皮癣-鱼鳞病断根突破
老公:阳痿早泄怎么办?
72妃子和太监们(乱)
哮喘支气管炎国际新成果


● 黄龙翔
  前阵子到台北出席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和新加坡华文教师总会(教总)联办的第三届华文教学国际论坛。以教总执行秘书的身份出席论坛的国会议员杨木光,在开幕礼上致辞时,用上了一个对许多新加坡人来说是比较生僻的成语——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的典故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的是战国初期齐魏两国交战时,効力齐国的军事家孙膑,利用魏将庞涓傲慢轻敌的心理,制造齐军落荒而逃的假象,将庞涓诱到山谷中。庞涓中了埋伏,兵败自刎。

  原典故讲的是“诱敌”,引伸到教育方面,则成了“诱学”。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和喜好,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这个观念其实并不新鲜,明朝理学家王守仁就曾指出:“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瘘。”

老师必须知己知彼

  进入21世纪,教育界鼓吹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式学习。但我们不能假设任何学生都必然认同这种学习法。如何设计及应用得当,老师们必须知己知彼。

  拙文《也谈本地华文教育——教学设计应从“心”出发》(2007年8月13日《早报·言论》),就介绍了美国的一个因势利导型的教学活动的佳例。

  另一方面,这次论坛的讨论话题之一,是从事华文第二语文教学的老师所应具备的素养。众多与会者同意的是,要教好华文第二语文,老师必须至少粗浅懂得学生的第一语文,以及他们的文化和生活面貌。这些素养,将不止能在教学上得益,也有助于老师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课室管理。

  一名台湾籍的与会学者便分享了她当年在美国教美国青年华文的经验。有一回,她事先宣布了一个随堂测验。可在测验当天,一名学生用英语对她说:“我还没准备好,你下个礼拜才考我吧!”

这时,全班望着这位教师,自然是要她一视同仁。她不答应,学生便说:“那你是要我考零分?随便你。”听学生的口气,坚持如期测验,反倒是老师的错。
  她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怎么应付这个场面。我们以前跟老师的互动,不是这个样子的。”西方文化崇尚自由和个人主义,却成了双刃剑,导致年轻一代不知“有主见”和“傲慢”、“不尊重他人”的区别。

  这位老师说:“我们或许再也不能用我们那一代人的老师教我们的方法,去教下一代了。”

  可难道21世纪的老师们得放下尊严、下放“权力”,投学生所好,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吗?当然不是。因势利导的精妙之处,在于表面上追随,暗地里牵引;或者说,以追随为手段,牵引为目的。如何平衡两者,颇考老师们的智慧。

对学生个性因势利导

  从上述文化震荡的经历,我联想到了资讯革命对教育的冲击。绝大多数的现役教师都是“数码移民”,在面对身为“数码土著”的学生,还能在教学上拘泥于“旧时代”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吗?

  发轫于数十年前的资讯革命,是继数千年前的农业革命,和数百年前的工业革命之后,第三个彻底改造了全人类的生活及工作方式、经济模式,以至精神面貌、思想和沟通方式的历史大事。我不主张完全扬弃产生于工业时代,以至于农业时代的教育思维(如孔子思想);但对自己不熟悉的新事物抱持怀疑、抗拒的态度,无视文明巨轮之前进,更是万万不能。

  很多人以为老师们只要学会简单的操作电脑(如同第二语文老师先学习学生的第一语文),并在课堂上“意思意思”的使用科技一下或让学生偶尔以电脑作作业,就万事大吉。其实,他们忽略了对新一代的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层面的认知。

  例如,“数码土著”爱张扬、爱表现,我们或许会看不过眼,硬要他们扮矜持、扮內敛、扮谦虚,但我们却可以因势利导,依他们的个性,导向诸如博客写作,引导他们在张扬个人观点的过程中,练习语文、表达,学习求证的精神和手段。

  博客或许重“多媒体”而轻文字(因为数码土著更热衷于感官,对文字失去了敏感度),但如果我们能以适当的教学策略鼓励他们对自己热衷的话题进行求证(如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并写进博客——而这一方面又通常是相当依赖文字的,这不正好是兜了个圈来加强他们对文字的锻练吗?

这比起他们被逼着写“传统”的作文,然后越写越讨厌语文,其实更得“民心”。
新旧事物各有利弊

  从学生的个人精神面貌,我们还可以衍伸到整个文明的推进的认知和因应。以语文中的书写技巧为例,有资深学者和老师,为“电子写”导致新一代的纸笔书写能力的退化而忧心忡忡。

  其实,回溯历史,在笔(如毛笔或炭笔)和纸出现之前,将文字雕刻在石头、甲骨或竹简等硬物上面,是会写字的人必备的技能。

  或许,在笔开始风行但尚未完全取代刻字之时,也有人曾担忧后代的刻字能力的退化。到了今天,刻字几乎成了艺术家的专利。

  同样道理,新媒体正逐渐成为全人类的书写媒介。只要能达成“生产文字”的目的,我们何须对于书写媒介耿耿于怀?

  甚至,我们将来应跳出“手写”或“手打”(即键盘输入)的既定观念,在电脑语音识别技术日趋成熟的时候,接受“口写”为另一种书写选择(注意:我说的是“提供新选择”,不是“取代”)。

  识字、写字(可以是用纸笔或键盘输入)和写作(可以用纸笔、键盘输入或语音识别)可以分开训练,可以外包,不必硬要作文课全包。

  任何新、旧事物和策略,都有利有弊。也许,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养,就是解放思想,懂得并愿意在新、旧之间取长补短,以及能夠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认知,并建构真正适合他们的教学策略。

·作者目前从事华文教学及科技融入教学方面的研究

所有跟帖: 

祝圣诞快乐,新年如意! -有言- 给 有言 发送悄悄话 有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24/2007 postreply 20:22:3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